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抗联将士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时间最长、斗争最残酷、牺牲最壮烈的英雄史诗。这种精神的背后,是一个群体,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战斗意志,一种牺牲奉献精神。他们用简单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东北抗联精神对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价值意义
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朱鸿召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抗联将士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时间最长、斗争最残酷、牺牲最壮烈的英雄史诗。这种精神的背后,是一个群体,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战斗意志,一种牺牲奉献精神。他们用简单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增加了黑土地的情感厚度,书写了对理想信念忠诚的烈度。东北抗联精神激励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自信自强、勇毅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每一寸土地上的现代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随后六年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下,东北爱国军民在共产党的号召、引领和支持下,自发组织总规模达30多万人的抗日义勇军奋起反抗斗争,给侵略者迎头痛击。仅以黑龙江省汤原游击队为例,在民族英雄夏云阶的带领下,汤原北部格节河两岸至石场沟一带成为敌伪惊恐、“地皮红透三尺”之地。汤原县教育局局长刘显(刘铁石)弃笔从戎,誓死不当亡国奴;地主黄有焚烧万贯家产、自带枪弹战马参加汤原游击队;太平川自卫团团长张传福弃暗投明,率领30余名骑兵起义,参加汤原游击队。世代传承、与生俱来,源于心底、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感,谓之简单朴素,其实最为真挚淳厚。
秉承这种简单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东北人民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传奇,捍卫着黑土地的主权与尊严。在新征程上,弘扬伟大抗联精神,化冰天雪地为金山银山,创造黑土地上的新时代新传奇。
自信自强的理想信念是民族复兴大业的磐石根基
面对日伪反动派极端残酷的搜捕镇压围困,藏身白山黑水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缺乏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的条件下,尤其是长时期与党中央或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络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将士们靠的是对理想信念的忠诚,战胜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煎熬与生死考验。
中共中央先后派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共产党员到东北开展抗日斗争。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下,从几万人战斗到只剩下几百人,尽管也出现逃兵和叛徒,依然没有放弃东北抗联的旗帜。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后,接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领导;当中共满洲省委被撤销后,快速组建三个省委,继续高举抗日大旗,独立领导本地区抗日斗争;当东北抗联遭遇重大挫折时,策略性地实施战略转移与调整,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东北抗联转移至苏联并被要求取消中共党组织时,东北抗联将领旗帜鲜明地予以拒绝;抗战胜利后完全向中共中央东北局移交组织关系,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东北抗联对党领导抗日斗争必胜的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高于天,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最后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依然如此。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才有历史主动、政治自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从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用自己的方式强盛起来。
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源泉
东北抗联斗争的艰难困苦是无与伦比的,抗联精神恰恰是在战胜艰难困苦中勇往直前,让敌人闻风丧胆。
1939年10月,在战事不利、迭遭叛徒出卖的情况下,杨靖宇决定转移东北抗联第一军大部分人马,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他率领警卫旅400多名官兵,有效吸引日军主力,使得主力部队安然转移。1940年2月,杨靖宇警卫旅遭遇日军袭击,虽力战突围,但损失惨重。再次分兵,他带领16名战士继续与日军周旋,战斗到后半夜,战士将仅剩下的一个苞米干粮熬成汤,把勺子交给首长。零下40摄氏度的寒夜,杨靖宇舀起一勺汤汁喂进伤员嘴里,再给第二勺却被伤员拒绝了,大家都希望他自己多喝几口,但他只喝一口就把勺子让给别人。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两周,杨靖宇壮烈殉国,年仅35岁。敌人解剖他的遗体时发现其肠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时惊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宁可饿死冻死,也决不当逃兵。在极端艰险困苦中,东北抗联涌现出被称为“北国雄狮”的赵尚志、“满洲之虎”的陈瀚章。“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秉承这种战斗意志,鬼神畏惧,艰难让道,可以创造新时代最美好的生活。
攻坚克难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成就事业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东北抗联精神是抗战时期系列精神中极为壮烈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据不完全统计,14年抗日战争期间,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伤亡13万多人,其中东北抗日联军师以上干部100余人战死疆场,牺牲军以上干部38人。既有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个人,还有以“八女投江”“十二烈士”“莲花泡四十二烈士”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他们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用青春生命谱写了壮烈的革命人生,值得我们永远敬仰,更值得我们将其化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久传世的宝贵财富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
王秀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过去了,抗日战争胜利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永恒的、永存的。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近代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内涵
历时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所体现出来的抗战精神、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久传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胜利的力量源泉。东北抗联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将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14年浴血奋战的艰苦奋斗中,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忠于党的坚定信念。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从沈阳搬到了哈尔滨。时任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哈尔滨召集的一次省委会议上,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深渊中,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不驱逐日寇,党内任何人不能提出离开东北的要求。谁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谁就是恐惧动摇分子,谁就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罗登贤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信念坚定,决心与东北人民共同奋斗,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斗争、敢于抗争、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东北抗日军民开展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共满洲省委所领导的党组织和共产党人,立志把日本帝国主义者赶出东北、赶出中国,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哈尔滨这座英雄的城市,在东北沦陷后,这里成为中共满洲省委所在地、东北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大批抗联领导人如杨靖宇、李兆麟、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赵一曼都是从哈尔滨出发,由中共满洲省委派往东北各个抗日战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以血肉之躯将“忠诚”二字铸就在历史的丰碑上。
14年的艰苦奋斗中,东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了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当年,哈尔滨保卫战打响,大批抗日志士同仇敌忾、英勇抗敌。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哈尔滨告士兵群众书》,号召士兵、工农民众联合起来,武装抗日。时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杨靖宇,组织和发动反日会员、工人、农民、学生,支援抗日军人的爱国壮举。哈尔滨人民为巩我疆土、保我主权,掀起了自发捐献劳军的热潮。冯仲云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我永远忘不了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当时一位共产党人,接受党的指示,在香坊号召团结了70多名散兵重赴郊外战场,誓死抗战到底,最后全部为国捐躯。”哈尔滨保卫战是东北人民又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抵抗活动,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推迟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东北的进程。为了痛击日本侵略者、振奋东北民众的抗日斗志,赵尚志根据党组织指示,与范廷桂在哈尔滨市郊区成高子附近成功地颠覆了一列日军军车。当时的《盛京时报》进行了报道:多门中将麾下日军军车,由方正回哈尔滨途中,被人设计颠覆,致死者11人,受伤者93人(后有报道死伤的人数更多),这一“大惨事”,让国人为之振奋。中共满洲省委于1932年5月间,决定赵尚志任军委书记、省委常委,专门从事组织、领导反日武装斗争工作。
