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文徵明的作品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76岁时所作的《跋沈周支硎遇友图卷》,探寻其中的艺术奥秘。这幅行书作品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创作于1545年,正值嘉靖乙巳年。
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文徵明的作品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76岁时所作的《跋沈周支硎遇友图卷》,探寻其中的艺术奥秘。这幅行书作品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创作于1545年,正值嘉靖乙巳年。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他一生醉心于诗文书画,在书法领域更是造诣颇深,篆、隶、楷、行、草各体皆能,而其行书以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著称,深受后世推崇。《跋沈周支硎遇友图卷》虽只是短短数语,却尽显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石丈高情点笔间,悠然胸次白云闲”,从这两行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文徵明对老师沈周的敬仰与追思。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领袖,其画作中蕴含的文人情怀和高雅意趣对文徵明影响深远。
从笔法上看,此跋用笔极为精妙。文徵明以中锋为主,线条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如“高”“情”等字,笔画的起承转合干净利落,却又不失含蓄内敛。他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提按变化,使得线条粗细相间,富有韵律感。比如“间”字的横画,起笔轻顿,行笔过程中逐渐加重,收笔时又轻轻提起,整个笔画犹如一段优美的旋律,跌宕起伏。在用墨方面,文徵明控制得恰到好处,墨色浓淡相宜,干湿变化自然。笔画浓重处显得沉稳有力,如“白”字;笔画轻淡处又给人以空灵之感,如“云”字,这种墨色的变化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
从结构上分析,其字的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每个字的重心平稳,比例协调,如“悠”“然”二字,上下、左右部分的搭配十分和谐,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美感。同时,文徵明又巧妙地通过笔画的伸展和收缩来打破结构的规整,使字与字之间产生呼应和顾盼。例如“胸”字的撇画向左下方伸展,与“次”字的点画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联系,使整行字一气呵成,气韵贯通。
整体而言,这幅题跋的章法布局疏密得当。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适中,既不显得拥挤,也不显得松散。字的大小、轻重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种自然而和谐的节奏。在书写过程中,文徵明的情绪也融入其中,整幅作品充满了文人的雅逸之气,体现出他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跋沈周支硎遇友图卷》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文徵明与沈周两位文人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明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临摹和欣赏这样的作品,不仅能够提高书法技艺,更能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