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2日,“传承红色领导力助力企业新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参加了此次论坛,下面的文章由她的发言整理而成。
原编者按:2025年8月22日,“传承红色领导力助力企业新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参加了此次论坛,下面的文章由她的发言整理而成。
两次被识破身份
顾顺章叛变以后,父亲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团长。
红四方面军成立时,父亲任第12师师长,当时他手下的三个团长都不简单,其中一个牺牲了,另外两个是赫赫有名的徐海东、许世友,而这两个人后来也成了父亲一生的战友。
在(河南)新集西北的胡山寨战斗中,父亲右腿负伤(南昌起义时,他左腿负伤)。因伤势严重,父亲不得不离开主力部队,前往上海就医治疗。
经过郑州时,父亲住在“大金台旅社”。结果,住在那里的第一天,他就被一个黄埔军校的学生认了出来。
对方一见到父亲,就问:“这不是陈赓吗?”
父亲反应很快,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回答: “我是上海人,做生意的。你认错人了吧?”
对方说:“你太像了吧!我那个同学是湖南人。”
同学就这样被父亲瞒过了。父亲也不敢在郑州停留,急匆匆去了上海。
▲陈赓
此外,父亲在中央特科工作时,一次,他一个人从上海到天津执行任务,在火车上碰到了钱大钧。钱大钧派了一名副官来邀请父亲,于是父亲与钱大钧见了面。钱大钧询问父亲近况,父亲则回答说,最近没有生意可做,准备到陕西找胡宗南。
在黄埔军校的时候,父亲与胡宗南私交很好,但政治观点却是针锋相对。父亲的说辞并没有让钱大钧信服,因为钱大钧深知父亲是不可能脱离共产党的。
火车经过了一个站点,父亲换了个车厢,没想到刚坐下,那个副官又来找父亲,说道:“我们长官还请您过去。”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再次跟着副官来到钱大钧的车厢。最后,钱大钧不但没有抓父亲,反而还送给父亲一些东西。
革命生涯每个阶段都跟河南有关
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联名发出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指示。6月中旬,为了对道清铁路新乡至焦作之间多个路段实施大破袭,父亲率部移驻薄壁一带,在平甸村(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设立临时指挥部,而临时指挥部侧后方的玉皇庙则是后方医院,设置有近百张床位。
在临时指挥部驻扎的一个多月里,父亲指挥策划了多次战斗,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并将战斗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
▲开国大将陈赓之女陈知进
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解放战争刚开始,中央最早是让父亲进东北,但由于种种原因,父亲没有去成。当时中央已经撤出延安,于是中央就让父亲率四纵回师陕北,帮助彭德怀保卫陕甘宁。
听到这个消息,基层干部和战士都特别兴奋和激动,认为是去保卫党中央,是一件光荣的事。但父亲和一些高级干部,觉得这次决策不妥。因为近10万人的部队到了陕北,一是打不开,二是粮草供应不上。但是,这是党中央做出的决定。
1947年7月21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史称“小河会议”,父亲也从晋南前线赶来参加会议。
▲1947年7月21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会议期间,父亲一直认为让四纵回师陕北不如南渡黄河,把胡宗南的兵力引出来,减少陕北的压力,同时可以策应刘邓大军。
其实,在参加小河会议之前,父亲就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份电报,但政委谢富治同志认为“这是在违背中央的命令”,不敢签字。父亲思来想去,觉得这份电报必须得发,于是出发之前,把电报交给了谢富治,并交代“我走了,你们就发(电报)”。
实际上,在我父亲到达小河村之前,中央领导同志曾与绥德分区负责干部商讨过筹集粮食的问题。绥德分区的同志说,要2万兵不成问题,要2万石粮食可是大问题,而这也是让中央改变计划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我父亲的建议与主席的思想不谋而合。
会后,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刘邓大军于8月初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全国性的战略大反攻。同时,陈谢大军于8月下旬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到11月底,完成了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任务。陈粟大军9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11月中旬完成了在豫皖苏地区的战略展开。至此,三路大军都打到外线,形成了“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进攻态势,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一个领导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我父亲陈赓同志一直是这样做的。
据开国少将贾若瑜回忆,1947年7月,国民党以6个整编师(20个旅)对胶东区实施重点进攻,当时我任胶东军区参谋长兼军区前线指挥部参谋长,随同许世友司令员指挥作战。军区前线指挥部是统一指挥留在内线作战的野战军和地方军的司令机关。正在紧张的作战期间,9月的一天,我们接到毛泽东同志转发的一份由陈赓同志报军委的电报,内容大意是:当前我们关内转入外线作战的三路大军正同敌人进行艰苦连续作战的时候,却有一个单位一年只打一个或两个“攻势”就休息了,现在还要关内部队牵制蒋军保障他的休整。看了这份电报后,许司令员立即说:“只有陈赓才敢向毛主席提这种意见。”不久,我们又收到毛主席转发林彪对此事作解释的电报。
父亲顾全大局,勇于坚持原则的做法,也给贾若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源: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