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坛名家,李廌十首诗,既有关怀民生疾苦,也有抒发个人抱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08:18 1

摘要:在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李廌虽不及苏轼、黄庭坚那般耀眼,却以独特的文学风貌占据一席之地。作为 “苏门六君子” 之一,他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与鲜明的创作个性,成为当时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今天我们来欣赏北宋文学家李廌的十首诗。

在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李廌虽不及苏轼、黄庭坚那般耀眼,却以独特的文学风貌占据一席之地。作为 “苏门六君子” 之一,他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与鲜明的创作个性,成为当时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今天我们来欣赏北宋文学家李廌的十首诗。

在文学领域,李廌以诗文言志抒怀,拓展了北宋诗歌的表现维度;在政坛,他虽仕途坎坷,却始终以民为本,积极建言献策,展现出文人的担当。其诗歌兼具豪放与沉郁之美,语言洗练而意蕴深厚,于平淡中见奇崛,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

李廌是华州人,也就是现今陕西华县人。他生活的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完善,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上,诗文革新运动余波未平,苏轼等人引领的文学新风尚风靡一时,文人集团间的交游唱和成为常态。

他的文坛恩师正是苏轼,二人的交往留下不少佳话。相传,李廌年少时携文章拜见苏轼,苏轼读罢惊叹其才,赞其 “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遂收为弟子。还有一次,苏轼在徐州设宴,李廌席间赋诗,一句 “云龙吐珠玉,锦绣织山川” 令满座皆惊,苏轼更是击节称叹,当即赠其砚台一方,鼓励他精进学业。

据了解,李廌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曾官至尚书右丞,父亲也是地方官员。然而家道中落,他自幼便随伯父辗转各地,饱尝生活艰辛。这种成长经历让他对社会底层有着深刻的体察。李廌曾入仕为官,历任颍州教授、太学录等职,官职虽不高,却政绩显著。在颍州任上,他兴办学堂,教化百姓,当地文风为之一振,百姓赞其 “李夫子,德如珠”。但他性情耿直,不擅官场钻营,终因得罪权贵而遭贬谪,此后便潜心文学创作。

李廌为人豪爽仗义,待人真诚,颇有侠气。他与苏轼、秦观、黄庭坚等文人交往密切,尤其与苏轼亦师亦友,深受其影响。苏轼的豁达胸襟与文学理念,都对李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记载,李廌现存诗歌约 300 余首,其诗思想丰富,既有关怀民生疾苦的忧思,也有抒发个人抱负的豪情,更有对自然山水的赞美。

艺术上,他的诗风格多样,咏怀诗沉郁顿挫,如《秋夜感怀》中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道尽人生沧桑;写景诗清新明快,《春日郊行》里 “东风吹暖百花绽,绿水青山入画来”,充满生机与活力;送别诗则情深意切,《送友人赴京》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尽显真挚情谊。

总之,李廌虽不及苏轼、欧阳修等大家声名远播,但他以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追求,在北宋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值得后人细细品读,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十首诗吧!

来源:刺猬读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