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还记得上个月,那杯本该二十多块的奶茶,愣是被红包券一顿操作薅到了八块钱?“平台打仗,我们薅羊毛!”朋友圈都在晒订单,隔壁美团、阿里、京东仨平台掰着手指头对着消费者猛发福利。王兴一句“我们啥都敢砸”,蒋凡放话“不只看外卖,要看全盘”,分分钟让人怀疑,这仨是真不
你还记得上个月,那杯本该二十多块的奶茶,愣是被红包券一顿操作薅到了八块钱?“平台打仗,我们薅羊毛!”朋友圈都在晒订单,隔壁美团、阿里、京东仨平台掰着手指头对着消费者猛发福利。王兴一句“我们啥都敢砸”,蒋凡放话“不只看外卖,要看全盘”,分分钟让人怀疑,这仨是真不怕亏啊?有人调侃:美团喊撤退,阿里说继续干,京东在旁边递刀,骑手和商家一脸懵逼,“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老板心想:干了个季度,利润清零,补贴给谁送去?这场钱战,到底拼的是谁家弹药多,还是看谁能熬到最后?
先把案板上的肉摆明:今年外卖圈子,真是史无前例地“热乎”。美团做主业,阿里和京东不安分,明明自己电商、带电品类才是亲儿子,非要下场抢饭碗。王兴之前一脸轻松,语气带点自嘲:“有趣得很,感觉砸钱比赛来了。”你听着像恶搞,其实是有点无奈——毕竟,到最后还不都是拼补贴,钱砸出来的人气你没法装。京东4月百亿补贴一开闸,淘宝闪购饿了么也不甘示弱,从入场早晚到互掐局势,一季度简直就是现场直播:钱往外甩,利润往回收,三家连亏几个小目标不带眨眼。
数据攒一堆,也就图个吓人:阿里二季度净赚335亿,降了18%;京东直接经营亏损9亿,新业务亏147亿;美团利润干脆只剩2亿,去年同期还有几十亿,降幅爆表。原本想着高质量增长,结果各路神仙靠抢单靠补贴,把财报做成了“清空游戏”。你说这个结局是不是有点讽刺?三家嘴上嘴下的车轱辘话,“我们坚决反对卷”,实际行动一个比一个卷,外卖行业活生生被薅成了补贴修罗场。
最有喜感的,还得看平台里的小人物。茶饮店老板一边做奶茶一边数补贴,越做越糊涂:“订单涨了,钱咋没涨?”骑手哥们刚跑完高峰,脸色铁青:“又多罚几块,补贴不是都让平台拿走了?”消费者最乐,红包一叠叠,奶茶干脆端走两杯。“外卖价格这么实惠,平台肯定是在赔本赚吆喝。”但你别太高兴,等风头一过,说不定补贴全撤,就得看谁还当那个大冤种。
有朋友问:这仗到底打到啥时候?你看美团老想着收兵,阿里却说未来才是重头戏;京东那边嘴上说协同,其实是新业务亏完了,电商的老本没动。这里面有大逻辑:外卖不是终点,是流量入口,谁能把即时零售变成新增长曲线,谁才是真正老板。阿里巧妙,盒马、天猫超市都去搞前置仓,闪购模式悄悄铺开,流量带动广告和管理收入上涨。美团看中高质量订单,二选一压着对手猛冲,还想着从餐饮扩展到全场景零售。京东老话说得好,“子弹充足,补贴能卷到底。”
说到底,补贴等于投广告,谁能把用户留住,谁就在战场上多站一天。但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你说,美团手里还握着1710亿现金,阿里更豪横,五千多亿等价物躺着,京东也有两千来亿陪跑。短期看起来谁都不差钱,可这钱不是光烧给补贴,还得养集团转型、科技创新。“我们有资源,但不能只顾眼前。”阿里CFO话糙理不糙,这才是真正的军师思维。
补贴把市场炸开花,行业从“一家独大”进化成“三国杀”。商家有了挑平台的自由,骑手多了接单选择,消费者奶茶便宜到疯。只是这锅热乎饭,不是谁都吃得舒坦。明天的赢家,是能把流量变成价值,把补贴变成长期客户的那个家伙。三家都在玩命布局,平台不怕卷,怕的是烧完钱没人买单。说白了,这场外卖大战拼到最后,只有活下来才有资格复盘。
再往长里看,外卖只是个引子,背后是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大棋盘。阿里想做大消费,美团死守本地生活,京东念着生态协同,仨大佬各有算盘。智能仓库、线下门店、AI履约,线上线下通吃才叫厉害。补贴烧的钱,都是投资未来,只要能留下用户,平台亏得起,小商家可未必。你以为茶饮店老板天天乐呵,他其实害怕哪天补贴一停,订单刷刷掉,利润跟着蒸发。“卷到最后,谁都怕成炮灰。”
行业里面最有暖意的一幕,就是那些奔波在城市里的外卖骑手。补贴期冲单如飞,没人敢掉队;平时订单闲散,又怕罚单;平台说利好,却不见工资涨,反倒加班加点。互联网巨头冷冰冰的数据表里,骑手小哥的汗水,才是真正的城市脉搏。有人说,“互联网是用来改变生活的”,可有时候,被改变最多的,是那些还在路上的人。
咱们绕了一圈,补贴狂潮到底让谁赢了?用户暂时省了钱,商家有了流量,平台烧掉利润,股东心里打鼓。当外卖成了兵家必争地,谁家能留住用户和商户,谁才是新零售的“扛把子”。但砸钱这一套,真能烧出未来吗?下个季度还得接着卷,等到熄火那天,会不会又是“我负责哭泣,你看着乐呵”?
这场外卖混战,你觉得平台烧钱是割自己,还是割你兜里那点毛钱?骑手、老板、股东到底谁会被补贴卷走?等补贴熄火,谁还愿意留下买单?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小刘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