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艺事】:雕塑家黄庆平:缘聚一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0:53 3

摘要:艺术家简介:1949年生,江西南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1966年上山下乡至靖安县石下林场。1967年进南昌无线电二厂;在此期间先后借调参与汀西省“万岁馆”雕塑组、八一起义纪念馆雕塑组、井冈山雕塑组等雕塑展览的制作创作任务。1979年被调入

艺术家简介:1949年生,江西南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1966年上山下乡至靖安县石下林场。1967年进南昌无线电二厂;在此期间先后借调参与汀西省“万岁馆”雕塑组、八一起义纪念馆雕塑组、井冈山雕塑组等雕塑展览的制作创作任务。1979年被调入江西宾馆江西影剧院任美术员。1985年被调入江西省文联城市雕塑规划组、省城市雕塑创作室。1991年被调入深圳市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雕塑院。现为黄星铭造型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作品曾入选第六届、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当代雕塑艺术展,2007年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雕塑作品曾获省优秀奖和铜奖,宣传画曾获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缘聚一生

文/黄庆平(写于2016年)

1960年我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向少年宫美术老师熊振宣推荐我进美术组,从此我和美术以及因美术结缘的兄弟们,开始了一生的行走。

丘玮、章仁缘和我是少年宫20世纪60年代美术组的同学,他俩是同班中画得最好的。记得当年章仁缘有一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宣传画是作为优秀范本贴在教室墙壁上供大家观摩学习。

珍贵的回忆--南昌市六十年代少年宫美术班学员春节联欢会合影

丘家离我家很近,父辈又相熟,因为走往频繁自然就成为发小。随着岁月的流转,缘分的时空经常将我们这帮小伙伴聚集,因为坚守共同爱好而相聚一生。成年人生命的轨迹,不外乎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我们这辈兄弟也脱不了凡夫俗子的套路,名来利往而各奔东西。但是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儿时的趣味、家乡的亲情,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强力地吸附着我们......

1996年黄庆平(右)与丘玮、梁礼清在上海参观十九世纪法国油画展合影

我们属于特殊年代的共和国同龄人,20世纪50年代我们的童年有很多艰难困苦的生存记忆。60年代进入文革时期,我们学画的青少年尤为刻骨铭心是特殊年代知识的贫乏,美术资讯的获取,只能像收破烂似的搜寻文革前的美术印刷品,废品店、再造纸厂的环境再糟糕,我们都奋不顾身扎入其中去寻找各类杂志中美术作品和书籍插图,出来时灰头土脸都和乞丐一般,当年吴吉仁就是我们的破烂王。

动荡年代抓稻草式的盲学只能依靠粗糙的印刷品图像,能亲眼看美术老师画画就是人参大补了。有一次丘玮很神秘告诉我“带你去看一位好厉害的老师”,这位老师就是施绍辰,他当时正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创作油画《年关暴动》。丘玮就是个画精,几天后在他家看见一幅头像,是学施老师用方笔触画的水粉画,在我印象里他那段时间正在学习中国十八线描,没想到对西画一看就能触类旁通还有模有样。

施绍辰作品《依依亲人泪,茫茫赣水长》( 布面油画 180cm×90cm×2 1983—1984年 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文革前期是中央下属各地的革命委员会,后期是国务院文化组、文化部及各省市革命委员会组织的各类宣传活动。在这个历史背景下需要许多美术人员的参与,我们这批小伙伴就成为青年美术工作者分别聚集,应召进入各类美术创作组接受美术创作的直接锤炼。1968年,丘玮参加“井冈山斗争画展”,随后介绍我参加了。吴吉仁当时在江西“红卫兵画展”。

施绍辰老师和当年一批“井冈山斗争画展”的老师对我们这些南昌的美术小青年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我们的美术偶像。井展初期,丘玮一幅国家友人游井冈山的油画画得很新颖,消息很快传开----一个高个子小青年画得很有味道!红展的吴吉仁等人一定要我带他们去眼见为实。我带他们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南四楼东北角的小房时,不巧人不在门也锁了,不甘心的吴吉仁蛮劲来了,要红展的小伙伴打马马肩爬上去,透过房门摇头的玻璃窗,不痛不痒窥视几眼才善罢甘休。从此我认识了吴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韧劲!特别是看了他好几本速写更是佩服不已。

