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睡够8小时”绑架了!最佳睡眠时长是多少,医生告诉你答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05:27 1

摘要: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晚上:明明困得睁不开眼,瞄一眼时间才睡了6小时,就强行赖床凑够8小时;反过来,睡了9小时醒来却头昏脑胀,反而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出问题了。朋友圈里,智能手表一边提醒你“昨晚只睡了7小时”,一边打个大红叉,仿佛你正在透支生命。

我们从没像今天这样焦虑过“睡觉这件事”。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晚上:明明困得睁不开眼,瞄一眼时间才睡了6小时,就强行赖床凑够8小时;反过来,睡了9小时醒来却头昏脑胀,反而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出问题了。朋友圈里,智能手表一边提醒你“昨晚只睡了7小时”,一边打个大红叉,仿佛你正在透支生命。

“每天必须睡够8小时”,这句话听上去像真理,但真相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这不是反常识,而是医学早就更新的常识。

睡眠时间,并没有一个“金科玉律”的标准答案。不同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身体对睡眠的“渴望值”千差万别。

如果你还在被“8小时神话”绑架,反而容易让你陷入不必要的自责、焦虑,甚至做出错误的补救动作,比如过度赖床、频繁午睡、错乱生物钟……这些,才是真正让你睡得越来越差的元凶。

你真正需要的,是“适合你”的睡眠时长,而不是对“标准答案”的执念。

研究显示,成年人平均的最佳睡眠范围是6.5到8小时之间,但这只是指导范围,不是打卡目标。2023年《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睡眠时长与死亡风险之间呈“U形曲线”——睡得太少和睡得太多,风险都高,最理想的睡眠时长在7小时左右浮动。但请注意,是“浮动”。

别以为这只是统计学游戏,临床上,它每天都在上演。

老王今年59岁,每天凌晨4点半自然醒,6小时准点从不赖床,精神头比年轻人还足。他每年体检指标都漂亮得不像话。结果被家人逼着“再睡两个小时”,搞得昼夜颠倒,反而开始头晕乏力、血压升高。

有些身体,天生就设定了“6小时模式”,你非要捏成“8小时模版”,只会越捏越走样。

那我们该怎么判断,自己的“最佳睡眠时长”到底是多少?不是靠数小时,而是看你醒来的状态。

起床后是否清醒、精神是否集中、白天是否嗜睡、晚上是否容易入睡、夜间是否频繁醒来,这些身体给出的信号,远比钟点数更可信。真正的好睡眠,是“睡得好”而不是“睡得久”。

睡得久≠休息好。深睡眠(也叫慢波睡眠)才是恢复体力、修复免疫、巩固记忆的关键阶段。不少年轻人睡10小时,深睡眠只占不到10%,醒来还是累得像狗;而有人只睡6.5小时,深睡眠占比超过25%,醒来神清气爽。

别再盯着“8小时”,请你盯住“深睡眠”。怎么提升深睡眠?不是靠睡前刷短视频“催眠”,而是靠规律作息、固定起床时间、白天适当日照、睡前减少电子屏幕刺激。这些习惯,都是深睡眠的“助推器”。

说到习惯,很多人还有个误区:“周末补觉”能还睡眠债。听话,医生劝你别干这事。

睡眠债不是信用卡,不能靠周末“多睡几小时”来补救。2021年《中华神经科杂志》有研究指出,连续两天每晚多睡2小时,并不能完全逆转前几天缺觉造成的认知损伤。补觉唯一的“好处”是短暂缓解疲劳,但生物钟一旦被打乱,免疫系统、内分泌、情绪调节都会跟着乱。

错误的补觉方式,其实是拿睡眠去“借高利贷”。

尤其是年轻人,周一到五睡5小时,周末狂睡12小时,昼夜节律被彻底打乱,焦虑、抑郁、反应迟钝、体重增加……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你以为自己是在“报复性睡觉”,其实身体早就“报复性失控”了。

说实话,真正能毁掉一个人睡眠质量的,不是“睡得少”,而是“睡得乱”。

生物钟,是人体最顽强也最脆弱的节奏系统,它像一台精准的钟表,固定时间该升温、该分泌褪黑素、该降压、该修复;你一睡乱,它就乱套。

想睡得好,先别乱。

固定起床时间永远比固定睡觉时间更重要。

这是医生们在临床上反复强调的一点。哪怕前一晚晚睡了,也别赖床补觉——宁可白天打个盹,清晨也要按点起。这不是狠心,而是保护你的生物钟按节奏运作。

有些人说自己是“夜猫子体质”,晚上两点不睡不困。大多数“晚睡型人群”,都是人为训练出来的。长期晚睡会让褪黑素分泌延迟,内分泌紊乱,情绪系统一塌糊涂。一开始你以为自己“晚睡自由”,到后面就是“早醒焦虑”。

还有人担心,自己每晚醒来两三次,是不是睡眠障碍。

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

夜醒本身不一定是问题,关键看你能不能再睡回去。

正常成人每晚会经历3到5次浅醒,尤其在快速眼动期,梦境最频繁的阶段。有的人醒来上个厕所、翻个身就继续睡,有的人一醒就开始焦虑、胡思乱想,结果彻夜难眠。

这时候,不是“睡眠时间不够”,而是“睡眠焦虑”把你困住了。

医生建议:夜醒超过20分钟别强睡,起床去做些安静的事,再重新入睡。越是强迫自己“必须睡够8小时”,越容易陷入“越睡越焦虑”的死循环。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值得讲讲:年龄越大,睡得越少,正常吗?

正常,而且是自然规律。

40岁后,深睡眠比例逐年下降,到了60岁,很多人只需要5到6小时就足够。2022年《中国老年学杂志》就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平均睡眠时间为6.2小时,但主观睡眠满意度并未受到影响。

不要帮你爸妈“强行补觉”,他们睡得少,不代表睡得差。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睡不着”而不是“睡得少”。

如果你发现自己长期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早醒无法再睡、白天持续疲惫,那就别硬扛,早点到睡眠医学门诊做个评估。失眠症不是“想太多”,而是一种需要干预的疾病。别再被“8小时”那根标尺,拿来衡量每一个不一样的人。每个人的身体都在告诉你它的需求,只是你没有认真听。

如果你醒来后精神状态良好、白天不嗜睡、晚上容易入眠,哪怕睡6小时,也是合格的睡眠;就算你每天睡满9小时,醒来还是疲惫,那可能是睡眠结构出了问题,而不是时间不够。

别再执念“睡够8小时”,你真正该追求的是“睡得刚刚好”。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娜.成人最佳睡眠时长与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23,17(9):47-52.
[2]张晓红.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3):210-214.
[3]王丽华.老年人睡眠质量与睡眠结构变化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6):1225-1229.

来源:任医生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