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中国首支蓝盔部队成员、安徽首位维和军人王标的深情告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9:16 3

摘要: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蓝盔部队的一员,也是当时安徽唯一一位中国历史上首次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在九三阅兵盛典来临之际,已经转业到淮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27年的他作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决定:将自己维和生涯中获得的全部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臂章无偿捐赠。他就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蓝盔部队的一员,也是当时安徽唯一一位中国历史上首次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在九三阅兵盛典来临之际,已经转业到淮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27年的他作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决定:将自己维和生涯中获得的全部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臂章无偿捐赠。他就是安徽首位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淮北市人民检察院干警——王标。

“这些珍藏了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这个勋章和臂章珍藏了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现在将它们捐赠,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9月1日下午,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捐赠仪式在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蓝盔部队成员、市人民检察院干警王标将自己维和生涯中获得的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维和部队臂章,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

安徽革命军事馆筹备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捐赠现场表示,这些珍贵见证,记录了一位中国维和军人为和平出征、为使命坚守的光辉岁月。他们将充分挖掘文物史料背后的故事,讲好中国蓝盔故事,传播维和精神。

据了解,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35年来,中国军队派出维和官兵5万多人,先后赴南苏丹、黎巴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过2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已有17名官兵为全球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9月3日上午举行的盛大阅兵式中,执行过维和任务的部队组成的维和部队方阵,作为展现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以饱满昂扬的姿态接受检阅。

“九三阅兵既是历史和现实的一次握手,更是对历史的一次崇高的致敬!”提及维和部队在天安门广场向世界的再次亮相,王标心潮澎湃,“看着新一代维和官兵肩负着祖国的重托,以昂扬姿态接受检阅,我内心无比激动。一代代维和官兵必将传承使命,继续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见证中国首支维和部队横空出世是我的荣耀”

“1992年4月,由400人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从北京前往金边,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部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回忆起那段经历,一幅幅记忆的图片从王标脑海中闪出,“开进的过程很是惊心动魂,那是中国维和部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人员装备陆海空超长距离立体远征。”

据资料记载,中国维和部队携带随身装备器械,分两批各两个梯队,悄悄地从燕山军营分赴火车站,乘坐军列向广东湛江军港呼啸而去。“从北京启程的装载装备的四列军列,经约2700公里奔驰直抵广东湛江军港;人员和装备按计划登上在此等候的军舰和货轮,航行1300海里,历时100个小时;我们赴柬工程兵大队整个征程约5100公里,创造了我军有史以来机械化输送军事力量与装备的最远距离记录。”王标说。

抵达柬埔寨后,中国维和军人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紧急修复因战争而破坏严重的4号和6号公路。当时的柬埔寨正值雨季,路上随时还可能会遇到未引爆的地雷、零星的冷枪以及毒蛇与蚊虫。尽管条件艰苦,但王标作为第一支蓝盔部队成员,内心的骄傲溢于言表:“我们在当地待了10个半月的时间,虽然当年没有经验可循,但是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特别强烈,我们为国家、为部队争了光。”

1993年2月,400名工程兵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这枚勋章一直被王标珍藏。“能见证中国首支维和部队横空出世,并且和战友们在海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N’个第一,是我的荣耀。”王标骄傲地说。

“组织需要我,我就一定会站出来”

人生最美好的不是相遇,而是久别后的重逢。

拿出已经褪色的老照片,王标的记忆一下子被拉回到青葱岁月。1985年,王标通过空军招飞考试被河北省保定市空军第二飞行基础学校(现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与航天英雄景海鹏、张晓光同属一个学员队;1992年4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抵达柬埔寨,高质量完成联柬总部(UNTAC)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1998年8月,转业回到淮北,进入淮北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成为一名检察官。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吃苦耐劳是我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站出来的。”王标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9年1月,初到检察院工作时间不长的王标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濉溪县韩村镇大李村参加帮扶工作。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民意,耐心地宣传党的政策,除了顺利完成本村的工作任务外,他还帮助其他多个工作组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任务。

2006年11月、2018年4月,王标分别再次主动请缨,先后来到濉溪县临涣镇四里村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濉溪县四铺镇新庄村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工作期间,他始终心系群众急难愁盼,扎根一线走访调研,认真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精准制定帮扶施策,用实干改善基础设施,以真情带动村民增收,不求显赫功名,只求问心无愧。

军人、检察官、帮扶干部,变的是身份,始终不变的是肩上的责任和担当。四十年间,王标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脚踏实地的工作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着党旗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几代蓝盔官兵肩负神圣使命,为和平而来,为和平坚守,出色完成各项维和任务,构筑成一座座和平丰碑。作为首批最早参与的一份子,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采访结束时,王标感慨说道。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来源:淮北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