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由广告引发的法律风波,揭露了手机行业日益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苹果与三星罕见联手,向小米发出法律通知,要求停止在印度市场的“贬低性营销”!
一场由广告引发的法律风波,揭露了手机行业日益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苹果与三星罕见联手,向小米发出法律通知,要求停止在印度市场的“贬低性营销”!
失业君小编 | 文
Никола Станојковић | 公共图库图
科技媒体Android Headline报道,苹果与三星两大科技巨头罕见地采取联合法律行动,对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小米发出“停止并终止”(cease-and-desist)律师函。
这两家公司指控小米在印度发布会及广告中,通过直接调侃iPhone 16 Pro Max和三星旗舰手机进行“偷袭营销”(Ambush Marketing),损害其品牌形象。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小米在印度发布Xiaomi 15系列时采取的营销策略。小米在广告中直接点名并调侃iPhone 16 Pro Max与三星高端机型的相机性能,声称自家Xiaomi 15 Ultra拥有更强的拍摄能力。
今年4月愚人节期间,小米还刊登整版报纸广告,公开调侃苹果的iPhone 16 Pro Max,称其相机“可爱”,并暗示性能不如自家旗舰。这种营销手法在业内被称为“偷袭营销”。
所谓“偷袭营销”,指的是某一品牌在未获得官方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品牌建立关联,以此吸引关注的营销手段。业内人士指出,比较规格无可厚非,但广告中直接使用竞争对手品牌名称容易引发法律风险。
苹果与三星已向小米发出“停止并终止”律师函,要求立即停止被视为有损或违法的营销行为。这种联合行动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实属罕见。
禁止令通知是一种正式法律文件,要求某家公司立即停止被认定为非法或具有损害性的特定行为。根据法律专家解释,“禁止令”是由法院签发的一种令状,本意是约束特定案件被告人的行为,具有临时性、强制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对比产品参数在营销中并不罕见,但直接点名竞争对手的做法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更合适的做法是使用“竞品”等中性词汇来避免直接冲突。
当前,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也是各大厂商必争之地。根据IDC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三星以14.5%市场份额排名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小米份额为9.6%,苹果为7.5%。
尽管苹果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iPhone 16是同期印度出货量最高的机型,占该季度智能手机总销量的4%。更重要的是,苹果和三星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苹果和三星共同占据了印度价格在5万卢比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约95%的份额,而小米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份额不足1%。这解释了为什么小米急于通过激进营销策略挑战现有格局。
比较广告在营销领域并不新鲜,但其伦理边界一直是争议焦点。从行业惯例来看,对比产品参数本身并无问题,但直接点名特定竞争对手存在风险。
一位了解此事进展的人士指出:“对比产品参数本身并无问题,但不应直接点名特定竞争对手。正确的做法是用‘竞品’这类统称替代。”
这种直接点名的比较广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潜在的法律风险、品牌形象可能受损、消费者可能产生反感情绪。小米目前尚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手机品牌的竞争也同样激烈。2025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呈现微妙格局,vivo(包括iQOO)、小米和华为以微弱差距分别占据市场前三的位置。
vivo以16.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小米紧随其后,份额为16.8%,而华为则以16.4%的份额排名第三。三大品牌共同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到了7月份,市场数据出现明显波动。vivo(含iQOO)以19.2%的份额跃居第一,小米以16.2%的份额守住第二的位置,而OPPO(含一加)也以16.1%紧随其后。
华为在7月份的表现相对平淡,份额为13.6%,而苹果则以11.6%的份额垫底。这种市场竞争态势可能也是小米在印度采取激进策略的背后原因之一。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苹果和三星此次联合行动可能会对行业营销策略产生深远影响。手机厂商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比较广告的边界,尤其是在直接点名竞争对手方面。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高端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各品牌之间的营销战争可能会更加频繁。如何在不贬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有效传达产品优势,将成为各厂商面临的重要挑战。
业务和品牌策略专家Harish Bijoor认为,小米的广告是一种挑衅更大竞争对手的策略,旨在打击它们最重要的领域。企业对此类广告手法越来越敏感,反映了苹果和三星所代表的巨大品牌价值。
小米在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足1%,而苹果和三星共同占据了95%的主导地位。
随着下半年各大品牌旗舰机型的密集发布,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场由营销争议引发的风波,无疑给手机行业的竞争态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议
网友热议
@moeCEO(IP沪):
苹果和三星这次联手也太明显了吧?明显是看小米在印度市场势头太猛,联手打压!商业竞争能不能光明正大点?
@安闲尼克(IP鄂):
小米这次确实有点过了,直接点名嘲讽竞争对手确实不太得体。参数对比可以,但直接贬低就有点low了。
@章凌涛1983(IP渝):
商战的一部分!苹果三星这波操作聪明,既保护了品牌形象,又给小米造成了压力。其实苹果三星有本事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
这些大公司都在互相比较,为什么单独针对小米?明明三星和苹果也经常在广告中暗指对方啊!
@ViktorHan(IPHK):
最后一条,
印度市场赢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