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最近几年在能源政策上搞了不少动作,特别是拜登政府推的通胀削减法案,直接刺激了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这法案里头有针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税收优惠,每加仑能补贴1.75美元,还额外奖励碳减排超50%的燃料。结果呢,美国对废弃食用油的需求一下子爆棚,这种油就是咱们常说
美国最近几年在能源政策上搞了不少动作,特别是拜登政府推的通胀削减法案,直接刺激了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这法案里头有针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税收优惠,每加仑能补贴1.75美元,还额外奖励碳减排超50%的燃料。结果呢,美国对废弃食用油的需求一下子爆棚,这种油就是咱们常说的“地沟油”,学名叫UCO,用来炼制可再生柴油和航空燃料,能大幅降低碳排放。以前美国自己是这种油的净出口国,2021年还往外卖,但从2022年开始就翻转成了净进口国,主要来源就是中国。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UCO占总进口的50%,比2022年的0.1%高出一大截,到2024年上半年,总进口量达到100万吨,中国占比60%。这事儿听起来挺接地气的,本来是废物利用,却牵扯到中美贸易和环保政策的大局。
为什么美国突然这么依赖中国呢?简单说,美国本土的废弃油供应跟不上步伐。国内大豆油、玉米油这些原料贵不说,碳强度还高,用它们做燃料的减排效果不如UCO。UCO作为废料,碳足迹低,能减排83%,价格还便宜三分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UCO生产国,每年产出114亿升,但国内政策支持少,大部分都出口了。2023年前八个月,中国对美出口近38.4万吨,价值3.9亿美元。美国的生物燃料厂像ADM和Darling Ingredients这些公司,抓住机会大肆采购,推动产量上台阶。可再生燃料标准要求燃料里掺入一定比例的生物成分,州级补贴也跟上,工厂产能从2021年的每天12万桶蹿到2023年的28.2万桶。这波操作让UCO进口量从2022年的40万吨飙到2023年的136万吨,2024年更猛。
不过,这进口潮也惹出不少麻烦。美国农场主和油籽加工商不乐意了,本土大豆油需求下滑,价格跌,加工厂扩张计划搁浅。像艾奥瓦州的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这些人,联手写信给环保署、农业部和海关,要求严查进口透明度。他们担心有些UCO是假的,混了新鲜棕榈油或别的,标签造假,这不光环境破坏,还影响本土农业。欧洲早就有类似经验,通过严格审核减少这类进口,美国农场团体希望效仿。2024年6月,六位参议员发信,指出缺乏监管可能加剧森林砍伐。生物燃料行业内部也分裂,生产商受益,但原料供应商叫苦。环保署开始审计供应链,至少两家燃料厂被查,焦点是原料真实性。
中国那边也在变。能源转型加速,2024年7月31日,中央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强调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中国有丰富原料,年UCO供应340万吨,如果全用上,能产4600万吨SAF。目前技术已掌握,几家企业投资超10亿美元建厂,年产能20万吨。像金尚公司这些,推迟工厂启动等政策支持。结果,国内需求涨,出口供应紧张。新加坡交易商分析,五年内中国UCO出口可能枯竭。2024年,中国UCO出口创纪录,1月到11月对美1.3万吨,总出口2.27万吨,比上年增62%。但2025年形势逆转,美国5月起对华UCO征125%关税,出口量暴跌,大部分转向欧洲和亚洲。
关税一出,影响立竿见影。2025年2月,中国几家SAF工厂延期,6月国际航空协会报告全球SAF产量翻倍到200万吨,中国贡献大。美国转向马来西亚、印尼这些来源,本土大豆油需求回升。农场州参议员继续监督,推动联邦加强检查,减少欺诈。格拉斯利这些人在参议院审报告,促机构行动。整体看,这事儿暴露了生物燃料供应链的脆弱,依赖进口风险高。欧盟也加关税,7月对额外生物燃料征税,全球UCO贸易格局重塑。
这波进口热潮,本质上是政策驱动的废物经济。美国想减碳,中国有资源,短期互利,但长期看,供应链可持续性成问题。农场主利益、环保真实性、贸易摩擦交织,考验各国平衡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UCO进口2.8亿磅从中国,比上年增1.3亿磅。2025年关税后,预计下滑,转向本土或他国。欧洲UCO需求也飙,2025年欧盟要求2%SAF掺混,到2050年70%,但本土收集率低,进口占比80%,中国供60%。全球航空设目标,2030年UCO需求翻三倍,供不应求,诈欺风险升。
中国UCO出口从2017年起领跑亚洲,历史收集率高,但需求爆后,出口超本土潜力一半。马来西亚出口三倍于收集,疑似混棕榈油。T&E分析显示,亚洲收集成本比欧洲低30%,价格战打响。欧盟反倾销调查,中国生物柴油价跌。美国EPA讨论进口影响,调整可再生燃料标准。行业呼吁政府干预,但生产商警告关税伤供应。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