经常画速写的还有熊治洪老兄,他经常随身带着本本画工人动态速写。与治洪兄认识,缘于黄本贵、罗会刚与邹达清三位老师在南昌百货大楼做文革运动橱窗展,我们为了画画也参与其中。治洪当年在胜利区房屋修缮站工作,故得天独厚在复古巷租到一套20多平米带阁楼的房子,并邀请我一同住。当时我从南昌无线申二厂借调到省万岁馆雕朔组,工作场所在八一起义纪念馆内,相距也很近,就很高兴地搬去住(当年父母亲被下放到永修县的柘林,我孤身一人在南昌)。就是这个带阁楼的小房子成全了兄弟们的多次相聚。

1968年万岁馆雕塑组

文革后期,大家都上山下乡插队进工厂,章仁缘下放丰城,丘玮随父母下放高安村前,吴吉仁、范坚进了石油化工机械厂。除了我和丘玮,其他人的家、父母都在南昌,所以丘玮每次回南昌,大都是来复古巷的小阁楼“躲进阁楼成一统”。虽然丘家大少爷从小娇生惯养小嘴特叼,但是进了小阁楼就不分青红皂白什么猪头肉、下水内脏都能倒进肚子里(虽然他至今都否认吃过),并不是我成心恶作剧为难丘少爷而是当年穷得只能买便宜的来招待他。小阁楼很简陋,晚上三人只能打地铺“同性恋”般的一起睡,也方便“偷听敌台”,有时怕邻居听见就躲进被子里听。

1968年“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雕塑组大部分人员合影(前排左四为黄庆平)

特别享受的是丘玮每次都会汇报他的画画成绩,给我们示范油画、水粉和国画,每次看了他的汇报表演对我们都是很好的激励和鞭策。在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供应短缺,人们难饱口福。那时能为餐馆商店画广告宣传画可是美差啊!有幸当年赵焜森在南昌火车站对面的商场当美工,需要画一批商品宣传画,兄弟们的嘴巴和肚子热烈响应号召并努力工作,各种糕点罐头美美地饱了一次口福。

上面提到我借调到万岁馆雕塑组一事是我雕塑生涯的开端。1968年江西省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建筑上有中国革命七个里程碑和四个伟大的汉白玉浮雕,需要美术人员参与画稿泥塑放大。因为我的一幅大联合的宣传画贴在雕塑组的工作场地外墙上,引起雕塑组的唐大禧、毛秉权关注,就通过省革委会从南昌无线电二厂将我调来雕塑组参与浮雕放大制作。

“万岁馆”群雕工作者合影

后来又参加了大门前广场两侧各约15米长的群雕《中国革命》(由梁明诚主持)和《世界革命》(由唐大禧主持)。两组水泥群雕完成后准备喷铜时被突然叫停,因为毛主席说了“到处搞我的塑像,他们决不是尊重我,他们是要我站岗放哨啊!”这两组群雕因为有毛主席头像浮雕和著作,在凌晨的夜色中炸毁蒸发了---很惋惜!不久,因为政治原因,井冈山黄洋界纪念碑要改为“星火燎原”火炬亭,其中的浮雕要在很短时间完成,我参与完成了这一肤浅的浮雕任务(现已恢复原貌)。

1994年黄庆平与梁明诚合影

接着又参与完成了井冈山茨坪南山的工农兵群雕。1970-1972年南昌八起义纪念馆因为全面修改展内容,我两次参与了由唐锐鹤主持的展览陈列雕塑的制作。从此,雕塑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20世纪70年代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雕塑组

随着“文革”的结束,美术活动和相关政策也步入正轨。章仁缘进入江西省展览馆美工组,参与了江西给我们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对兄弟们来说,当年的省展览馆美工组等同于江西美术的最高“学府”了,能在施绍辰等一批老师身边工作还一起搞创作真是好福气啊!仁缘这小子是怎么混进去的,兄弟们羡慕中不免有几分嫉妒。

之后,章仁缘家就成了我们经常光顾之地。丘玮先借到江西省出版社创作连环画《团山怒火》《董叔叔》。因为同在美术编辑部还有我们少年宫的大哥同学兼辅导员陈慧荪,所以我们又经常光顾省出版社欣赏他们的作品,不久丘玮就调入美术编辑部。伙伴们又汇集在南昌了!

