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可查”:高考录取季的黑色产业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9 18:09 1

摘要:2025年高考录取季,某省本科批次录取查询系统开放首日,无数考生挤爆了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但迟迟查询不到档案状态的更新。

信息差成了商品,焦虑成了货币。

一、神秘“内网”的诞生

2025年高考录取季,某省本科批次录取查询系统开放首日,无数考生挤爆了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但迟迟查询不到档案状态的更新。

与此同时,某些直播间的主播举着手机宣称:“内网已更新!付费进群,秒查录取结果!”

“内网”并非技术术语,而是民间对高校招生系统内部数据库的代称。

一是省教育考试院投档后,由于主客观原因,官网对外并不能即时查询,而通过教育局招办等内网可以提前查询;

而是高校招办在完成专业分配后,往往会先在校内招生系统更新录取数据,而省级考试院需要等所有高校数据汇总审核后才统一公开。

这个时间差,成了灰色产业的温床。

二、产业链的野蛮生长

在抖音某直播间,主播展示着一张模糊的“内网查询后台截图”:“投档录取结果已出,后台私信,优先帮查!”“非公益、有偿查询、已经可以查询了,但是你们自己查不到”

某省考生小李在考试院官网刷了4小时后,咬牙支付了198元“加急费”。对方发来一张带水印的截图:“已投档山东大学”——正是他第三志愿的填报内容。两天后,省考试院官网才显示相同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条产业链分工明确:

信息贩子:通过高校招办“内部人士”获取实时数据

主播中介:在直播间营造“独家渠道”人设

技术黑客:制作伪造查询页面骗取钱财

苏州家长王女士的经历更触目惊心:她花500元买到“纳米材料专业预录取”消息,后来才发现是骗子根据征集志愿报名热度编造的谎言——该专业实际补录竞争比高达1000:1。

三、 当等待成为奢侈品

在河北某县城网吧,复读生小张盯着转账成功的界面苦笑。他查分时毫不犹豫买了“内网VIP套餐”,因为去年613分遭遇退档的阴影仍在——当时他因误解“一次投档”规则,未服从调剂导致滑档。今年他绝不允许信息滞后重演。

这种恐慌被精确量化:某机构统计显示,7月19-25日期间,“高考录取焦虑症”相关搜索量激增300%,心理咨询热线接听的考生来电中,80%涉及录取查询障碍。

而真正的悲剧发生在信息链末端。农村考生小吴始终没查出录取结果,直到专科批投档日才发现自己被退档——他根本不知道有“内网”的存在,更不知道有人靠倒卖他无力获取的信息月入十万。

当教育部门强调“所有录取结果以考试院公布为准”时,民间早已用脚投票。技术落后制造时间差,信息壁垒催生权力寻租,而普通家庭正为这场制度性迟买单。#高考录取##河南商丘高考志愿填报李明泽老师#

来源:李明泽高考志愿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