在东北沦陷的漫长黑夜中,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斗争中,铸就了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无论是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恶劣环境中,还是在力量悬殊的残暴敌人的绞杀下,东北抗日联军的英烈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值得永久流传的不朽战歌。著名的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他们以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坚忍不拔、誓死如归的中华民族的硬骨头精神。周保中、冯仲云等无私奉献,坚持战斗在这片用鲜血浸透的黑土地上,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周保中日记》《十四年的苦斗》是在这场斗争中幸存者的亲历者说,记录了东北抗联精神形成的全景图,是传承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的教科书。
弘扬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哈尔滨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有以东北抗联英烈命名的街道,如一曼街、兆麟街、靖宇大街和尚志大街;还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和公园。这里红色文化浓郁,红色资源与红色遗址遗迹丰厚。14年抗日斗争中,哈尔滨也成为抗日英烈抛洒热血的牺牲地。被称为哈尔滨的“雨花台”的太平桥“圈河”,在日伪统治时期用作屠杀抗日志士的刑场,许多抗日英烈就是在这里牺牲的。这些为驱逐日本侵略者而壮烈牺牲的先烈们,他们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和缅怀。
今天我们总结14年沦陷之痛苦、了解14年奋斗之艰辛、传承14年精神之财富,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代人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畏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弘扬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将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提供精神支撑。东北抗联精神与抗联的英雄事迹是极其生动的党性教育活教材,将帮助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政治信念,走好人生成长之路。
弘扬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可以为新时代共产党人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提供历史借鉴。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境中坚持斗争,无论大环境多么艰苦、艰难、艰辛,不言败、不放弃,保持斗争勇气、斗争精神,坚持了14年持久之战,迎来斗争的胜利。当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新的挑战不断出现,在国际大环境下,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把持战略定力非常必要。
弘扬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奋斗的内在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极其艰巨的事业,需要东北抗联那种不畏艰难、意志坚定、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毅力、勇气和拼搏精神。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不断遇到卡点和堵点,需要不断提高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拼搏进取的内在动力。
弘扬与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将为我国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滋养。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少年强,则国强。抗联精神是鼓励、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科书和营养剂,14年抗战已经写入教科书,抗联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东北抗联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永久传世的宝贵财富,也是维护世界和平、抵御侵略战争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富矿,对于全世界的和平发展、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特殊意义。
井冈山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的跨时空对话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张业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东北地区是抗日武装直接对日作战的第一个战场。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诞生于不同时空、不同地域,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艰苦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二者对话不仅具有深厚基础,而且具有重要价值,学术、实践、文旅、展陈是促进二者对话的现实路径。
井冈山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对话的基础
二者在时间维度上前后相继。“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在井冈山斗争经验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努力加强部队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二者在空间维度上南北呼应。南方井冈山独特的地形地貌虽为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根据地军民生活相当困难。北方白山黑水间的抗联将士,随时面临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危险。革命斗争不分南北。江西人民和东北人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扛起民族大义、革命大旗,用鲜血和生命熔铸了伟大革命精神。
二者在内核维度上内在互通。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二者虽存在表达差异,但内核相互贯通,都强调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等。
二者在源流维度上同源共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生动体现和接续发展。二者拥有共同的魂脉和根脉,都是“两个结合”的产物,都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一道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井冈山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对话的价值
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性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个整体概念,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都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二者对话有利于我们更好把握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及其二者关系,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整体上保持时间上的继承性、空间上的互动性、内核上的互通性。
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具有标识性的原创概念,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要件。加强二者对话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强概念的标识性、命题的科学性、体系的系统性,加快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自主知识体系。
运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育时代新人。伟大革命精神不仅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资源,更应该成为时代新人的内在素养。加强二者对话有利于帮助时代新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三个来之不易”,鼓励他们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
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强大精神动力。伟大革命精神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加强二者对话有利于我们吸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充分激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动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信心。
井冈山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对话的路径
加强学术对话。一是加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公开和研究,为学术对话提供权威、翔实的史料支撑。二是发挥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示范效应,为学术对话提供强大平台支撑。三是增强研究机构、高校、革命场馆以及学者的主体性,为学术对话凝聚主体合力。
加强实践对话。一是展示实践成果,以生动实践证明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践价值、时代价值。二是分享实践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继续推进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与地方现代化实践的深度结合。三是共谋未来发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共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加强文旅对话。一是联合创造歌颂时代、礼赞人民的优秀作品,共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二是真正打造好国家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结合实际进行优化和再开发。三是推动文旅产业南北循环、互补发展,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文旅产业发展动能。
加强展陈对话。一是认真总结和交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经验,依照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保护好、利用好承载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革命文物。二是利用新兴科技赋能革命文物展陈,使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文物展陈突破传统时空地域的限制。三是联展巡展可移动、可复制的革命文物,让更多人更直接、更方便地感悟井冈山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