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对蒋介石的三次空中“斩首行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8:20 2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利用空中优势,对中国军民进行了一系列狂轰滥炸,不仅针对中国军队和市民的“地毯式轰炸”“无区别轰炸”“重点轰炸”“疲劳轰炸”和“月光轰炸”,还实施“斩首行动”的“定点轰炸”,将炸弹一次次投向蒋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其中极为重要的当属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利用空中优势,对中国军民进行了一系列狂轰滥炸,不仅针对中国军队和市民的“地毯式轰炸”“无区别轰炸”“重点轰炸”“疲劳轰炸”和“月光轰炸”,还实施“斩首行动”的“定点轰炸”,将炸弹一次次投向蒋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其中极为重要的当属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重庆大轰炸期间的三次“斩首行动”。但蒋介石都死里逃生,躲过劫难。

淞沪会战期间首遭“空中斩首”

1931年,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就占领了相当于其本土面积3.5倍的中国东北全境。蒋介石预料中日间必有一场大战,但中日经济、军事力量对比悬殊,中方必须争取时间,积蓄力量。但日方加紧进逼,不让中方有时间准备。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蒋介石自忖家底,欲滞缓战争,紧急约见英、美、德、意等列强大使,请其主持公道,并派出人员到美、英、法等强国寻求经济、军事援助,但遭到拒绝。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最后关头”演说,即“二次庐山讲话”,他讲到: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三个月之久的淞沪抗战。蒋介石在南京与汪精卫、白崇禧、顾祝同等人秘密商谈淞沪会战行动计划,蒋介石提出,8月26日将亲赴前线视察。白崇禧从严峻形势审视,提议蒋介石不要乘坐自家车辆,搭乘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赴上海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商议英在沪侨民撤离事宜之车,以掩行踪。

中国军队在上海闸北八字桥抗击日军

8月26日,蒋介石临时改变了行程。就在当日下午两点左右,蒋介石接到密电,他原定搭乘的许阁森之车,在宁沪公路嘉定段遭两架日机有目的地拦截和疯狂地扫射轰炸,许阁森身受重伤。许阁森车前插有英国米字国旗,车身所涂米字国旗也很明显,车顶亦覆盖醒目的米字旗,日机飞行员应看得清楚明白,此时英国没与日本交恶,在中日间保持中立,且英是世界强国,但日机仍照炸不误,其目的不言自明。

蒋介石出行安排与欲乘之车,当是绝密,日方如何得知?中统、军统两大谍报机构快速侦破:参加商谈淞沪会战行动计划的国民政府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浚,在留学日本期间,就被日方收买成卧底中国政府核心紧要处的谍报人员。蒋介石震怒,下令对黄浚处以极刑。

但日方并没有就此打住,且殃及宋美龄。淞沪会战期间,宋美龄从南京赴淞沪前线慰问将士,所乘之车途中突遭日机空袭轰炸,被炸翻滚出多米,宋美龄肋骨当场断裂。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从现象上看中方损失惨重,蒋介石首次遭遇“空中斩首”。但中方粉碎了日本宣称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武汉会战期间“猎杀”蒋介石

1938年6月到10月,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大搏击,史称“武汉会战”,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广大地区。蒋介石无疑是国民政府中抗战的领军人物,因此,日方暗中捕捉机会,准备再次对蒋介石暗下杀手。

8月12日,根据日谍和汉奸提供的情报,此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位于汉口湖北省政府一带的豹头堤官邸。60余架日机直扑而去。当日机飞到武汉上空时,蒋介石不为所动,并没有马上起身离开。因为在此之前,日机曾多次空袭武汉。当日机飞临官邸上空时,蒋介石才意识到,这次日机是找到了他的栖身地,又是针对他而来的。他这才慌忙拉住宋美龄的手,躲进离官邸办公间十多米远的防空洞。

蒋介石夫妇二人刚进防空洞,日机便将炸弹连串扔下,爆炸涌起的巨大气流将还在下洞内梯坎的蒋介石夫妇推掀进洞。其中一枚炸弹就落在洞口,因插入土中而没有爆炸。蒋介石的侍卫陈祖荫当场被炸死,多名侍卫受伤,两名在省政府做工者亦被炸死。豹头堤官邸暴露无遗,蒋介石不能再住下去,于当日下午迁居东湖武汉大学内暂住。蒋介石夫妇在武汉大学内没住多久,又移居汉口中央银行,一直到从汉口撤退为止。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而结束,但中国军队的坚持还是令日军损失惨重,日军再无力集结像武汉会战这样的庞大兵力,去进攻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了。

日军无力地面进攻中国的战时首都,便改为持续、大规模空中轰炸重庆,以此造成政府和民众的恐慌,瓦解其意志,迫使中国政府投降。日寇对重庆实施大轰炸时期,明确指令:攻击敌战略与政略中枢须抓准时机,集中战斗力,特别要捕捉敌最高统帅及最高政治机关,一举歼灭之。

在防空洞躲避轰炸的重庆民众

1940年2月21日,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张治中从重庆先飞桂林,次日赴柳州,准备参加桂南会战检讨会。20余架日机对蒋介石等人驻足的羊角山一带轮番狂轰滥炸,蒋介石被众人簇拥进入到附近的一个天然石洞。但日机如同长了眼睛,对着石洞右上方轰炸,巨大的冲击波将石块、烂泥哗啦啦地卷冲进洞内。事后,当地百姓诉之,有人在洞顶附近用玻璃镜向空中反射,指示飞机投弹。

