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说文玩圈里故事多,有人就会说,就是搓珠子你们至于编故事吗。其实还真不是编故事,这个圈子里你呆的久了,真正的走进去了,玩的东西多了,朋友也多了故事也就来了,有你自己的,有周边朋友的,还有你和家人的,稀奇古怪的,东躲西藏的,善意谎言的,有苦难言的,调侃搞笑的,不
都说文玩圈里故事多,有人就会说,就是搓珠子你们至于编故事吗。其实还真不是编故事,这个圈子里你呆的久了,真正的走进去了,玩的东西多了,朋友也多了故事也就来了,有你自己的,有周边朋友的,还有你和家人的,稀奇古怪的,东躲西藏的,善意谎言的,有苦难言的,调侃搞笑的,不信,看看下面你是哪一类。
【果核万象】
万物皆可盘,来自我们身边的艺术。老玩家,“尝鲜”是他们特有的勇气。手里的宝贝不缺少“精奇”,鸡爪骨,车链子,芒果核,干了的橘子和山竹都是老玩友手里的宝,除了传统的菩提、核桃,真正的高手在民间。有人盘山楂核,盘出后晶莹剔透,如红宝石般可爱。有人玩樱桃核,做成小手串,小巧玲珑。最让我惊叹的是有人盘枇杷核,经过打磨和盘玩,竟呈现出一种类似琥珀的质感。尝鲜的品类继续一路飙升。
皂角刺:某君休假南方回来,单位休息室里放着几根长长的刺,没事的时候手里搓捻,女同事都躲他远远的。同事不解问其缘由,某君说老家特有的树种,当地有人玩,看着红红的挺好看他也拿回几根玩,结果媳妇和丈母娘都不让他拿回家,怕他扎着5岁的儿子。几天后被女同事悄悄扔掉。
荔枝核:菩提籽,柏香籽山楂籽都能盘,荔枝核也一定能盘,吃了肉,留下籽,洗干净数出大小均匀20多颗,美滋滋想着晾干穿成手串盘出来得多好看。第一天小了点,有点缩水正常心里盘算,籽可能留少了但心情依旧美滋滋,第二天表皮有了褶皱纹,哦,原来会缩出褶皱的样子啊,有褶皱也好看心里继续期待。第三天褶皱加深了,心里默默犯嘀咕,差不多了吧。第四天褶皱有多又深干透了,可以打孔,兴冲冲地开始下一道工序,结果,嘎巴脆全部献身在工作台。
羊骨头:一顿羊排餐,剩下满桌狼藉。“骨头是玩生的还是煮熟的”某君问他的文玩朋友,朋友说自己不玩骨头,不知道。某君胡乱从桌子上挑拣几块说“咱们回去试试”。朋友说自己不要,劝阻他也别试了。几天后某君给他的文玩朋友送来一个做好的羊骨项坠。朋友说心意很暖,戴还是算了吧。
这极大地拓展了“文玩”的边界。它告诉我们,美和乐趣不在于材质的名贵,而在于发现和创造的眼睛。重要的是你投入的心力和情感。
【活的文物】
大多数人盘玩,追求的是“包浆”、“玉化”,这本质上是将物体“固化”成一种完美的状态。但有一些玩法,恰恰相反,它们欣赏的是 “变化”本身,与时间共舞,而非对抗时间,甚至是**衰败之美**。
虫漏之木:与虫共生的艺术,你玩沉香,一定知道“虫漏”现象。但有趣的角度在于:我们盘玩,焚燃的,其实是虫子的“杰作。那些蜿蜒曲折的孔洞,是虫蚁一生啃噬、筑巢留下的生命轨迹。我们盘玩它,不是在抹杀这些痕迹,而是在用油脂和体温为其“润色”,让这条时间的隧道更加温润光亮。
这不是人与物的对话,而是一场跨越物种和时间的三方合作——虫创造了形态,时光赋予了沧桑,人给予了温润。它教会我们欣赏“不完美”和“意外”造就的独特之美。
灰沁之玉:接纳另一种时间印记,古玉收藏圈里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叫“灰沁”。很多玩家拼命想盘掉玉器上的土蚀斑和灰沁,让它恢复“本来面目”。
但有一派观点认为,这些斑驳是玉石在地下千年,与土壤、水分、矿物质缓慢交流的“日记”,是地壳运动的微观记录。强行盘掉,等于撕掉了历史最真实的一页。这引发一个思考——我们是应该让古物恢复如新,还是应该尊重并保留它身上所有的历史痕迹?盘玩,是征服,还是共处?
