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地:摘要:栽培天麻的场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土质带沙的地域,以阔叶疏林地、竹林、火烧二荒地且海拔800m以上的东坡和南坡为好,北坡不宜选用。
天麻喜高海拔、冷凉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海拔800~2500m的高山区。
栽培天麻的场地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土质带沙的地域,以阔叶疏林地、竹林、火烧二荒地且海拔800m以上的东坡和南坡为好,北坡不宜选用。
挖宽150cm、深30~40cm、长度适当的坑槽,底部铺5~10cm的细沙,穴周边挖排水槽备用。
蜜环菌的选育与菌材培养:选用板栗树、桦树、杨树、榆树等阔叶树种作为菌材。
菌材在接种蜜环菌前10天左右砍伐,晒至半干后截成1m左右的长度,并在树干上砍制鱼鳞口,鱼鳞口深至木质部,口间距5cm左右。
菌材的摆放一般按照鱼鳞后的方向,正-反-正-反的方式依次平行摆放,上层覆盖一层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再按照上述方式摆放菌材,最后覆盖约20cm厚的土层,表面做成龟背状便于排水。
也可以将砍好的树枝在0.2%硝酸铵溶液中浸泡10分钟左右,以提高菌枝质量。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在坑槽中堆砌菌床,覆盖腐殖土或山沙、河沙,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无性繁殖:常用菌床种植法。在建好的栽培池中,除最底层菌材不动外,移出上层全部菌材,然后在菌材鱼鳞口及两端处播种天麻种(白麻或米麻),播种密度视麻种大小而定,一般10×10cm即可。
也可采用“三下窝”法栽培天麻,即将蜜环菌种、麻种和新鲜椴材同时放入栽培池中进行栽培。但该方法简便易行,天麻生长较慢。
有性繁殖: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利用杂交优势解决无性栽培出现的品种退化和种源缺乏问题。
天麻花期的5~15天内进行人工授粉,花粉一般在花后第2天9~14时成熟。授粉时需将花粉夹在花底部有黏液的雄蕊柱头上。
人工授粉后,一般20天左右种子成熟。采收种子的时机非常关键,一般以种壳的纵沟变凹陷、手捏发软为最佳时机。
天麻种子萌发必需在小菇属真菌的帮助下完成,因此种子萌发菌的筛选和培养是天麻有性繁殖栽培的关键。
温度与湿度控制:天麻适生温度在10~27℃之间,要求相对湿度70%~80%。需防暑防寒,及时遮阴,避免高温和干燥对天麻生长的不利影响。
病虫害防治:预防下雨积水导致的菌麻腐烂等问题。
严防人畜践踏和杂菌传染。
采收时间:天麻的采收季节可以选择在秋季11月或春季3~4月。
储存方法:采收后的天麻应及时晾干或烘干储存,避免霉变和虫蛀。
综上所述,天麻的人工种植需要精心准备种植场地、合理选育和培养蜜环菌、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并适时采收与储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天麻产品。
来源:农村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