1940年6月12日,日机向曾家岩国民政府行政院和蒋介石公馆扔下一枚重磅炸弹;8月9日,向曾家岩蒋介石公馆侧附近,扔投炸弹十余枚;9月13日,曾家岩官邸又被轰炸,计落弹八枚;9月15日,曾家岩官邸两次被日机轰炸,连防空洞都被炸穿;1941年8月13日,几十架日机分三批对曾家岩一带进行狂轰滥炸,其中落于官邸门口的中型炸弹离蒋介石办公间只有几步距离,因埋于土中没有爆炸……日军一次次痛下杀手,而蒋介石却一次次幸免遇难。但日方对蒋介石的“空中斩首定点清除”不会罢手。

“云岫楼”遇袭

1941年7月,意大利承认中国汉奸政府南京汪精卫政权。真正合法的中国政府当然要宣布与意大利断交,其驻华大使怀利·贝克被逐出中国返回意大利。按理其可乘直达本国的船只或直航飞机,但怀利·贝克却先到日本东京,并不顾国际通行准则和品德,在东京不同场合讲其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所见所闻,亦把他多次到黄山蒋介石官邸“云岫楼”洽谈中意两国外交事宜,或参加蒋介石举办宴会期间,目睹此楼的具体位置、样式、颜色等详细信息抖露、报料出去。日方获知,大喜过望,一场袭击黄山、再度“空中斩首定点清除”蒋介石的阴谋出笼。

1941年8月30日晨,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赶往黄山蒋介石官邸“云岫楼”,参加蒋介石主持的会议。日谍与汉奸从黄山来往高档车辆增多的情况,预计蒋介石会在山上有所举动,于是发报通知武汉。驻汉日军机构认为此次系千载难逢的良机,要快速动作。

日陆军三飞行团团长远藤三郎认为,“能炸死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乃奇功一件”,亲自率队前往。他纠集了170多架战机(包括20多架零式战机),扑向重庆。日机到达宜昌东面的沙洋镇后,于200米的低空云层中西飞,且气候渐次晴朗,阳光映照,这群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极度亢奋。尽管日机曾多次轰炸重庆,但在此之前,从没轰炸过黄山。日机临近重庆后,快速拉升爬高到5500米高空,先对重庆主城区东部进行狂轰滥炸。警报传到黄山,蒋介石认为此次日机仍是以前那样,轰炸城区,不会动刀黄山。

日军轰炸后的重庆

日机在主城区轰炸一番后,按远藤三郎指令,27架日机一起掉头直扑黄山,顷刻即至。那天蒋介石与军政要员们具体商议了一些什么军政要务、作了哪些具体部署,无从查起。但有记录写到:当时蒋介石气愤至极,竟然起身要走向阳台,看日本人今天炸不炸得死他,被众人强行拦住。蒋介石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宋美龄急求他快出楼去防空洞。

到达黄山上空的日机群为求投弹准确,按远藤三郎指令,向下降低高度。令远藤三郎没想到的是,地面上那些没有动静的密集树林、枝桠叶片,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掩藏其中的防空高炮喷射出的炮弹呼啸着窜跃空中。

日军投掷的炸弹在“云岫楼”四周爆炸,一枚炮弹炸掀掉了“云岫楼”一角,楼体晃动,被炸之角木石、屋瓦飞散。千钧一发之际,众人不管蒋介石如何叫骂,架扶着他奔往楼外。防空高炮将士知晓今天非同寻常,不顾日机连串投弹,只知要保护蒋介石的安全,连续发射炮弹打击日机。日机顾及自身安危,拉高升空。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黄山寓所附近的掩体前

蒋介石被众人强行带至防空洞,到了洞口仍扭脖抬头向天视望,咒骂“日倭!可恶!”沈乃昌系蒋介石侄外孙,国民党溃退台湾,他留在大陆,后供职重庆三峡博物馆。沈乃昌当时就驻在黄山,其父沈开樾毕业于黄埔三期,时任蒋介石侍卫官。据沈乃昌回忆:其父沈开樾跟随在蒋后,性命攸关之际,沈开樾哪顾得上下尊卑,伸手用力将蒋介石推进防空洞。几分钟后,一发炸弹就投在防空洞外,将正赶来防空洞躲避的六名蒋介石贴身卫士全部炸倒,当场两人被炸死,四人重伤。

日机于黄山高空盘桓几圈后,掉头返航,折向武汉基地。众人簇拥着蒋介石走出防空洞,原本绿荫苍郁、平和静谧的黄山,此刻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硝烟味。被日机炸弹炸燃着火的林木,窜升着腾腾烟瘴。被炸死的二人,一人双目没有闭合,仰视瞪天,流出的血于地上泊成一片。一名仰倒在地,一只手插向腰间掏枪。

日本军部根据航拍黄山袭击图片,“云岫楼”被火光烟瘴缭裹的情景,认为此次蒋介石难逃被“空中斩首”。日军方报刊及东京各大报刊、广播电台都大加渲染,蒋介石必死无疑,中方必定“群龙无首”,陷入混乱局面。欧美国家也异常关注,若蒋介石此次真的殒命,远东战区无疑会出现重大变数。但仅仅过了两天,蒋介石针对日机袭击黄山发表演讲的声音便通过无线电波,传导全球。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1947年2月,远藤三郎作为嫌疑战犯,被关进巢鸭监狱一年。从监狱出来后,居住在位于崎玉县的航空军官学校原址,挖地耕种自产自食,后加入中日友好与反战运动。

来源:红色I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