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临终遗书曝光,最后牵挂竟是离婚6年的前妻,聂荣臻看哭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14:30 1

摘要:1923年秋天的爱丁堡,33岁的白求恩正在为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做最后冲刺,这个来自加拿大的穷医生,身上只有借来的几十英镑。

编辑|避寒

1939年11月11日深夜,河北唐县一间农舍里,白求恩用颤抖的手写下生命中最后一封信。

这位加拿大医生在信中向聂荣臻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请求:给我的前妻拨一笔钱。

一个即将离世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何最后的牵挂竟是多年前的离婚妻子?

1923年秋天的爱丁堡,33岁的白求恩正在为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做最后冲刺,这个来自加拿大的穷医生,身上只有借来的几十英镑。

花园里,一个金发女孩走过,22岁的弗朗西斯·坎贝尔·彭尼,法官的独生女,举手投足都带着贵族气息。白求恩后来说,他是"一见钟情",被她柔和的爱丁堡口音彻底征服。

弗朗西斯的父亲暴跳如雷:"你要嫁给这个一无所有的加拿大人?" 11岁的年龄差距,悬殊的家庭背景,所有人都在等着看这场荒唐恋爱的结局。

弗朗西斯选择了私奔。

1924年春天,两人在伦敦结婚,没有豪华婚礼,没有父母祝福,只有彼此相爱的心。白求恩想继续深造,去维也纳、巴黎学习最先进的外科技术。

钱从哪来?弗朗西斯变卖了母亲留下的珠宝首饰,这个富家小姐,为了丈夫的理想,心甘情愿过起了清贫生活

1925年,夫妻俩来到美国底特律,白求恩开了一间小诊所,专门给穷人看病。他常说:"富人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谁来照顾穷人呢?"

1926年夏天,厄运降临,白求恩开始咳血,X光片显示肺部有阴影,确诊为肺结核,在那个年代,这等同于死刑判决书。

病房里,白求恩平静地对妻子说:"我们离婚吧。"

"我不能传染给你,你才25岁,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弗朗西斯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白求恩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如果你不同意离婚,我就不去疗养院治疗,在这里等死。"

1927年10月,法院判决书下来,弗朗西斯把所有财产都留给了白求恩,独自回到爱丁堡。

离婚后的白求恩,反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生欲,他把自己当成试验品,尝试一种极其危险的"人工气胸疗法"。

奇迹发生了,一年后,白求恩痊愈出院。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弗朗西斯写信:"我的病好了,你愿意回来吗?"

1929年,两人在蒙特利尔重新举行了婚礼,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爱情,显得格外珍贵。

可惜好景不长,白求恩重新投入工作,经常一天做十几台手术,弗朗西斯再次感受到了被冷落的孤独

1933年,他们第二次离婚。这一次,没有生死别离的戏剧性,只有平静的分手,两人约定保持通信,以朋友身份继续联系。

1938年6月16日,山西五台县金刚库村,聂荣臻连夜从外地赶回,就为了见这个从加拿大来的医生

白求恩一见面就问:"告诉我,司令员同志,我的战斗岗位在哪里?"

白求恩急了:"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第二天,这个48岁的加拿大人就出现在了松岩口后方医院。第一个星期,他诊治了521名伤员,一个月内,亲自做手术157台

晋察冀的医疗条件让白求恩震惊,很多"手术室"就是在破庙里搭张木板,伤员躺在门板上,没有麻药,只能硬挺着。

白求恩开始了他的医疗革命。

最著名的发明是"卢沟桥"药驮子。1939年春天,白求恩在冀中看到农民用毛驴驮粪的场景,灵感突然来了,他找来木匠,按照粪驮子的原理,制作了一个特殊的药箱。

巧妙的是,两个药驮子卸下来,中间架块门板,立刻就是手术台

还有肋骨剪的发明。白求恩去修鞋时,看到鞋匠不翻开鞋子,直接把剪刀伸进去剪线。他想,如果把这个原理用在胸外科手术上,就不用翻开整个胸腔了。

1938年9月15日,模范医院落成典礼,聂荣臻亲自出席,宣布白求恩为院长

战地输血是白求恩的另一项创举,伤员失血过多只能等死。第二个伤员推来时,白求恩主动躺在病人身旁:"我是O型血,抽我的。"