【无用之玩】
文玩一定要“盘”出点什么吗?不一定。纯粹,超越功利的乐趣。
听串:听风听雨,听虫鸣,还有“听串”的。年轻小朋友,告诉他父亲尝试闭上眼睛盘串,问其原因?年轻人讲“治愈”。老父亲哭笑不得。年轻人继续讲,你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声音”上,深沉的摩擦声、籽与籽之间轻微的碰撞声。这是一种极其治愈的听觉体验,能瞬间让人静心。
这是妥妥的将盘玩从“视觉收获”(看包浆)转向“听觉冥想”,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感官维度。它不为了结果,只为了当下那一刻的宁静。年轻人的盘玩世界和我们有区别。
养茶垢:这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无法理解,但在资深茶器玩家中,有一种雅趣叫“养茶山”。他们不刻意清洗紫砂壶或建盏内壁的茶垢,而是精心呵护,让茶垢均匀堆积,形成温润的光泽和层次。这层“茶山”记录的是主人喝了多少茶、喝了什么茶,是味觉的“年轮”。它和包浆一样,是时光的物证,只不过一个源于触觉,一个源于味觉。
完全打破了“包浆”必须来自手掌的定式。任何与人类生活长期互动产生的、美好的岁月痕迹,都可以是一种“盘玩”。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包浆”。
【“失败”的器物】:金缮和锔瓷与组合
这虽然不是盘玩,但精神内核相通。一只破裂的茶杯,用大漆和金粉修复(金缮);或者一把摔碎的壶,用金属锔子钉起来(锔瓷)。
修复者非但要隐藏伤痕,反而要突出伤痕,用最昂贵金和最精湛的技艺去修饰残缺,形成一种“残缺之美”。
断掉的玉镯,散落的珠粒。有人舍弃扔掉,有人组合创造,再断掉可以做手牌,可以做戒面。每一次重整都是新生命的开始。玩家手里无“废物”
它们都在表达同一个核心,文玩,是物与主人之间的一场生命对话。无论是虫漏、茶垢还是破裂的瓷器,都是在用不同的语言,讲述着关于时间、生命和不完美的故事。
这是最高级的“盘玩”——盘玩的是“无常”与“遗憾”。它不追求物体的完美无瑕,而是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和意外,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全新的、更具深意的美。
【东躲西藏学】
玩家的工资与私家小金库省吃俭用都奉献大自然孕育出的精灵了。吃了巨资1000善意谎言隐藏500的有,买了宝贝不敢拿回家隐藏在办公室或朋友家的也有。忽又觉得玩着不方便。那就藏在自己的家里吧,东一件,西一件,今天柜子里,明天床铺下。媳妇来一次卫生大清洁,一件件摆在桌面上。唉!可算是轻松了,再也不用被窝里亮着手电看包浆了。
【功效加持】
母亲听说药香文玩能安抚情绪,连续跟进直播间多天,最后给工作繁忙,脾气焦躁的孩子下单一条手串。很快母亲收到手串,药香十足母亲很满意。连续数天孩子情绪良好,母亲满意。突然某天孩子又因加班等琐碎熬至深夜,嘎巴嘎巴吐槽。母亲闻了闻手串,味道淡了,是功效小了吧,要不要再来一串呢。
有纯玩,有包浆,有时尚,又怎么能拒绝各种加持呢,百花齐放是增色更是文化延续的脉络。
朋友,文玩最有趣的事,往往不在主流的热搜里,而在这些边缘的、哲学的、甚至有些“叛逆”的玩法里。一起分享一下您的小趣事吧!
来源:无忧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