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未竟之作”
《红军长征记》1937年2月编就。因为印刷条件不具备,直到1942年11月才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延安出版,印数甚少。谢觉哉在1945年11月2日的日记中说:“读《红军长征记》完,颇增记忆。没有一篇总的记述,总的记述当然难。毛主席说过:‘最好我来执笔!’”
《红军长征记》1937年2月编就。因为印刷条件不具备,直到1942年11月才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延安出版,印数甚少。谢觉哉在1945年11月2日的日记中说:“读《红军长征记》完,颇增记忆。没有一篇总的记述,总的记述当然难。毛主席说过:‘最好我来执笔!’”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今天揭晓结果,经过专家审核评议、网络展播投票、评委线上打分和线下评审以及结果公示,50件十佳网络精品及499件网络精品脱颖而出。其中,江西3件作品入选。
长征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对于长征,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发表和出版了许多文章和专著,a大都是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涉及对长征人物、会议、事件、长征原因、经验、影响、意义和长征精神的研究,但鲜少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解读。作为“在这个肉体社会中,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兴义市万屯镇全心村石林碑(现“四轮碑”),并在蔡氏老宅宿营。那一夜,“嘀嘀嘀”的电报声划破夜空,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播撒。如今,蔡氏老宅依然矗立,默默守护着那段峥嵘岁月,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一支8.6万人的红色大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跨过赣南于都河,开启伟大的远征。
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为30名,红二十五军7名,红二方面军20多名,红四方面军约3000名。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时,笔者以多年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首先为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撰写出三五百字不等的生平简历。
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Benth.) S. Moore),别名:野塘蒿、野地黄菊、安南菜等、民间也称为:飞机草、救荒菜、革命菜,民国菜等。是菊科野茼蒿属的直立草本植物。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几股红军主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这段充满艰辛的长征之路。这首气吞山河的律诗,是在红军成功渡过雪山后写下的,但当时的革命先辈们并不知道,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还有更加凶险的草地。
红军无政府补给,所需全靠自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日日行军,处处战斗,几万人马的肚子如何填满,实在是个难题。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跨越了万水千山,克服了重重险阻,付出了巨大牺牲。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有一只敢于冲锋陷阵、敢于流血牺牲的铁血军队,由于她们自身条件的特殊性,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和艰苦的战争环境,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代价,做出更多的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因博古、李德等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挥,导致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面积锐减至40万平方公里以下,被迫战略转移。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很远。”这句非洲谚语常常在我耳边回响,仿佛在提醒我,个体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在某些时候,团结合作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如今的若尔盖大草原,在世人的眼中如诗如画!但在红军回忆录中,却找不到描绘这美好景物的片言只语。
1月1日,当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六盘山大地,红军长征纪念馆前已聚集了众多前来参加“祝福伟大祖国、启航美好未来”升国旗活动的人们。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地,六盘山因此被誉为“胜利之山”“曙光之山”。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众多称号。
12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荣耀上榜,成为宁夏第6家、固原市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该旅游区多年努力的肯定,也为宁夏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了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名列其中,成为宁夏第六家、固原市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2月18日,我市召开电影《浴血困牛山》研讨会。市委宣传部、市委党研室、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市影视协会、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市内网络人士、青年团员、军人代表在集中观看影片后,从该影片的制作内容、社会意义、价值传递以及如何利用该影片推动铜仁红色文化
饮水思源,感恩奋进。近日,南昌工学院2024年井冈山·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研学实践队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州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下举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文艺汇演,以歌舞、朗诵、情景剧等形式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向师生群众宣传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大、最惨烈、最关键的一次战役,是英勇的一战,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而90年前的今天,正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打响的日子……”广西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