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猫?然后把它抱在怀里,把脸深深埋进它那身毛茸茸、暖乎乎的毛里,猛吸一口,感觉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那感觉,真的,太治愈了。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猫?然后把它抱在怀里,把脸深深埋进它那身毛茸茸、暖乎乎的毛里,猛吸一口,感觉一天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那感觉,真的,太治愈了。
但哥们儿,姐们儿,我得给你提个醒,这岁月静好的背后,可能藏着点你不知道的事儿。咱老祖宗有句话,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你家猫主子那身让你欲罢不能的毛里,可能就“伏”着一些不速之客。别不信,我最近查了点资料,看完真是后背发凉,有些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
一、巴尔通体:那个让你“发烧”的“爱之抓痕”
咱先说个最常见的。你跟你家猫玩的时候,它一激动,是不是总会给你手上、胳膊上留下几道“爱之抓痕”?有时候还会见点血。你可能跟我以前一样,拿水冲一下就完事了,觉得小事一桩。
你可千万别大意了。有一种叫“巴尔通体”的细菌,特别喜欢藏在猫的爪子里和唾液里。这玩意儿就是大名鼎鼎的“猫抓病”的元凶。它通过跳蚤在猫之间传播,然后猫再通过抓你、咬你,甚至舔你的伤口,把它传给你。感染了之后,一开始可能就是伤口附近有点红肿,淋巴结肿大,但接着就可能发烧、头疼、浑身没劲,跟得了重感冒似的。你说吓人不?平时那个温柔的小可爱,不经意间就可能让你病一场。
二、犬小孢子菌:痒到怀疑人生的“金钱癣”
这个名字听着挺绕口,但说起它的外号你肯定不陌生——猫癣。对,就是那个让无数铲屎官头疼的皮肤病。很多人觉得,不就是猫身上掉毛、长癣嘛,给它治治就好了。
问题是,这玩意儿传染性极强!它的真身是一种真菌,叫犬小孢子菌。你抱猫、摸猫,甚至猫在你床上睡了一觉,那些真菌孢子就可能沾到你身上。一旦你皮肤上有个小破口,或者抵抗力下降,它就可能在你身上“安家落户”。一开始是个小红点,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圆圈,一圈一圈的,跟古代的铜钱似的,所以也叫“金钱癣”。那滋味,谁得谁知道,痒!钻心地痒!而且特别顽固,反反复复,简直是折磨。
三、弓形虫:那个让准妈妈们闻之色变的“隐形杀手”
弓形虫,这个估计大家多少都听过,尤其是准备要宝宝的家庭,简直是谈“弓”色变。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养猫就一定会感染。其实吧,它主要是藏在猫的粪便里。
猫吃了被感染的老鼠或者生肉,虫卵就会在它肠道里发育,然后通过便便排出来。你要是铲屎之后不洗手,或者摸了被污染的东西,再去拿东西吃,那虫卵就可能“病从口入”了。对普通人来说,感染了可能都没啥症状,就跟感冒一样过去了。但对孕妇来说,这可是个大麻烦,可能会影响到胎儿。所以啊,“铲屎官”这个活,真不是那么轻松的,背后都是责任。
四、多杀性巴氏杆菌:一口咬下去的“大红包”
猫咪的牙齿看着小,但其实又尖又细,像个小针头。被它咬一口,伤口看着不大,但其实很深。这就给了另一种细菌可乘之机——多杀性巴氏杆菌。
这细菌就住在猫的嘴巴和呼吸道里。它顺着那个深深的牙洞钻进你的皮肉里,很容易就引起局部感染。你看新闻里说的,被猫咬了一口,没当回事,结果第二天整个手肿得跟馒头一样,又红又烫,疼得不行,那就是这玩意儿在作祟。严重起来,还可能引起败血症呢!所以别觉得猫主子咬你是在跟你玩,那一口下去,可能就是个“大红包”。
五、沙门氏菌:藏在日常里的“腹泻元凶”
最后说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沙门氏菌。我们通常觉得这玩意儿跟不干净的鸡蛋、生肉有关系,跟猫有啥关系?关系大了。
有些猫,特别是吃生骨肉的,肠道里可能就带有沙门氏菌。它拉完粑粑,舔舔自己,然后又来舔你,或者在你的厨房台面上走来走去……这个传播途径,你自己品。一旦中招,上吐下泻、发烧腹痛都是轻的。
说了这么多,不是让你害怕,更不是让你把猫扔了。恰恰相反,是想告诉你,爱它,就要对它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礼记》里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既然选择了它,就要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然后做好预防。
其实也很简单:定期给猫驱虫,体内体外都不能少;尽量别喂生肉;每天勤快点铲屎,处理完粪便一定要用肥皂好好洗手;跟猫玩耍也要有度,别把它惹急了,万一被抓伤咬伤,赶紧用肥皂水冲洗,严重点的别犹豫,去医院。
我们爱它的软萌可爱,也要接纳它带来的这点“小麻烦”。这才是真正的爱,不是吗?
来源:李木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