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亡的人越来越多?再三劝告:降温宁可打打牌,也别做6件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1:08 2

摘要:天一凉,医院的急诊室就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不是感冒发烧,而是脑梗扎堆发作。你可能还没换上长袖,老李头却已经被120拉走了,嘴歪眼斜,连话都说不清了。医生一看片子,脑血管堵了,急性脑梗死。

天一凉,医院的急诊室就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不是感冒发烧,而是脑梗扎堆发作。你可能还没换上长袖,老李头却已经被120拉走了,嘴歪眼斜,连话都说不清了。医生一看片子,脑血管堵了,急性脑梗死

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的越来越多。国家脑防委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300万,其中脑梗占七成以上,死亡率高、致残率更高。而秋冬季节,正是它的活跃时段。

天气一凉,血管就跟着“收缩”,血压乱飙、血流变慢、血栓更容易形成。一个不留神,堵住的是命门。今天这篇文章,我不讲虚的、不讲空的,就劝你一件事——降温来了,宁愿窝家里打打牌,都别做下面这6件事。

第一件,早起猛起床,血管最怕你“蹿”起来

很多老年人习惯早睡早起,天还没亮就起床遛弯。但你知道吗?清晨4到6点,是一天中血压波动最大的时间段。这个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液黏稠度最高,血管收缩明显。

如果这个时候你“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血压骤升,脑部血管可能承受不住,脑梗、脑出血都可能发生。医生见得多了,太多病人发病前就是“起得太猛”。

建议是醒后别急着起床,先躺着活动手脚,再慢慢坐起,等一分钟再下床。这个一分钟,是救命的一分钟。

第二件,洗澡水太热、时间太长,小心晕在浴室

降温以后,洗个热水澡成了很多人最惬意的事。但热水澡对血管来说,却是种“折磨”。高温会导致血管扩张,本来就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容易出现血压大幅波动,甚至突然晕倒。

浴室又是密闭高温环境,血液流向皮肤多了,大脑供血就不够。你以为舒服,其实是在给脑梗“铺路”。建议是:洗澡水温控制在40℃以内,不要超过15分钟。洗前喝点温水,洗后坐下休息一会儿再活动。

第三件,晨练上头、冷风猛吹,血管一时缓不过来

北方一到秋风起,公园里晨练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有的穿得单薄,为了“锻炼意志”;有的直接跑步、打拳,连热身都省了。

问题在于,早晨气温低,冷空气刺激下,外周血管陡然收缩,血压飙升,斑块一旦脱落,就可能堵塞脑动脉。而剧烈运动又进一步加快了血流速度,让这个过程更凶险。

建议是改成白天阳光足的时候再活动,衣服穿够,活动前热身10分钟,缓慢增加运动强度。命都保不住,锻炼还有啥意义?

第四件,饭后一根烟、茶后一杯酒,血管堵得更快

降温后,烟瘾酒瘾格外明显。有些人喜欢吃完饭抽根烟,或者泡杯浓茶配点小酒,觉得是“享受生活”。但这个时候,血管正处于应激状态,一根烟、一杯酒,可能就是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让本就狭窄的血管更“紧”。而酒精则会扰乱血压调节机制,在短时间内让血压忽高忽低,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已经“老化”,再这么折腾,脑梗迟早找上门。建议是饭后休息30分钟,别马上抽烟、喝酒、泡浓茶。能戒最好,戒不掉也要“推迟”到血压稳定以后。

第五件,情绪失控、气急败坏,比风大更伤脑

有个阿姨,跟邻居吵了一架,回家没多久就瘫倒在地,嘴角流涎、说不清话。送到医院,确诊脑梗合并右侧偏瘫。医生说,这就是“情绪型脑梗”。

生气时,身体会分泌大量压力激素,血压飙升、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栓更容易形成。而秋冬季节本就心情低落,情绪波动大,风险更高。

建议是遇事深呼吸、离场冷静,情绪管理比吃药还重要。一个情绪激动的瞬间,可能换来一辈子的瘫痪。

第六件,不测血压、不吃药,脑梗就是被你“养大的”

降温后,有些老年人觉得身体没啥症状,就把降压药“停一停”。还有人说“我不头晕,不需要测血压”。但问题是,高血压本就是沉默杀手,等你有症状时,往往已经晚了。

研究显示,约80%的脑梗患者都有高血压史,而且大多数发病前血压控制不理想。你不在意,它就悄悄“养”大了血栓。

建议是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记录下来。按医嘱规律服药,不擅自增减。有条件的家庭,建议配备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做到“心中有数”。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会觉得医生啰嗦——但我们真的见太多了。

一个脑梗,就可能让一个家庭倾覆。轻则半身不遂、吞咽困难,重则卧床不起、生活全靠人照顾。一旦发作,治疗窗口期只有短短4.5小时,错过就是遗憾。而这些,都可以早点防住。

降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在用夏天的生活节奏过秋天的日子。脑梗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你一次次忽视身体信号、一次次“没事吧”的侥幸心理,最终酿成的大祸。

所以我劝你:天冷了,宁可窝在家里打打牌、唠唠嗑,也别去挑战血管的极限。命在,你想干嘛都有机会;命没了,什么都白搭。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2):105-119.
[2]李勇,陈秀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4):512-516.
[3]张晓东,高艳.气温变化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3):366-371.

来源:任医生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