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年有个奇怪的现象,自从房价下跌之后,很多东西都在跟着降价,而且还都是大件商品。
这两年有个奇怪的现象,自从房价下跌之后,很多东西都在跟着降价,而且还都是大件商品。
但是生活必需品却在涨价,钱袋子越捂越紧,每个月的生活支出越来越多。当所有人都在喊消费降级,你却还在为柴米油盐的精打细算焦头烂额,这届中年人,连省钱都省得心惊胆战。
如果你经常逛超市,很多货架上的价格标签,隔三差五往上蹿。购物车里塞满的必需品,结账时总得偷偷删掉几样。
连孩子问能不能换个新书包,都得先算算银行卡的余额。生活的账单越摞越高,可工资单上的数字却雷打不动。
但这次,风真的变了。有三样东西要大降价,建议大家做好准备。
1、家电
政策补贴叠加库存压力,抄底时机来了?开春第一波降价潮,注定从家电行业席卷全国。
去年双十一的库存还没清完,厂商已开始为以旧换新政策蓄力。某国产空调品牌经销商透露:3月是传统淡季,加上库存积压,部分型号价格会跳水20%以上。
普通人能薅到什么羊毛?冰箱洗衣机,能效等级高的新款,价格可能比老款更便宜,厂商要用爆款冲销量。
小家电如空气炸锅、破壁机等网红产品,直播间抢券后可能跌破百元。
教大家一个省钱攻略,你可以盯准线下门店的样机处理,瑕疵不影响功能的,价格能砍到五折。
2、春季服装价格大跳水
服装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当季新品标高价,过季立马打骨折。
一位品牌店铺的店长算过一笔账,3月中旬店里的春装全面上市,但2月生产的薄外套、针织衫,到4月就会贴上换季清仓的标签。
精明人的消费者应该这样装,反季囤羽绒服、羊毛大衣现在买,价格比冬天便宜40%,但记住要选基础款。
直播间里限量秒杀的春装,可能比实体店贵,先查线下价格再下单。
工作日下午逛商场,店员有业绩压力时,砍价成功率翻倍。
3、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年初的降价只是导火索,真正的价格战会在4月爆发。
电池成本降了15%,车企宁可少赚也要抢市场份额。更狠的是地方补贴,深圳、杭州等地的新能源购车补贴,叠加后最高能省3万。
但普通人要注意三个坑,续航虚标,销售口中的理论值打七折才是真实数据。
保值率陷阱,小众品牌二手车残值可能腰斩。
暗降套路,表面不降价,但会送充电桩、终身保养等隐形福利。
很多产品降价意味着降标,所以咱也不能只看价格。
而且要按需消费,刺激归刺激,但也不能盲目跟风,我们的目的是为了省钱,而不是给自己增加压力。
能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对抗风险的底气。当商家用降价撩拨你的焦虑,真正的聪明人早就看透,消费主义的狂欢里,捂住钱包比掏空钱包更需要定力。
便宜不是占来的,是等来的,精明的等待,才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
来源:凡间生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