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孩子的学习成长道路上,失败如同小石子,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绊孩子一脚。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失败时,处理方式可能并不恰当,下面我先跟大家分享三个常见的错误应对场景,看看你家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道路上,失败如同小石子,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绊孩子一脚。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失败时,处理方式可能并不恰当,下面我先跟大家分享三个常见的错误应对场景,看看你家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
场景一:考试失利后,家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你不行啊!”孩子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原本就因为没考好而失落,被家长这么一骂,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场景二:孩子在兴趣班练习时遇到困难,想要放弃。家长不耐烦地说:“你就是没毅力,这点苦都吃不了,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孩子听了,心里更委屈,对兴趣班也彻底没了兴趣。
场景三:孩子在和同伴竞争中落败,心情很低落。家长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别人就是比你强,你再努力也赶不上。”孩子原本就沮丧,被家长这么一说,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这些错误的应对方式,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的热情和信心,会让孩子形成“失败=能力不足”的认知定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帮助他们把失败当成成长的垫脚石,下面我就来说说成长型思维培养四步法。
第一步,观察。当孩子遇到失败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看看他是因为什么原因失败的。比如孩子数学考试没考好,是因为计算错误,还是对知识点没掌握。
第二步,归因。帮助孩子正确归因,区分“能力不足”与“方法不当”。如果是能力不足,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提升;如果是方法不当,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更合适的方法。
第三步,策略。根据归因结果,制定相应的策略。比如孩子因为计算错误导致考试失利,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计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第四步,反馈。在孩子尝试新策略后,及时给予反馈。如果孩子有进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还是没有效果,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调整策略。
有了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法,还得有实际操作的技巧和工具,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准备了实战工具箱,里面有5套分龄沟通话术和3种可视化记录工具。
分龄沟通话术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和心理特点不一样,我们跟他们沟通的方式也得有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当他们考试失利时,我们可以说:“这次考试暂时没成功没关系,咱们一起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下次肯定能进步。”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说:“这个错误提醒我们要加强哪方面练习,咱们一起想想办法解决。”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没考好,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当孩子在兴趣班想要放弃时,低年级孩子我们可以说:“再坚持一下,说不定下一次就会有进步。”中年级孩子我们说:“遇到困难很正常,咱们一起找找解决办法,可不能轻易放弃。”高年级孩子我们说:“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一次成长,坚持下去,你会变得更强大。”当孩子同伴竞争落败时,低年级孩子我们说:“别人这次赢了没关系,咱们下次再努力,一定能超过他。”中年级孩子我们说:“竞争有输赢很正常,分析一下别人的优势,咱们取长补短。”高年级孩子我们说:“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有了沟通话术,再配合上可视化记录工具,效果会更好。我设计了几种方便又实用的工具,能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第一种是“进步树”模板。可以把孩子克服困难的过程记录在树叶上,贴在“进步树”上,这样孩子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每一片树叶都是他们努力的见证。
第二种是情绪温度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在温度计上标记出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这样我们就能在孩子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关心和鼓励。
第三种是成功日记,让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小成就,哪怕只是今天学会了一道数学题,或者帮妈妈做了一件小事,都可以记下来。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能看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闪光点,自信心也会增强。
虽然大部分孩子的挫败感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情况需要我们警惕。如果孩子出现以下4个信号,就需要专业干预了。一是长期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二是出现睡眠和饮食问题,比如失眠、食欲不振;三是逃避学习和社交,不愿意去学校,不愿意和同伴交往;四是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最后,我再跟大家说一个能长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心态的方法,就是家庭成长日记。准备一个本子,家长和孩子每天轮流写日记。可以记录当天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又能帮助孩子建立长效的心理建设机制,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失败,避免乱贴标签,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与学习内驱力。
来源:程程说育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