风景写生是我们最乐意的活动。一次去梅岭,除了画夹及水粉画工具,我还向陈作芳借了录音播放机及流行的迪斯科音乐磁带,骑着自行车出发。听着欢快的迪斯科音乐爬山、陶醉自然风情、在山林树阴中野餐、和山村小童逗趣其乐融融。

1976年在南昌梅岭写生合影(左起:吴吉仁、黄庆平、章仁缘、丘玮)

在风景写生中还有历险记:一个骄阳似火的盛夏,熊治洪提议去赣江中心的沙滩上写生;我和丘玮都赞成,还特别准备了一个汽车内胎,用来渡江时装画具和衣服。那天骄阳似火,下午二点左右游过江上了沙滩,赶紧寻找赣江两岸入画的视点构图,走着走着三人的脚部都在跳跃式地迈步,骄阳下的沙滩就似铁板火锅让人的脚板无法久停,三人赶紧逃离奔向赣江!回游中我习惯仰泳,耳朵浸在水面下基本听不到水面上的声音。当有水花溅到我脸上反身一看,我的妈啊,一艘大驳船头擦我头窜过一险些玩完!一波大浪又将我们汽车内胎里的画具衣物推落水中。我们多次潜水抢救才避免裸体回家的窘境。

1974年黄庆平在赣江船头

1973年,中央将北京的几所高等艺术院校(其中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合并为“五七艺术大学”,兄弟中有得到招生简章的就邀大家来看看,碰巧上海知青陈丹青也在,我们站在民德路邮电局大门外传阅了“五七艺术大学”的招生简章,简章中报名条件最主要的一条是“要出身苦大仇深的工农子女”。我们中大都属干黑五类的子女,大家沉默许久,陈丹青有气无力吐了一句:“血淋淋地画了一幅图画!”姜国芳由于出身好报考并顺利地被“五七艺术大学”录取。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去北京上学前,兄弟们和施老师热情为他送行。

我认识姜国芳是在金晨家里,姜要我去他家看看画,来到他永叔路的家,他就是在拥挤窄小房间的日光灯下画画,勤奋又刻苦。后来他去当兵了。20多年过去了,国芳功成名就,法国、美国、意大利的个展忙得团团转。虽然已是兄弟们中的大土豪、国内外的大名家了,但每次见面他还是年轻时喜形于色的性情中人。

1974年在“万岁馆”屋顶平台上(左起:金晨、王仁岑、熊治洪、姜国芳、吴吉仁、黄庆平)

在工厂的兄弟中最活跃的是吉仁兄了,红展时他是主角,和范坚等进了省石油化工机械厂后又成立美术组,将厂区的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在一次省市美展学习班上,吴吉仁创作的油画《女油漆工》很精彩,反响相当大!当时都认为江西油画界又多了一颗新星,而他却阴差阳错被省农业厅调去忙农业展览的设计,不久又被调入省出版社做美术编辑了。“上天给你关上一扇窗,同时也为你打开一道门”,吉仁兄就从少儿画报《小猕猴》的“猴头”变为著名画家。2014年,南昌书画之家举办的吴吉仁国画作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业内和社会普遍赞誉就是很好的证明!油画与国画并没有迈不过的鸿沟,何况碰上了韧劲十足的吴吉仁。

范坚虽然是我们中最小的,但是以鬼机灵著称,他的水粉画突飞猛进,大家都认为是左撇子更聪明的缘故。后来才发现他是偷艺的高手,章仁缘、斤玮画的写生、习作经常会失踪找不到,后来发现都是他有心“收藏”了,而章、丘对这个扁头老弟还不敢太认直,毕意范扁头是冠军级别的运动员!这位曾获南昌市业余乒乓球冠军的老扁,进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又主攻书法,对乒乓球与书法的嫁接还整出了几篇论文,这才回想起他青云谱别墅中乒乓球房,宏大的四条屏草书当时给我以振撼的情景,真不愧是乒乓书法大家啊!

