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铺满初升的阳光,连空气里都浸着庄重和期待. 我坐在观礼台上,身旁是香港代表团的同行——商界精英,文艺明星,社会名流.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国同庆. 可你要问我,这一刻的心情,真不是几个
清晨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铺满初升的阳光,连空气里都浸着庄重和期待. 我坐在观礼台上,身旁是香港代表团的同行——商界精英,文艺明星,社会名流.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国同庆. 可你要问我,这一刻的心情,真不是几个字能说完的.
我见过不少场面,也去过不少国门之外的地方. 但今天,看国旗护卫队踏步进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霍启刚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轻声自语"八十年了",我突然明白,什么叫泪流满面不是为了伤心,是为了自豪.旁边的邝美云,平时总是优雅大方,此刻却紧握着手,眼眶微红,她悄悄嘀咕了一句:"每枚勋章背后,都是一个守护国家的故事." 我听见,也自觉低头,默默握拳.
其实,来之前我对阅兵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新闻里——庄严,但有距离. 可这一次,人就在广场,身边嘉宾一个比一个用力拍照,连成龙大哥都亮出大拇指,李泽楷拿着手机,时而专注,时而低头记录,那种发自心底的共鸣,是无法装出来的. 当“东风”导弹方队隆隆驶过,我们几个香港代表本能地站起身,有人甚至激动到手指微微发颤,我差点把镜头举丢——这就是咱们的底气,是力量感也是安全感.
我一边拍,一边琢磨:咱香港,这些年不容易. 外面风言风语,有时自己也迷茫过,但看到国防科技,看到歼-20战机组成“80”字样飞越天安门,——眼泪真是不请自来,这可是国家给的底气,不是别人嘴上说出来的什么“保障”. 这时候,霍启刚在我旁边低声说:"从祖辈的浴血奋战到今天的大国重器,八十年,我们活在巨变中." 我笑着点头,心里一阵火热.
你知道吗?这一刻,跟身边的香港朋友聊,大家都在说:"国家强大了,我们心里踏实了."邝美云在后来的采访里还聊到,官兵胸前的勋章,其实就是无数守护者的故事;看战机呼啸,就是民族和历史的力量. 她穿着白西装,干练又优雅,可那种自豪,和典礼上的宏伟气氛打成一片,真是这辈子难得的震撼.
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听长辈讲抗战的往事,零零散散——有逃难,有坚持;有痛苦,有希望. 现在回头看,从抗战时期香港与祖国并肩的浴血,到今天头顶蔚蓝,脚下安稳. 阅兵现场空前激烈的掌声、大家热泪盈眶的表情,证明一件事:无论风雨,只要国家强盛,香港就是有靠山.
典礼结束,我们离开广场,大家纷纷交流,拍照合影,还说要把这份荣耀与自豪带回香港,让更多人看看听听. 霍启刚,邝美云,成龙,李泽楷……这些名字,在这一刻都很接地气. 没有距离,没有隔阂,只有炙热的心. 回到酒店,大家还在分享照片和观礼的感受,有人突然感慨:"我们看了国家的强大,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底气." 我一听,忍不住笑了——这不是一句空话,是千万人心里真实的感触.
其实,香港这些年,大家心里都清楚:变换、融合、挑战,也有质疑和彷徨. 可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被战机轰鸣、钢铁洪流和整齐步伐包围,国家给我们的安全感是最真的. 这份强大来之不易:八十年风雨兼程,无数先辈浴血奋战,才有如今的盛世安康.
我还记得阅兵那一刻有同行低声说:"你看,我们祖祖辈辈的心血,终于换来今天的底气和认同." 旁边有人拍拍我肩膀:"香港靠国家,国家也不能少了香港." 这句话,说得直白,却戳到心上. 我再去翻手机里刚拍的视频,看着军队方阵、战机编队,突然很想告诉所有香港人:无论遇到什么事,底气和荣光,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属.
现场的热情和认同,不是一场秀,而是八十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深情. 咱香港和内地,过去共同御敌,今天共享荣光,始终是血脉相连,守望相助.阅兵不是单纯致敬历史,更是对未来的许诺——国家强,香港稳;国家盛,香港安. 这也是我作为香港代表现场的切身体验——自豪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认同.
典礼散场后,我们几个人特意跑到观礼台前合影,说要把这份激动和进步,留在相册,更留在港人的心里. 未来,定会有更多香港人和内地同胞一起,见证国家变强,分享属于我们的底气和荣耀.
最后,我想说,八十年风雨,见证了国家的崛起. 作为中国人,作为香港人,这份自豪和底气,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国家强盛,才是香港真正的靠山. 这就是我的观礼心声,愿我们共同守护这份荣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素材参考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
来源:聪明艺术家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