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我们都是以预算确定电脑配置,但无论是沉浸游戏世界,还是处理复杂计算,选择合适的硬件才是根本。而且这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有需要CPU强大的,有注重显卡的,也有需要关注内存的,总之,对应需求侧重硬件配置才是根本!
通常我们都是以预算确定电脑配置,但无论是沉浸游戏世界,还是处理复杂计算,选择合适的硬件才是根本。而且这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有需要CPU强大的,有注重显卡的,也有需要关注内存的,总之,对应需求侧重硬件配置才是根本!
游戏玩家的战场装备
如果你是游戏爱好者,首要注意流畅性和稳定性,避免高负载时卡顿或过热。选购时,优先考虑散热系统和电源供应,确保长时间运行不掉帧;同时,兼容性也很关键,别忽略驱动更新,以免游戏崩溃。
硬件排序上显卡是王道,这就无需多言了;其次是CPU,本质上只要不少于四核心就足以应对。另外如果是电竞类网游,还要关注CPU缓存容量,这对帧率的影响甚至不输显卡;然后就是内存了,根据目前的调查,当下游戏型PC的内存容量也以32GB为主,如果预算紧张,至少要保证双通道16GB的内存容量,不可再少了。最后是固态硬盘——90%以上的游戏中,旗舰级PCIe 3.0固态硬盘的传输速度就足以应对Loading素材加载的,所以这部分不必那么苛求。
科学计算的精密引擎
科学计算需求往往涉及大数据模拟或算法迭代,同时更要注意软件兼容性以及稳定性,如Python或MATLAB环境;另外,扩展性同样重要,所以不建议这类电脑采用迷你机型。
优先级排序:毫无疑问CPU排在首位,并且核心至少要在六个以上;内存第二,如果不考虑预算只考虑效率,AMD的AM5平台不少于32GB、速率达到6000MT/s即可(1:1分频),Intel第12~14代酷睿建议搭配DDR5 7200MT/s的内存,并且也是不少于32GB,酷睿Ultra 200s系列则推荐DDR5 7200MT/s速率起步,如果可能搭配CUDIMM高速率内存更好;接下来才是显卡/计算卡,尤其是涉及到机器学习的,注意这部分要关注的是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计算能力,专业计算卡更优。
办公日用的高效助手
日常办公如文档处理、视频会议,电脑应轻便可靠,同时,接口丰富度(如USB-C)能提升效率,避免频繁转接,CPU核心数>高主频IPC性能是重点。
硬件优先:CPU自然是优先事项,注意多核心重要性高于高主频IPC,而且一般中端产品就足够应对了;其次是内存的需求,且容量的优先级大于速率,所以双通道32GB乃至双通道48GB都是很好的选择;第三重要的就是存储,固态硬盘的4K传输性能用于办公场景在合适不过——频繁的小文件读写正是固态硬盘的优势项目。
视频编辑渲染的创意工厂
视频剪辑和渲染需要高度的可靠性以及出色的渲染能力,同时对存储的要求就非常看重。
排序逻辑:这部分CPU和显卡并列第一,但是注意,这里要的是高可靠性+优秀的视频编解码效率,所以超频之类的DIY乐趣在这里一点都不需要考虑;其次就是内存,容量的优先级大于速率,最好是双通道48GB内存起,对海量数据吞吐大有裨益;第三就是存储了,这部分需要尽可能强大的固态硬盘,如果预算足够,强烈推荐优先使用PCIe 5.0固态,并且最好是双盘冗余,然后再附以大容量机械硬盘甚至是NAS——记住,数据无价!
设计建模的艺术工作室
设计与建模如3D渲染或平面创作强调的是响应速度以及GPU的加速能力。
硬件优先级:这部分显卡自然是第一优先级,但要选择如专业级的NVIDIA Quadro、AMD Radeon Pro这类专业图形卡,而不是传统游戏显卡;其次就是CPU了,六核心是底线,但是要注重单核心IPC性能,这是设计建模、3D渲染以及平面设计的性能优先需求;至于内存和固态,这两个部分可以适当参考科学计算、视频渲染的需求即可。
这几类使用需求,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电脑的用途,再次强调,装机不是单纯的靠价格分隔高、中、低三个级别,根据使用任务的区别,装机时选择硬件的偏重优先级排序是有极大差别的!
来源:智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