熊秋平自从进南昌市政府机关工作后,他参加兄弟们的美术活动就相对少了许多,但是有一个活动他是绝对会参加的。就是新年大聚宴。这个聚宴大概是从1973年前后形成的。在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富裕,特别是我们年轻时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酒店请客,大过年的大家都想相聚,就汇集起来去每家每户给各自的父母大人拜年,有点像现在的团拜活动。但是一大群人又不便在任何一家吃饭,就约定大年初五左右,每个人提供家中能拿得出手的美味“家”肴合拼起来,就是可观的大宴餐了!这个聚宴传承了很多年。

黄庆平1976年创作油画作品《八一南昌起义》

1977年全国恢复的省高考,我在南昌无线电二厂报考了,虽然“文革”期间荒疏了文化课,但美术专业成绩和语文获分不少,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我一心只想去景德镇陶瓷学院学雕塑专业,所以在志愿栏仅填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就在录取时间截止后,我因为错寄而延误的录取通知书,更异的是录取的学校是我没有填写的一所学院。我在无奈中放弃了难得的“镀金”机会。这份录取通知书还在我的档案材料中。如果人生有什么大的遗憾,应为此事。

1978年我调入江西宾馆任美术员。在这个专业岗位上:工作性质使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绘画实践与学习。在之后的数年中,我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省、全国美展,并获数奖。专业上取得的成绩淡化了未能就读大学的遗憾。

20世纪80年代黄庆平(左三)与施绍辰(左一)、丘玮(左二)、吴吉仁(左四)、章仁缘(左五)在赣南农村写生采风

黄庆平在南昌工作期间创作的宣传画《噪音危害生命》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江西省美协组织会员去革命老区体验生活,吴、章、丘、我和施老师选择去赣州龙南、定南。大家第一次朝夕相处开心愉快十来天,画速写、拍资料、谈体会,特别是我受益匪浅。

20世纪80年代初在江西影剧院水粉画人物写生(左起:丘玮、吴吉仁、黄庆平)

黄庆平1983年绘制电影《南昌起义》海报获江西省首届电影宣传画展览一等奖

1985年,丘玮推荐我去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做美术编辑。在面临调江西人民出版社做美术编辑还是调江西省城市雕塑规划组从事雕塑的决择时也曾有过犹豫;出版社有许多卓有成就的美术编辑,有少年宫美术组的老朋友,有干净舒适的环境--而去筹办省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创作室是面对一张白纸,需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努力和体力。

黄庆平为著名撑杆跳高运动员孙彩云创作雕塑作品《彩云步步高》

但是,对我来说雕塑的分量感太重,身心还是被吸引到雕塑这边。在省城雕办开初创办了《城雕》内部刊物,筹办了“江西省首届雕塑作品展”。马宏道、桑任新调来城雕办后,我也创作了几件城市雕塑。

20世纪80年代初在叶国良老师雕塑工作室(左起、黄庆平、刘巽发、叶国良、朱照林)

1986年江西雕塑人体训练班

黄庆平雕塑作品《长征战士》

1988年由于夫人和小孩户口都去了深圳,为了阖家团聚,1989年9月我先被借调到中建雕塑壁画艺术公司深圳公司:1991年4月正式调入深圳市文联的城雕办上班。

黄庆平1991年为深圳中医院创作雕塑《李时珍》揭幕仪式

黄庆平圆雕作品《李时珍》(创作于1990年,作品着重于医药学家对本草植物药性药理的神态,相依的仙鹤象征健康平安,该雕塑现位于深圳中医院北大门)

黄庆平2014年浮雕作品《周敦颐》

经过20世纪70年代美术创作组的历练及80年代江西省城雕办的创作经历,在深圳也创作和制作了一批城市雕塑。1993年我的雕塑作品《长高了》首次参加广东省美展并获铜奖及深圳市美展二等奖。真心感谢广东美术界对我的鼓励和肯定。

黄庆平1993年铜雕作品《长高了》

1994年深圳市城雕办同事与潘鹤老师合影(前排左起:骆文冠、潘鹤、陆明、韩金宝,后排左起:陈洪辉、黄庆平)

黄庆平2013年雕塑作品(玻璃钢)《大刀祭》

黄庆平浮雕作品《旗帜》

人去了千里之外的深圳难免茫然,与兄弟们相聚的机会少了,但是,却多了一个兄弟们在深圳相聚的据点。特别是江西美术出版社的这帮家伙经常来深圳印书出画册,麻将是他们的闲暇最爱,为此我专门买了麻将桌跟这帮赌徒学搓麻将,兴浓时通宵达日,可苦了我老婆女儿,半夜经常被突然的拍桌叫喊声惊醒,虽有微词但也一笑置之。有一次玩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喝了早茶还要赶去深圳书城参加全国书展开幕式,直服了这帮老顽童!

