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辈人常说,能吃是福,可北宋有个奇人,把睡觉活出了境界。这人姓陈名抟,整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搁那会儿,普通人能活过六十就算高寿,他倒好,睡一觉能睡仨月,醒了跟没事儿人似的,吃得香喝得辣,身子骨比小伙儿还硬朗。老百姓都管他叫“睡仙”,您要问这睡觉咋还能成仙?咱今
老辈人常说,能吃是福,可北宋有个奇人,把睡觉活出了境界。这人姓陈名抟,整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搁那会儿,普通人能活过六十就算高寿,他倒好,睡一觉能睡仨月,醒了跟没事儿人似的,吃得香喝得辣,身子骨比小伙儿还硬朗。老百姓都管他叫“睡仙”,您要问这睡觉咋还能成仙?咱今儿个就掰扯掰扯这位奇人的传奇故事。
陈抟出生在唐朝末年,那会儿世道可不太平,皇帝换得比走马灯还勤。他爹娘就是普通庄户人,盼着儿子能说会道,将来混个功名。谁承想,别人家孩子一岁多就会喊爹娘,陈抟到四岁还跟个闷葫芦似的,急得他爹直拍大腿:“这孩子莫不是中了邪?”要说这事也怪,有回小陈抟在河边玩耍,遇着个穿青衣的妇人,愣是喂了他几口奶。您猜怎么着?打那以后,这孩子不光开口说话,还聪明得要命,过目不忘,十二岁就能写诗,成了当地有名的神童。
搁现在看,这事儿跟神话似的,但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就这么神乎。陈抟长大以后,赶上五代十国,兵荒马乱的,他也考过科举,可惜没中。换作旁人,早就垂头丧气回家种地了,可陈抟偏不,他一拍大腿:“当官儿没啥意思,不如找个地儿修道去。”这一琢磨,就上了武当山。您说这修道就修道吧,他倒琢磨出个“冬眠术”,冬天往那儿一躺,能睡上一百多天,不吃不喝,跟冬眠的蛇似的。有人纳闷了,不吃饭不饿吗?据说道士们传,他睡觉前会采些柏树叶、喝两口泉水,靠体内的真气顶着,反正咱普通人理解不了这门道。
要说这陈抟的睡功,那可是出了名的。后来他搬到华山住,老百姓常看见他往石头上一躺,一睡就是几十天,醒来还跟人开玩笑:“我刚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在云彩里飞了一圈。”一传十十传百,连后周的皇帝都听说了,非要把他召进宫,问问长生不老的秘诀。陈抟见了皇帝也不害怕,直说:“陛下您管着天下这么多事儿,该操心老百姓的日子,别老想着长生,咱普通人能睡好觉、心放宽,比啥都强。”皇帝不信啊,心想你这老头净忽悠人,就让人把他关在宫里,不给他送饭。结果陈抟往床上一躺,整整睡了一个月,醒了还问:“陛下您饭做好了没?”这下皇帝可服了,赶紧派人把他送回华山,逢人就说这老头是活神仙。
要说这陈抟最神的,还得是他看人的本事。早年他在洛阳碰见个挑扁担的老婆子,俩筐里各坐着个小孩,他一瞅就惊了,偷偷跟人说:“这俩小孩可是将来的真龙天子。”后来才知道,那俩孩子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宋朝的开国皇帝。更有意思的是,赵匡胤没当皇帝那会儿,在华山底下饿肚子,看见陈抟的桃子直流口水。陈抟跟他打赌下棋,说输了就把华山送给他。赵匡胤心想反正我也没钱,赌就赌,结果连输三盘,真把华山“输”给了陈抟。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还真兑现了诺言,下旨把华山赐给陈抟,让他在那儿逍遥自在地修道。
陈抟在华山一待就是几十年,每天除了睡觉,就是研究道家的学问。他写的书里说,睡觉不是偷懒,是“修心养气”,人要是心里头没杂念,睡得香,病就少。您还别说,他那套睡觉的法子在民间传开来,好多老百姓学他“睡前泡泡脚,心里别琢磨事儿”,还真挺管用。到了晚年,陈抟觉着自己大限快到了,就让弟子在山崖上凿了个石龛,躺进去跟睡着了似的,就这么驾鹤西去。据说他去世的时候,脸上跟活着一样,周围还飘着彩云,老百姓都说他是羽化成仙了。
现在咱回头看陈抟的故事,有人觉得神乎其神,有人说这是老辈人编的传说。但不管咋说,这老头活了一百一十八岁,在千年前那医疗条件下,确实是个奇迹。他的本事不光是睡觉,更在于看透了功名利禄,知道人活着得心宽。您想啊,当年皇帝三番五次请他当官,他都不去,就爱在华山底下晒晒太阳、睡睡觉,这份豁达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咱老百姓过日子,虽说没他那睡功,但从他这儿能明白个理儿:睡觉是个大事儿,心里头别装太多事儿,该吃吃该睡睡,比啥都强。陈抟那套“睡仙”的门道,说到底就是个“知足常乐”,活到这份上,不长寿才怪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如今华山底下还有他的遗迹,路过的人要是累了,往石头上一坐,说不定还能沾上点“睡仙”的福气,睡个安稳觉呢。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