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阴阳失衡与情志调和之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09:20 1

摘要:2025年3月30日是第十个“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的认知,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波动异常,既可表现为“阳性”的躁狂发作,又可表现为“阴性”的抑郁情绪。

2025年3月30日是第十个“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的认知,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波动异常,既可表现为“阳性”的躁狂发作,又可表现为“阴性”的抑郁情绪。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理门诊朱伟主任医师介绍,在中医理论中,虽然没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现代病名,但古人对情志失调的深刻理解与治疗智慧,仍能为今天的患者提供独特的视角与疗愈启示。

一、中医如何看待双相情感障碍?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认为情志过极或长期失调会伤及五脏,导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衡。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恰似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失和”——躁狂如阳亢火盛,抑郁如阴凝气滞,二者交替往复,形成“阴阳相搏”的病机。

古代医籍中,类似症状被归为“癫狂”“郁证”等范畴。《黄帝内经》记载:“重阳者狂,重阴者癫”,指出情志疾病的本质在于阴阳失衡。

二、病因病机:脏腑失调与情志内伤

中医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肝失疏泄:肝主调畅气机,若长期情绪压抑或突然遭受精神刺激,可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引发躁狂;反之,肝气不舒则气滞血瘀,导致情绪低落。

2.心肾不交:心主血藏神,肾藏精主志,心肾亏虚,打破动态平衡可以导致抑郁、癫狂等情志病的发生。

3.痰瘀内阻:长期情志不畅可致痰浊内生,瘀血阻滞,蒙蔽清窍,表现为情绪反复无常、思维混乱。

此外,先天禀赋不足(体质因素)、外感邪气(如湿热气候影响)也可能加重病情。

三、中医调治:调和阴阳,疏肝养心

中医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注重“整体观”与“辨证论治”,通过药物、针灸、情志疗法等综合手段,恢复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

1.中药调理:中医辨证,躁狂时以平肝潜阳、透热舒郁为主;抑郁时以宣通气机、扶正补虚、健脾养血为主。

2.针灸疗法:取风池、神门、少冲等穴位以重镇安神、调节气机、平衡阴阳。 耳穴压豆(心、肝、神门等)亦可辅助缓解焦虑失眠。艾灸治疗温经散寒、调节气机。

3.情志疗法:《素问》提出“以情胜情”之法,如“喜胜悲”“思胜恐”。针对患者不同状态,可通过音乐疗法(如古琴舒缓肝郁)、导引术(如八段锦)、移情易性(培养兴趣爱好)等,引导情绪回归平和。

四、预防与调护:顺应自然,修心养性

中医强调“治未病”,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的关键在于日常调摄:

1.起居有常: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耗伤阴血。

2.饮食有节:少食辛辣燥热之品,多食百合、莲子、山药等安神健脾之物。

3.动静结合:适度运动(如太极拳)以疏通气血,配合冥想、呼吸练习以静心宁神。

4.社会支持:家人需“以理导情”,避免言语刺激,营造包容的环境。

专家提醒

心理门诊朱伟主任医师提醒: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同在“情绪的秋千”上挣扎,而中医的智慧在于教会人们如何“稳住秋千”,通过调和阴阳、疏通气血,让身心重归平衡。在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我们不仅需要传播科学知识,更应传递一份包容与希望:无论躁郁如何起伏,生命始终有光可循。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