战士们给他起了个外号:"群众血库"。

1938年11月,广灵公路伏击战,白求恩连续工作40小时,做手术71台。1939年4月,齐会战斗,他创造了连续69小时做115台手术的记录。

前线的战士们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冲啊,白求恩大夫和我们在一起!受了伤不用怕,我们有白求恩!"

1939年10月,日军发动了对晋察冀的冬季大扫荡,5万日伪军分11路合围,企图彻底摧毁这个抗日根据地

白求恩找到聂荣臻:"我不能在战斗的时候离开部队!等这场战斗结束,我再启程。"

10月28日,涞源县摩天岭激战正酣,白求恩率医疗队赶到前线,在孙家庄小庙里设立了手术室

枪声越来越近,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逼近村庄,同志们催促白求恩转移。

"还有一个伤员,做完这台手术再走!" 白求恩坚持着。

这是一个腿部严重骨折的战士,为了加快手术进度,白求恩直接用手伸进伤口,掏取碎骨片,突然,一块尖锐的骨头刺破了他的左手中指。

鲜血涌出,白求恩看了一眼伤口,随手在碘酒瓶里蘸了蘸,继续手术

11月1日,前线又送来一个危重伤员,他的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这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菌毒性极强

白求恩戴上新手套,走向手术台:"伤员等不起,立刻手术!"

手术过程中,手套被划破了,致命的病菌通过破损的手套,侵入了白求恩受伤的中指

11月5日,白求恩开始发高烧,聂荣臻得到消息,立刻派人送来急信:"立即回唐县花盆村军区后方医院治疗!这是命令!"

感染已经转为败血症,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意味着死亡倒计时的开始

11月11日夜,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邸俊星家的小屋里,白求恩躺在土炕上,呼吸越来越困难

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颤抖着拿起笔,开始写最后一封信

"亲爱的聂司令员,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

信写得很长,400多字,他详细安排了自己的遗物分配: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的还是如何为八路军节省医药费用。

信的最后部分,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名字: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离婚的妻子拨一笔生活款,分期也可以,在那里,我对她的责任很重要,绝不可因为没有钱而把她遗弃……"

旁边的同志都惊住了,这个一生为革命奉献的人,临终前最放不下的,竟然是六年前离婚的前妻

白求恩继续写道:"我的前妻,我亲爱的弗朗西斯,我弥留之际最放不下的人,希望我死后,政府能给她拨一笔钱,用作她的生活费。"

在中国战场上救死扶伤一年多,白求恩心里最深的牵挂,依然是那个爱丁堡的金发女孩

也许,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因为法律文件而结束,即使离婚了,即使分隔万里,即使即将死去,他仍然觉得自己对弗朗西斯负有责任

写完信,白求恩如释重负地靠在枕头上,喃喃自语:"弗朗西斯,希望你能好好地……"

1939年11月12日5时20分,白求恩在这间农舍里安静地停止了呼吸,终年49岁。

聂荣臻接到电话,泪流满面,两天后,白求恩的遗书和遗物送到了他手中

聂荣臻后来回忆:"看到他的临终遗言,想起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我这个有泪不轻弹的人,也止不住涌出了热泪。"

关于给弗朗西斯拨款的请求,聂荣臻认真考虑后,决定从军区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派人寄给远在加拿大的弗朗西斯

这笔钱不多,但承载着一个男人最后的承诺,从中国河北的小村庄,到加拿大的城市,这份迟到的关怀跨越了万里山河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更要有深沉的人性,白求恩临终前的这个请求,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白求恩在华工作期间的医疗贡献和牺牲精神

新华社历史文献:白求恩与聂荣臻的工作关系及临终遗书内容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资料: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的医疗创新和战地救护工作

来源:丁丁说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