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3秒,差点“死了”!知名男星自曝经历,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9 18:12 2

摘要:据杨迪描述,因为他前一天晚上吃了生腌,导致肠胃不是很舒服,于是他就买了蒙脱石散来缓解拉肚子的问题。第二天杨迪搭乘高铁时图省事,就没有正常把蒙脱石散冲水后服用。而是干吃蒙脱石散后马上喝汤送服。

近日,知名男星杨迪在播客中讲述了他差点在高铁上窒息的经历,他直言:我差点“死了”。

图源:中国新闻网

据杨迪描述,因为他前一天晚上吃了生腌,导致肠胃不是很舒服,于是他就买了蒙脱石散来缓解拉肚子的问题。第二天杨迪搭乘高铁时图省事,就没有正常把蒙脱石散冲水后服用。而是干吃蒙脱石散后马上喝汤送服。

然而,杨迪刚把蒙脱石散放进嘴里,药物就迅速膨胀。粉剂直接扩散到整个咽喉和鼻腔,杨迪自述窒息了大概有3秒的时间。

图源:中国新闻网

杨迪剧烈咳嗽,直接把药剂都喷了出来,并且喝水也咽不下去,嗓子被糊住。好不容易缓过来了,杨迪说嗓子火辣辣地疼,他后怕道:像从鬼门关走一遭。

最后杨迪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干吃蒙脱石散!

有不少网友也分享过干吃蒙脱石散窒息的经历。

图源:某社交平台

为何干吃服用蒙脱石散会导致窒息?蒙脱石散应该如何正确服用?

蒙脱石散不能干服要用温水冲服并均匀搅拌

蒙脱石散主要成分是蒙脱石,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等有很强的吸附、抑制作用,可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蒙脱石散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能修复和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

正确的服用方法才能确保蒙脱石散充分发挥疗效,错误的服用习惯不仅会削弱疗效,还可能不经意间引发便秘等副作用。

蒙脱石散是粉末状颗粒剂型,干吃可能会导致粉末飘散在口腔内,随着呼吸进入气道,使患者出现呛咳的情况。而且蒙脱石散会吸收口腔和咽喉中的唾液,形成一种团状物堵塞食道和咽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呼吸道堵塞等危险

干吃蒙脱石散还可能会对咽喉部黏膜造成刺激,药物还可能在食管内残留,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引起不适。

那么,蒙脱石散该如何正确服用呢?

1. 搅拌均匀及时服。应将蒙脱石散均匀分散在温开水中,由于蒙脱石散不溶于水,会形成混悬液,因此服用前一定要搅拌均匀并及时服用,以保证药物浓度一致。注意不能只喝上清液!服用前一定要搅匀!婴幼儿服药时避免使用奶瓶。

2. 空腹服用效果佳。蒙脱石散会与食物黏附,而降低其附能力,影响药物在疾病部位的覆盖和药物疗效。因此,为保证蒙脱石散在疾病部位的有效药物浓度,利于药物充分固定、吸附和抑制细菌,蒙脱石散宜空腹服用,通常在用餐前后2小时为宜。

3. 服药剂量需准确。蒙脱石散单次使用剂量过大、服用间隔时间过短、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均会引起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便秘、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因此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使用,切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给药剂量,当腹泻有改善,大便粪质变稠厚即可停药。

4. 按比例加水服药。冲泡蒙脱石散时要注意水量,一定要按比例加水,一袋3克的药需加入50毫升温开水,摇晃均匀后再快速服用。水太多会被稀释而影响药效,水太少会使其过于黏稠而成块引起便秘。

5. 儿童急性腹泻服用本品1天后、慢性腹泻服用2-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及时就医。

6. 对于由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止泻并不是首选方案。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症反应(如高烧等)表现明显时,腹泻可以被看作是机体“排毒”的过程,这个时候盲目止泻,反而会延长病程。若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高烧、剧烈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用药无小事!避开这些药品使用误区

日常生活中,感冒发热、慢病调理都离不开用药。但你是否知道,错误用药可能让药效“打折”,甚至威胁健康?今天就为大家揭开常见的用药误区,手把手教你科学用药。

误区一 “干吞”药物、胶囊拆开吃更方便?

“干吞”药片或胶囊拆开吃,容易导致药物黏附在食管黏膜上,停留时间较长,从而刺激和损伤食管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长期不当服用的话可能造成黏膜溃疡。

此外,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或肠溶胶囊等特殊剂型,服用时通常需要保证其完整剂型,不能掰开、咬碎服用。例如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在体内缓慢释放药量,实现一天只需要服药1次,一天血压控制的目标;肠溶片需要进入肠道后再释放有效成分,避免药物在胃部过早释放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如果把这类药掰开,破坏了药品的特殊剂型,就无法起到相关的作用。

正确做法:服药之前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

误区二:多吃几片好得快?

很多人觉得“加大剂量=加速康复”,比如感冒时加倍吃退烧药,或降压、降糖自行增加药量。但药物剂量是经过严格试验确定的,过量服用不仅无法缩短病程,还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超量服用可能会造成肝损伤,降压药过量可能导致低血压、头晕甚至低血压性休克。

正确做法:严格遵医嘱或按说明书剂量服用,切勿自行调整。

误区三:“混搭”吃药更有效?

为了缓解多种症状,有人会同时服用感冒药、退烧药、止咳药,但有些复方制剂可能含有相同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叠加服用易导致成分过量。

此外,部分药物或药物与食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例如,头孢类抗生素与酒精同服会引发致命的“双硫仑样反应”;布洛芬与华法林同时服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鼻出血等出血症状。

正确做法: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确认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误区四:用果汁、饮料送药

饮料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起冲突”:例如,西柚汁会抑制肝脏酶活性,导致降压药、降脂药在体内蓄积,增加肝肾负担;茶水含有的鞣酸会与铁剂、抗生素结合,降低药效;碳酸饮料则可能破坏肠溶片的药物结构,影响吸收。

正确做法:用常温白开水送服药物,服药前后1小时内避免饮用其他饮品。

误区五: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

抗生素、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必须按疗程服用。例如,感冒后自行停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出现耐药情况,病情反复;擅自停服降压药,血压波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正确做法:慢性病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抗生素需足量足疗程使用,即使症状消失也应服完剩余药量。

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第1眼新闻、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山东药品监管等。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