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从江西瑞金开启战略转移。湘江战役中,国民党军以 30 万兵力围追堵截,红军血战五昼夜,湘江水被鲜血染红,人员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文/傅荪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其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前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从江西瑞金开启战略转移。湘江战役中,国民党军以 30 万兵力围追堵截,红军血战五昼夜,湘江水被鲜血染红,人员从出发时的 8.6 万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这次惨烈的战役,让党内开始反思军事路线,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埋下伏笔。
通道转兵与黎平会议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毛泽东提议放弃原定湘西计划,改道贵州,避免落入敌军“口袋阵”。黎平会议确认了这一决策,为后续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转折点。会议批判了“左”倾错误,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党开始独立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杰出体现。红军在川黔滇边境迂回穿插,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摆脱敌军围追堵截,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强渡乌江、占领遵义,为红军提供了休整机会,也为遵义会议提供了安全环境。翻越夹金山与过雪山草地,红军面临着严寒、缺氧和饥饿的极限考验,但他们凭借顽强意志,穿越了这些生命禁地。
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不仅挽救了革命火种,更重塑了中国革命的未来方向,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长征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是“宣言书”的意义。长征在全国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把革命真理传播到沿途广大地区,此为“宣传队”的作用。红军长征沿途,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是“播种机”。
来源:回眸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