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晨钟暮鼓,是自先秦星火至清代余晖间,无数智者于青灯黄卷前吐纳而成的肺腑之言。
今天9月1日,开学第一天。
开学第一课,就是劝学。
诸君且听——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晨钟暮鼓,是自先秦星火至清代余晖间,无数智者于青灯黄卷前吐纳而成的肺腑之言。
他们或立于庙堂之上谆谆教诲,或隐于书斋之中静思明辨;有少年负笈求学的昂扬,有壮士砥砺前行的坚韧,更有白发不倦诵读的执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是礼乐初兴时的启蒙之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楚狂悲歌中的不灭志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退之对浮华世态的振臂疾呼。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是代代学子心中镌刻的座右铭。
今日重读这些金声玉振之言,并非仅为记诵辞章,而是要在喧嚣尘世中寻回那份对知识的敬畏、对志业的坚守、对成长的自觉。无论你正处春阳初升之年,抑或行至人生秋实之际,此中箴言皆如清泉洗心,催人奋起。
愿君展卷之时,听得古人低语,望见前路星光——
莫待白首空叹,当趁东风扬帆;心若不堕凌云志,何惧书山万仞高?
01 先秦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秦·《论语·为政》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先秦·《论语·公冶长》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先秦·荀子《劝学》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先秦·《礼记·中庸》
5、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先秦·《六韬·文韬·文师》
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先秦·《论语·泰伯》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先秦·《礼记·中庸》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先秦·荀子《劝学》
9、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先秦·荀子《劝学》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先秦·荀子《劝学》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先秦·荀子《劝学》
1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先秦·荀子《劝学》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先秦·《礼记·学记》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先秦·庄子《庄子·养生主》
1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先秦·《吕氏春秋·用众》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离骚》
02 汉
17、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全。——汉·刘向《说苑·建本》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19、草木秋死,松柏独在。——汉·刘向《说苑·谈丛》
2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佚名《长歌行》
03 魏晋南北朝
2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汉末魏·刘桢《赠从弟》
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2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25、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2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
2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
28、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晋·张华《壮士篇》
29、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30、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31、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32、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列传》
33、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列传》
34、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35、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
36、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
37、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04 唐朝
3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4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41、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唐·韩愈《进学解》
4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3、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唐·孟郊《劝学》
4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4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柏学士茅屋》
46、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4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4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唐·颜真卿《劝学》
50、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唐·李白《少年行二首》
51、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52、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53、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唐·李贺《致酒行》
5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55、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唐·成彦雄《松》
56、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唐·李绅《答章孝标》
57、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唐·薛令之《草堂吟》
58、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唐·严维《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5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注:此句普遍归于韩愈名下,但最早出处待考,常见于后代编纂的劝学篇中。)
05 宋朝
60、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宋·陆游《读书》
6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3、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赵恒《劝学诗》
6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6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偶成》
66、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二首》
67、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68、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宋·刘过《书院》
6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7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71、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72、力学勿忘家世俭,堆金能使子孙愚。——宋·刘克庄《赠庐陵三刘神童》
73、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74、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宋·陆九渊《读书》
75、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宋·陆游《寒夜读书》
76、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宋·秦观《宁浦书事六首·其五》
77、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赠谢敞王博喻》
7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7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晁错论》
8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81、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宋·汪洙《神童诗》(注:此诗作者常存争议,普遍归于汪洙名下。)
82、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宋·张耒《示秬秸》
8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秋日偶成》
84、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宋·李处全《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85、少年自负凌云笔。——宋·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86、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宋·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87、男儿何所急,为学要立志。此志苟坚彊,天下无难事。——宋·袁燮《赠吴氏甥二首·其一》
88、长才十五立志苦,不敢怠惰知读书。——宋·刘学箕《责庲》
89、事业功名在读书,圣贤妙处著工夫。——宋·姚勉《劝学示子元夫》
90、缉熙正学勿虚过,立志悠悠得几何。——宋·陈普《和清叟自勉》
91、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宋·戴复古《和高常簿暮春》
92、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坚,终不济事。——宋·朱熹《朱子语类》
06 元朝
93、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94、子年弱冠气方锐,立志要与青云期。——元·欧阳玄《示侄》
95、君子当立志,立志学始通。君看断港水,何由朝海东。——元·李穑《途中独咏·其二》
96、丈夫贵立志,文字托永久。
——元·马祖常《田间》
07 明朝
97、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明·杨继盛《言志诗》
98、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明·《增广贤文》
99、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明·于谦《观书》
100、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明·于谦《北风吹》
10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明·《警世贤文·勤奋篇》
102、诗书勤向少年读,一篑终成九仞山。——明·李原《劝学》
103、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
104、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明·陈继儒《小窗幽记·集峭篇》
10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观书》
106、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最佳。——明·唐寅《劝学诗》
107、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明·郑成功《自述》
10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明·《增广贤文》
109、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明·陈继儒《读书十六观》
110、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明·顾炎武《与人书六》
08 清朝
11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清·《增广贤文》
11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11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清·石成金《传家宝·俗谚》
114、天地间第一人品,惟有读书。——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类》
115、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清·袁枚《恶老八首》
11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17、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118、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清·法式善《读书四首·其四》
119、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语,须要躬行。——清·张伯行《困学录集粹》
120、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清·汪汲《座右铭类编·学识》
121、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清·曾国藩《家书·致澄弟沅弟》
122、读书要有锐气,如刀之刃;要有记性,如刀之背。
——清·李光地《榕村语录》
123、不读书,不明理;不知义,不足为人。——清·王永彬《围炉
夜话》
124、读书即是立德,立德即是读书。——清·石成金《传家宝·俗谚》
125、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26、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127、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清·吴庆坻《题三十计小象》
128、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
129、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类》
130、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类》
131、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类》
132、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清·
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13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清·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
134、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清·金缨
《格言联璧·学问类》
135、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清·金缨《格言联璧·齐家类》
136、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三五则》
137、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138、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一九则》
139、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
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五五则》
140、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141、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四二则》
142、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八三则》
143、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四八则》
144、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145、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六二则》
146、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十六则》
这些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文言文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