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泡泡玛特的"迷你版LABUBU"未发先火,让我这个老股民看得直摇头。79元的盲盒被炒到1188元,42万人抢购,黄牛们囤货居奇。这场景,像极了我们每天面对的股市。
最近泡泡玛特的"迷你版LABUBU"未发先火,让我这个老股民看得直摇头。79元的盲盒被炒到1188元,42万人抢购,黄牛们囤货居奇。这场景,像极了我们每天面对的股市。
看着这些疯狂的数字,我突然意识到:无论是潮玩市场还是股票市场,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跟风的散户。那些能提前布局、掌握信息优势的大资金,才是这个游戏的真正玩家。
二、散户的焦虑从何而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散户总是处于焦虑之中。持仓大涨了焦虑要不要卖,持仓不涨焦虑要不要换,赚钱了焦虑要不要止盈,亏钱了焦虑要不要止损。这种来回收割的感觉,相信每个股民都深有体会。
为什么会有这种焦虑?因为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表象。就像那些抢购盲盒的人,他们看到的只是价格在涨,却看不到背后黄牛的运作手法。
在股市里也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只是K线图的涨跌,却看不到背后大资金的真实意图。
三、震荡市中的生存法则
现在的行情有个明显特征:上涨时间短,调整时间长。这其实是大资金在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他们既不想踏空,又不愿冒然推高股价成为众矢之的。这种行情下,散户最容易犯两个错误:要么失去耐心,要么选错标的。
看看这只股票,真正上涨的只有几天,其余40多天都在震荡。如果你只看走势,肯定会焦虑不安。但如果你能看到背后的交易行为,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故事。
四、看清大资金的底牌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关键概念——「机构库存」数据。这是反映机构资金是否在积极参与交易的重要数据。通过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构资金的动向。
对比前后两张图,你会发现虽然股价在震荡,但机构资金一直在积极参与。这就是为什么专业投资者能在震荡市中保持淡定的原因——他们看的是本质,不是表象。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五、机构也有"假动作"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机构资金参与的股票就是安全的,这其实是个误区。以贵州茅台为例,2024年二季度"国家队"大举增持,但股价却持续下跌。
用系统观察「机构交易特征」,能够看到下图股票的「机构库存」数据明显变化:虽然机构持仓增加,但实际交易活跃度在下降。这就是典型的"机构假动作",只有量化数据才能揭示这种隐藏的真相。
六、从盲盒到股票的投资智慧
回到开头的盲盒现象,其实和股市如出一辙。那些能提前布局、掌握信息的黄牛赚得盆满钵满,跟风的消费者只能高价接盘。在股市里,大资金通过震荡测试市场,进可收集筹码,退可及时止损。
作为散户,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学会用专业的工具看清市场本质。就像那些专业的潮玩投资者,他们不会盲目抢购,而是会研究稀缺性、流通量等真实数据。
所以对于这种A股同样盛行的盲盒现象,普通人即便不参与,也有5点值得注意,
不要被表象迷惑,K线图只是结果不是原因关注大资金的真实动向,而不是持仓变化学会使用专业的量化工具辅助决策在震荡市中保持耐心,等待确定性机会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不要人云亦云在这个市场上,信息就是金钱,工具就是武器。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市场的真实运行规律。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来源:我是概念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