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校长祝效华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05:37 1

摘要:巴山蜀水聚英杰,涪江潮涌启新程。在这个叠翠流金的美好时节,我们在中国科技城绵阳,迎来了满怀憧憬的11000余名新同学。今天,我们相聚在这片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热土,隆重举行西南科技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你们的到来,为拥有73年办学历史的西南科大再次注

9月5日,西南科技大学校长祝效华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向下扎根 敢于突破 做新一代西南科大人》的讲话,深情寄语2025级新生。

向下扎根 敢于突破 做新一代西南科大人

——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党委副书记、校长 祝效华

(2025年9月5日)

亲爱的2025级新生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巴山蜀水聚英杰,涪江潮涌启新程。在这个叠翠流金的美好时节,我们在中国科技城绵阳,迎来了满怀憧憬的11000余名新同学。今天,我们相聚在这片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热土,隆重举行西南科技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你们的到来,为拥有73年办学历史的西南科大再次注入蓬勃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从今天起,“西南科大人”这个饱含着科技报国基因的名字,将伴随你们一生,成为你们最厚重的精神底色。

一、绵州沃土育栋梁:回望来时路,薪火照新程

当你们漫步在青义校区,可曾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着何等厚重的历史荣光?自1952年创办,学校历经重庆、石棉、绵阳三地办学,1978年迁至当下校址,深耕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办学土壤,掀开了学校发展的崭新篇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整建制迁驻绵阳,在西南腹地播下尖端科技的种子。那些在简陋实验室里点亮共和国电子工业曙光的先驱们,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南科大人艰苦奋斗、拼搏创新。1979年清华大学绵阳分校返京时,173名清华教职员工留在原地,加入我校,与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共同熔铸成西南工学院的脊梁,创造了受到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赞誉的“西南工学院模式”,最终在2000年组建成为今天的西南科技大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校长的箴言,正是这段历史的最佳注脚。

西南科大的辉煌历史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01年,学校被国务院和教育部确定为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我校对口支援,迄今已携手25年,两科大的情谊依旧深厚绵长。我们扎根中国科技城,成为省内唯一一所由四川省与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校,肩负起服务中国科技城建设的特殊使命。从第一批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到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从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到“本、硕、博”贯通培养;一代代西南科大人将“厚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书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

七十三载风雨兼程,学校铸就了独特的“龙山薪火精神”——它是在简陋实验室里通宵攻关的灯火,是汶川地震时师生抢险救灾的炬火,更是代代相传的报国心火。这份精神孕育出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7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以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今天,当你们站在龙山之巅远眺,看到的不仅是满目苍翠,更是一部与国同运、科教兴邦的壮阔史诗。

二、登峰强校展宏图:砥砺新时代,创新谱华章

历史的荣耀属于过去,而当下的西南科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就在今年7月,我校承办的四川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盛况空前,全省196所学校的44.36万个项目同台竞技。当聚光灯照亮总冠军领奖台,西南科技大学“蓝海核卫士——国内首套海上放射性应急监测体系”项目傲然绽放!这个由我校学生自主研发的项目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彰显了我们在核环境安全领域的硬实力。这不仅是奖杯的荣光,更是学校科技创新基因在新时代的璀璨迸发。

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学校已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9个学科门类,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5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有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材料科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3‰。

西南科大的奋进当下始终与“双一流”建设对标对表。党建引领捷报频传,近五年累计荣获6项国家级党建示范项目,7项省级党建示范项目。学科专业建设再添硕果,2025年软科排名上升15位。“龙山人才强校”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新增国家级人才7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持续优化,获批2项省级产教深度融合改革试点项目,累计资助建设经费8000万元。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凸显,202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2025年实现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历史性突破;单项科技成果转化突破1000万。

而更激动人心的崭新征程已然开启!今年7月,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正式启动“登峰强校战略”,绘制出更加清晰的奋进蓝图。我们正全力构建“三足鼎立”的科研架构——纵向深耕基础研究,横向打通产业转化,强化国防特色创新;我们动态调整学科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已获得重点投入;我们深化产教融合,提速新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要让85%的专业与区域产业血脉相连。这一切,都指向那个矢志不渝的目标:到2030年,建成“国防特色鲜明、区域服务突出”的高水平大学,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三、整装共赴新征程:龙山起浩歌,我辈请长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西南科大正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而一代代学子的全面成长,才是西南科大最深刻、最动人的华章!今年,学校将对学生而言含金量很高的“入职升学敲门砖”——四六级考试成绩的提升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在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已实现毕业生四六级通过率同比大幅提升:四级提升11.04个百分点,六级提升4.08个百分点。希望每一位新生同学能在这种大势的感召下,尽早通过四六级考试。

对大学而言,没有科研只能算是高中的延续。对大学生而言,要多参与科学研究,多参加学科竞赛。西南科大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长期位居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60余位。2025年,学校在“国创赛”“挑战杯”等核心竞赛中继续位列四川省高校第一梯队;其中,“国创赛”获得省级金奖32项,较去年增长300%,位居全省第一,总获奖数增长120%,位居全省高校第二;“大挑”省级特等奖获奖数增长300%,并以团体总分第五的优异成绩荣获“优胜杯”,实现了在全国顶级两大科创赛事中的重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我校机器人竞赛小组以场场完胜的方式夺得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冠军;同年9月,我校代表中国参加在汉城举办的第三届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夺得大赛亚军。这些历史成绩,正在等着新一代西南科大人去突破!去跨越!对于研究生同学,我还要补充一句:研究生要勤奋!勤奋!勤奋!张启发院士说过,对博士生而言,每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正常了;每周工作6天半以上是正常的,少于6天半就不正常了。施一公院士也对研究生提出建议,科研要苦干,每天要有6小时的紧张实验操作,2小时以上的与科研相关的直接阅读,书籍和文献阅读算在工作时间之外。

同学们!此刻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们或许听过学校各种“标签”。但我想说:大学的价值不在虚名,而在使命;青年的光芒不在起点,而在方向。你们不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旁观者,而是这场伟大征程的主角。你们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实践、每一次创造,都在为西南科大注入新的生命力。西南科大的精神,需要全体师生和校友共同铸就;西南科大的高度,需要全体西南科大人用梦想与奋斗一起创造。学校将全力实施“九大工程”,从智慧校园建设到师资培优拔尖,力争为你们搭建绽放才华的更大舞台。而你们要做的,是把握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独立探索学术兴趣,第一次参与团队科研,第一次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更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最后一次系统构建知识体系,最后一次心无旁骛充实自我。

龙山苍茫,涪水汤汤;登峰强校,我辈担当!当你们毕业后走出校门时,恰逢学校冲击“双一流”的关键节点。你们今日的努力,将助力西南科大成为绵州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成为闪耀神州的国之重器;你们的持续奋斗,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肩负着突破西方科技围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希望你们将个人成长成才的青春赛道,融入学校鼎新未来的快车道和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属于新一代西南科大人的绚丽篇章!

谢谢大家!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