黄庆平综合材料浮雕作品《逛花市》

黄庆平2015年玻璃钢仿铜高浮雕作品《共和国卫士》

十多年前的这一幕放到今天就不会这般“任性”了。赌徒中,自然少不了在广州南方日报的赵煜森,只要丘玮一个电话就会立马赶来深圳聚赌助兴。玩时尽兴,工作当然更尽力!煜森兄2014年秋在广州筹划主持了“阅读·设计---书籍设计十人作品展”盛况空前,是广东书籍设计师历史上的一次集体亮相。兄弟们都为森兄点赞!

黄庆平2010年雕塑作品《小平在深圳》

中外出版物上有关黄庆平雕塑艺术的介绍

1992年,我就职的深圳市文联城市雕塑办公室与新成立的雕塑院合署办公,主管单位变更为当年的深圳市建设局(现在的规划国土局),新主管单位任命了新领导,这时老城市雕塑办公室人员的噩运就开始了。

黄庆平国画人物作品《唐宋八大家》

先是两位卓有成就的同事被新领导陷害逼离,接着是一位规划师和我,由于我没有接受野蛮的逼离,就强行停发我的工资、医疗保险、独生子女费;更恶劣的是阻止我已获批准的福利房;最后不按合法行政程序强暴辞退了我,我欲哭无泪---因这起行政侵权事件迫使我不得不奔波于艰辛的求生和令人绝望的行政申诉,成为我20多年无法避开的人生难题。

冒着高温创作浮雕泥塑

黄庆平浮雕作品《暴动》

直至我63岁那年,申诉才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获得有限的处理。我才得以在深圳退休。但是失去的住房今未获处理。没有安居何谈乐业?在我身体精神状态陷入低谷时,南昌的伙伴们伸出援手,使受尽冤曲的我感受到生命友情的暖意,还有力量在困境中创作一批雕塑作品。丘玮等兄弟更是待我如家人。很难想象没有兄弟们的帮助和友谊,真不知道我的生命轨迹会迈向何方?

《追梦五十年》艺术作品展十人合影

黄庆平2022年水粉丙烯写生《乡村的几何秀》

黄庆平2022年水粉丙烯风景写生

我们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老三届。生命迈过了花甲之年,兄弟们在事业上多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的是国内外著名画家,有的是美术学院教授,有的是书画院院长,大部分都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及美术、书法专业学会会员。几十年前我们这一代人有一句流行语:男子汉大丈夫高墙能过狗洞能钻!这里的“狗洞”是指困苦和逆境。

2001年在大型花岗岩石雕《九江魂》泥塑前

60多年来风风雨雨一路坎坷真不容易。人都有劣根性,我们之间也有过矛盾和误解,“红过脸骂讨娘”。但是,如同人体会感冒发烧一般,凭自身的免疫系统都能调节恢复正常,兄弟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就是蓝天白云,是前世的缘起成就今生的相聚。

2006年在工作室泥塑贺子珍雕像

井冈红军贺子珍雕像(作品入选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

李敏在江西永新将军纪念馆序厅黄庆平创作的贺子珍雕塑前

2015新春,章仁缘提议建立我们的微信群。并取名《缘》。微信群将生活在南昌、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千里之外的兄弟们,通过现代工具交流相聚。“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奔七十的人见了面还是“打情骂俏”,一群割头换颈喜好美术的老顽童!春看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花甲的年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因为我们同道而行正在路上。

微信群《缘》十人合影(前排左起:熊治洪、吴吉仁、熊秋平、章仁缘,后排左起:范坚、刘熹奇、丘玮、黄庆平)

“十人追梦”画展合影

退休后的黄庆平在西藏布达拉宫前

来源:电影故事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