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求恩的孙女莱斯利·白求恩带来祖父的日记本和通信原件。这些珍贵的史料记录了白求恩大夫来华前的决心——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他仍义无反顾地前来援助中国。
九三阅兵观礼台上,几位特殊嘉宾的握手,连接着历史与现在,也跨越了国度与民族。
白求恩的孙女莱斯利·白求恩带来祖父的日记本和通信原件。这些珍贵的史料记录了白求恩大夫来华前的决心——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他仍义无反顾地前来援助中国。
斯诺家族的后人也出现在阅兵现场。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曾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真实情况,而他的后代与白求恩后人在活动期间相遇,完成了跨越时间的握手。
01 国际友人后代云集,共鉴历史性时刻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众多国际友人的后代齐聚北京。
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史迪威将军的外曾孙女、白求恩家族后人、亚瑟·克莱格的女儿、伊莎白·柯鲁克女士的儿子……80多年前,他们的家人都曾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
嘉兰惠
苏珊·科尔
这些国际友人来华前和抵京后纷纷表示,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在这样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举行纪念活动有着重要意义。铭记历史并传承后代正变得愈发重要。
02 白求恩后代:带来珍贵史料,连接中加情谊
白求恩的孙女莱斯利·白求恩和侄孙沃伦·白求恩作为白求恩家族代表参加了阅兵活动。莱斯利此次来华带来了白求恩当年的日记本和通信原件,这些珍贵文物记录了白求恩大夫来华前的决心。
沃伦·白求恩
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看着中国缺医少药,他迫不及待地想到中国救援。妻子曾劝他先养好身体再去,但白求恩无法违背自己的意愿。
白求恩的侄孙沃伦·白求恩与中国有着特别的缘分——他的爱人是中国人,到中国他们就是回到了家乡。莱斯利还表示,她的心愿是到祖父的纪念馆看看。
03 斯诺后人:延续家族与中国的特殊友谊
斯诺家族的后人也应邀出席了纪念活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让世界首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真实情况。
在此期间,白求恩后人与斯诺后人在北京相遇,两位国际友人家族的握手,象征着对历史的共同铭记和对和平的共同守护。
沃伦·白求恩(左)埃里克·福斯特(右)
04 拉贝之孙:延续祖父的人道主义精神
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作为重要嘉宾受邀出席阅兵观礼。他早在8月21日便已抵京,静候盛典开启。
托马斯·拉贝说:“从我的祖父那里,我学到了道德与责任的重要性。一个人不应出于私利行事,而应以对他人负责的精神行动。我愿这盏灯永不熄灭。”
托马斯·拉贝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与其他国际友人建立了“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委员会主席。那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区域,最终收容了20多万无处可逃的平民。
05 历史与现实交融,和平与发展共存
这些国际友人后代齐聚北京,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展望。正如南非前资深外交官格特·格罗布勒所言:
“80年前,中国人民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民族独立与自由;8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回顾抗战岁月,并非为了沉溺于苦难,而是为了汲取前行的力量;纪念胜利也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珍视今日的和平,致力于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托马斯·拉贝从他祖父那里学到了“道德与责任的重要性”——“一个人不应出于私利行事,而应以对他人负责的精神行动”。
白求恩的孙女带着祖父的日记和信件来到北京,这些泛黄的纸页记录着一个不愿违背自己意愿的灵魂。
#九三大阅兵#
来源:岁月杂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