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卖房过程中,为防范中介或买家的欺诈行为,需从信息核实、合同规范、交易流程监管等多方面入手。
在卖房过程中,为防范中介或买家的欺诈行为,需从信息核实、合同规范、交易流程监管等多方面入手。
一、前期准备:掌握主动权
1. 独立评估房价
通过链家、贝壳等平台查询同小区近期成交价,或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避免被中介刻意压价。
警惕中介以“行情差”为由低价收购(俗称“ABC单”),坚持按市场价挂牌。
2. 筛选合规中介
查验中介资质:营业执照备案、经纪人执业证书(可通过住建部门网站核实)。
优先选择链家、中原等直营品牌,或本地口碑良好的中介,避免小作坊式机构。
二、中介合作:明确权责边界
1. 合同关键条款
限定中介权限:禁止“独家代理”,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吃差价(如“现金收房”)。
费用明细:写清佣金比例(通常1%-3%)、支付条件(过户后支付)、无附加费用。
违约责任:如中介隐瞒买家真实出价,需赔偿差价损失。
2. 信息留痕
要求中介将“保证快速成交”“高价客户”等口头承诺写入补充协议。
留存带看记录、沟通录音,以备争议时举证。
三、买家风险防控
1. 身份与资金核验
查验身份证、户口本、婚姻证明原件,已婚者需配偶共同签约。
要求提供《购房资格证明》、银行出具的《贷款意向书》或足额存款证明。
2. 付款方式规范
拒绝“首付分期”“延迟过户”等非常规方案,坚持全款或合规按揭。
定金不超过总价20%,款项直接打入卖方账户(非中介代收)。
3. 警惕典型骗局
首付贷陷阱:买家通过P2P贷款支付首付,后续断贷导致交易失败。
一房多卖:要求中介在住建局系统查询房产状态,确保无异常抵押或查封。
四、交易流程安全措施
1. 资金监管
通过银行或政府指定监管账户(如各地房管局的资金托管中心)交割房款,拒绝现金或私人转账。
2. 过户与交房时序
坚持“先付款后过户”:全款买家需资金到账后再办过户;按揭买家需银行出具《同意贷款书》。
交房时间明确写入合同,建议预留5%-10%尾款在交房验收后支付。
3. 文书签署规范
使用住建部门发布的《二手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手写补充条款需双方签字确认。
所有文件签署时填写完整,禁止签署空白页,骑缝处按手印防篡改。
五、纠纷应对预案
1. 证据保留
全程录音录像:签约、协商、交房等环节保留影像记录。
保存聊天记录、邮件往来,关键信息通过书面形式确认(如《履约催告函》)。
2. 法律救济途径
向当地住建局、房地产经纪协会投诉违规中介(如吃差价、伪造文书)。
民事起诉:买家违约可没收定金(需合同明确约定),要求赔偿房价差额损失。
六、高风险场景应对示例
场景1:中介要求“独家委托”
回应:拒绝签署任何独家协议,明确告知将多渠道挂牌。
场景2:买家提出“阴阳合同”避税
回应:坚决拒绝,说明法律风险(涉嫌逃税,合同可能无效)。
场景3:过户后银行延迟放贷
对策:合同约定“买家需在过户后X日内完成尾款支付,逾期按日息0.05%赔偿”。
通过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交易风险。如涉及大额资产(如千万级房产)或复杂情况(如产权共有、遗产房),建议聘请专业房产律师全程跟踪。
来源:房产芝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