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说最近银行为了让大家花钱,把消费贷利率砍到了"白菜价",最低2.58%比房贷还便宜!可奇怪的是,老百姓宁愿把钱包焊死也不借钱。今天咱们用老祖宗的智慧,看透这波"利率大促销"背后的门道——朝三暮四的套路,两千年前就玩烂了!
消费贷利率跌破3%,但老百姓为啥不买账?
听说最近银行为了让大家花钱,把消费贷利率砍到了"白菜价",最低2.58%比房贷还便宜!可奇怪的是,老百姓宁愿把钱包焊死也不借钱。今天咱们用老祖宗的智慧,看透这波"利率大促销"背后的门道——朝三暮四的套路,两千年前就玩烂了!
战国时有个养猴人,早上给猴子三颗橡子,晚上给四颗,猴子气得掀桌。后来改成"朝四暮三",猴子们立马鼓掌叫好——其实总数还是七颗。
现代版故事:
银行说"利率降到2.58%啦!",老百姓一看:"这不就是让我早上少吃一颗橡子,晚上再补上吗?" 毕竟借10万一年省1000块利息,可房价跌掉15%、股市跌穿地板,省这点钱还不如留着还房贷!
数据实锤:
场景1:明朝崇祯年间
李自成造反为啥一呼百应?不是大家爱打仗,是老百姓穷得连观音土都吃不上!饭都吃不饱,谁还贷款买驴车?
今天借了"2字头"的蜜糖,明天还不上"要命"的砒霜
说到底,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是怕今天借了"2字头"的蜜糖,明天还不上"要命"的砒霜。什么时候看病不愁、养老不慌、孩子上学不卷,不用银行催,大家自然敢把存款变首付,首付变全款——毕竟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从唐朝长安西市到清明上河图,什么时候输过?
来源:蝉蟬禪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