每年约有8500吨抗生素流入江河湖海:人类的药,水生生物的“毒”?
一项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主导的新研究发现:全球每年约有8500吨抗生素被排入河流系统,占人类年使用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不仅加剧了细菌耐药性危机,还可能对全球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潜在的破坏。
一项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主导的新研究发现:全球每年约有8500吨抗生素被排入河流系统,占人类年使用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不仅加剧了细菌耐药性危机,还可能对全球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潜在的破坏。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喉咙痛、咳嗽,似乎总有人会建议“吃点阿莫西林”。但你真的了解阿莫西林吗?它到底能治哪些感染?用错了会有什么后果?今天,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阿莫西林的正确用法,并澄清一些常见的误
近日,“别把阿莫西林当成消炎药了”相关话题在微博引发热议,这条看似简单的科普提醒,却像一面镜子,照出公众用药认知的深层漏洞。阿莫西林作为家庭药箱中的“常客”,其被误用、滥用的现象早已不是个案,而公众对“消炎药”与“抗生素”的混淆,更是暴露了科学素养与健康教育的
生命早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但这一精妙而复杂的时期极易受到各种外源性化学物质干扰,进而对个体健康状况造成短期或长期不良影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生命早期就已普遍暴露,同时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结局造成不利影响[1]。
最近儿童感染性疾病有所增加,北方特别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特别多,南方以病毒感染为主,比如消化道感染疾病,诺如病毒,轮状病毒,EB病毒,腺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等。
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近年来,为遏制微生物耐药,我国严令管控抗生素使用,出台一系列文件、采取专项整治等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3年,核心数据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
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近年来,为遏制微生物耐药,我国严令管控抗生素使用,出台一系列文件、采取专项整治等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3年,核心数据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
上消化道出血(UGIB)是肝硬化常见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低下,UGIB后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UGIB合并细菌感染与住院期间出血控制失败、再出血和死亡率相关。对于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肝硬化患者,建议进行抗生素预防。然而,这类患者的细菌
在诊疗室,李阿姨叙述着她的症状:“医生,我都快两周没好觉了,天天咳嗽,嗓子像被火烧一样疼。起初以为是普通感冒,可这药吃了也不见效。”我细心听着,心里大约有了判断。
最近,全球卫生界传来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警告——一种比新冠病毒更为可怕的超级细菌正在悄然逼近!11月15日,世卫组织发出紧急通报,称这场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极有可能从亚洲地区蔓延开来。这种超级细菌对我们熟悉的抗生素和消炎药有着惊人的耐药性,意味着一旦感染,我们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社会公众对抗微生物耐药的认识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2024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教育;倡导;立即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2015年起将每年11月18日至24日确定为“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2020年5月,WHO将“抗生素”名称改为“抗微生物药物”,将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又更名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
在浩瀚的生命世界里,细菌如同微小而顽强的生命体,与人类共存了千万年。然而,当一种被称为“超级细菌”的怪物悄然现身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正面临一场无药可救的健康危机?
抗菌药物对于治疗感染至关重要,但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已使许多现行治疗方法变得无效甚至无用。这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方案。一种经过修饰的达罗巴汀化合物在治疗动物模型中的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为对抗大肠杆菌等越来越难以治疗的病原体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武器
就是尿毒症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后,一部分抗生素的代谢产物无法及时通过肾脏排泄或透析清除,在体内蓄积,达到一定量后,对大脑产生毒性,从而表现出像头晕、幻觉、胡言乱语、肢体抽动、精神狂躁、癫痫发作、甚至昏迷等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2015年一位32岁的男子因肺部感染住进了医院,医生给他使用了多种抗生素,但病情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医生,我喉咙有点难受,感觉像是感冒了,家里有点头孢,我能吃吗?”“拉肚子了,去药店买点抗生素吃吃看。”“医生,你之前给我开的那个抗生素好像没啥用,能不能换成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