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博会|促进人工智能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共同开创数字文明美好新未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19:15 1

摘要:连日来,习近平主席贺信在我市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认为,贺信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家满怀信心,鼓足干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共同开创数字文明美好新未来。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陈钧 杨骏 白麟 申晓佳 唐琴 夏元 周盈 张莎 李志峰 张亦筑 李周芳 赵伟平 栗园园 周传勇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连日来,习近平主席贺信在我市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认为,贺信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家满怀信心,鼓足干劲,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共同开创数字文明美好新未来。

9月5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央大厅综合展区,机器狗整齐跳舞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赋能发展

携手开辟AI产业发展新赛道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蕴含着对人工智能的深邃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我们一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推动工业领域智能体广泛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以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引领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涪陵区委书记黎勇表示,涪陵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贺信精神,突出人工智能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好榨菜、现代中药、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大脑”,做优做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先进材料等为代表的“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拓展“AI+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着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领域,让“人工智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凌健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着力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建设人工智能学院、行业应用中试基地、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打造“模力高地”创新孵化生态社区,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着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开放合作等方面,支持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综合应用场景。着力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跨部门协同的“人工智能+”工作机制,高质量编制全市“人工智能+”十五五发展规划,围绕夯实基础底座、加快场景应用、培育产业生态制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说,市商务委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与消费创新,务实推进一批AI+示范项目,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是加快推进外贸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建立数据共享、能力共享的开放平台,实现外贸行业产业大脑赋能场景实战。二是打造人工智能消费新场景,培育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数字消费新业态,发展智慧商圈、智慧零售,激发消费新活力。三是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联合新加坡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共同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服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等,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市农业农村委智慧农业和信息化处处长古正国称,下一步将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贯通“四链”,融合“四侧”数据,加快“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模式的建设规模和应用贯通,力争到2027年,建成农业产业大脑10个、未来农场60个以上,推动农业现代化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网络信息化发展科工作人员曹海伦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科创资源聚集、产业基础良好,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沃土。当前,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下一步,将深化产学研协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特色示范区,加快抢占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制高点。

优化服务

积极探索AI赋能综合应用场景新模式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立伟表示,下一步将以数字化智能化驱动市场监管能力,强化注册许可、检验检测、监管执法等的全流程数字化重构,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跃升。加快构建“渝悦易企办”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进电子证照全域应用,培育集成服务、极致服务的营商环境新沃土。同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健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全生命周期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织密民生安全保障网,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重庆海关党委书记、关长谢斌表示,重庆海关将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抓手,以海关之“智”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长江经济带智慧物流监管业务场景建设,推进江海联运全程智慧监管模式,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更加安全高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制度+科技”同向发力,优化综保区监管流程,建设加工贸易和保税智慧监管场景链,助推综保区有效发挥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压舱石作用,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万利称,将持续深化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养老服务场景集成应用;建立电子敬老卡服务模式,探索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持续推进数字网络应用适老化改造,拓展优化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线下办事渠道,长效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引领创新

推动AI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我们将以贺信精神为引领,聚焦本届智博会‘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主题,大力实施教育开放互鉴共赢行动,推动教育国际合作提质增效。”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表示,将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精准对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设立更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同时将推动高能级国际科技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海外顶尖院校建立联合实验室,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深化产学研协同网络;还将开展高频次科技人文交流,鼓励支持中外师生共创AI驱动的数字文化作品,以科技为媒,促进跨文化理解与文明互鉴。

中国汽研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玉林说,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中国汽研将深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强化智能电动、自动驾驶等前瞻技术研发,助力企业安全高效应用新技术;二是推动多领域技术融合创新,加速检测装备迭代升级,构建新质生产力;三是完善全国产业集群服务布局,为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未来中国汽研将继续发挥行业创新引擎作用,让智能网联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市农科院科技管理处处长高立洪表示,将加快建设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智能体、智能育种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山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设施农业创新中心,并与区县优势特色生态农业结合共同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基地和成果转化熟化基地,支撑全市“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建设。

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昌华表示,将紧密围绕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变革人工智能引导的有组织科研范式,依托本校农学、生命科学、教育学等优势学科,深度挖掘各种应用场景的大数据,构建产业导向的成果供给和评价体系,加速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生物制造、原子制造等重点方向的交叉融合,持续开展访企拓研推进成果转化。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钟说,其团队正进行基于情感计算的陪伴机器人自主研发,把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情感陪伴、健康养老等实际场景深度融合,加强同世界各国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拓展更多样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强群众获得感

开创数字文明美好新未来

“贺信让我深受鼓舞,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正让千年石刻焕发新活力。”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展示中心副主任隆凌生说,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艺术之一、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一直致力于使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让精美的石刻会说话”。未来,将持续深化AI技术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智慧管理、创新展示与国际传播中的全链条应用,推动技术标准与治理规则的协同创新。

“贺信让我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充满希望。”智博会开幕当日,北碚区市民徐冬东作为专业观众,第一时间带着相机进场参观。他感慨,无论是“黑科技”的飞行背包,还是身手灵活的人形机器人,都让他深刻感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应用已来到我们身边。越来越“聪明”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各类智慧家居产品,也让日常驾驶和生活体验变得更舒适、友好。徐冬东表示,希望智博会能为重庆带来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机遇,让更多重庆市民享受到人工智能给人民生活品质带来的提升。

“总书记贺信中提到,要促进智能产业健康蓬勃发展,让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这让我对智能化发展充满期待。”昨天一早,曾静带着孩子来到智博会现场参观体验,除了与一众无人机合影外,还去观看了机器人格斗、机器人踢足球,各种智能化技术、产品让她和孩子目不暇接。现在,她和孩子非常期待智能化给日常生活带来更大变化,“也许不久的将来,机器人保姆、机器人厨师等智能产品就会出现在老百姓生活中。”她说。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