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网新闻中心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以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创造未来” 为脉络,讲述先辈抗战故事,展现不屈意志在新时代的传承延续,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本期带来抗战时期广州电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网新闻中心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以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创造未来” 为脉络,讲述先辈抗战故事,展现不屈意志在新时代的传承延续,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本期带来抗战时期广州电力人的故事,看他们如何让先进思想在“地下”发光发热。
1937年8月31日,
6架日机袭击广州,
揭开了日军轰炸的序幕。
此后的14个月,
广东各地无时不处于
日机的狂轰滥炸之下。
遭日军飞机轰炸后的广州。
日军飞机轰炸汕头。图为日军航拍照片,注明了发电所的所在位置。
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8月31日至1938年6月8日,日军共出动飞机4986架次,投弹8292枚。日军对广州实施了800多次惨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繁华市中心的商店、民居楼、学校、医院、幼儿园无一幸免,海珠桥畔一带更是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伤无数。
抗日战争时期
广州仅有五仙门发电所、
西村发电所和河南发电所
3座发电所。
这一时期,一大批广州电力工人
投身到了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形成一条“隐秘而伟大”的战线。
1937年8月,
广州电力管理处李梓高
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广州电力系统有记载的
第一位共产党员。
1937年7月,李梓高(右一)与广州文联总会的中共党员谭本基(右二)、伍乃茵(右三)合影。
1938年4月,
李梓高介绍冯秉乾入党后,
上级党组织指定李、冯
与在广州邮政局工作的党员陈道联系,
秘密成立中共广州电力管理处党支部,
代号“LB”支部,
深入动员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李梓高、冯秉乾利用工作之便,
多次到五仙门发电所和西村发电所
了解工人情况,
物色培养工人队伍中的先进分子,
在职工中设立图书馆,
组织成立读书会。
1938年的西村发电所。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LB”支部取得了
电力管理处管理层中的爱国人士
对读书会的支持,
同意安排活动场地,
并开支少量文具纸张等费用,
从而传阅进步书刊,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广泛宣传、动员抗日救亡活动。
广州五仙门电厂部分工人参军,
奔赴抗日前线,抵抗日军侵略。
五仙门发电所前面的日军和附近燃起的熊熊大火。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
广州的民族工业、电力工业
都遭遇极大打击。
日军 侵占了三大发电所,
广州电力设备遭到严重破坏,
全市用电水平开始出现大幅下降,
电力发展进入最黑暗的时期。
在如今的广州电力展示馆(华安楼),
展示了一张日据时期的
电费保证金预收证,
全日文的预收证揭示了
当时广州在正式社交场合中
不允许使用中文的屈辱史。
日据时期的电费保证金预收证。
1943年,伪广东省政府甚至颁布告令,
宣布停止向市民供电,
广州重回油灯世界。
这一年,刘宛枫加入了
由中共北江特委广州沦陷区
工委书记何君侠领导创建的
党的外围组织“游击之友”,
并很快转为了党员。
刘宛枫是目前所知的,
新中国成立前广东电力系统唯一的女党员。
她广泛联系职员、学生、工人等,
通过组织小范围读书会,
帮助有志之士学习进步思想,
并逐步发展“游击之友”的队伍。
同时,在上级的安排下,
刘宛枫冒着生命危险
张贴和投递党的秘密印刷品和传单。
东江纵队广州交通站负责人彭会
也曾到五仙门电厂发展过“游击之友”。
1943年7月,日伪政府在《中山日报》上刊登的灯火管制示范区消息。
在炮火中一次次挺进
中国人民从不畏惧豺狼虎豹
在硝烟中传递先进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先锋从不惧怕困难
1945年,胜利的号角终于响起!
坐落在珠江北岸海珠桥边的华安楼
目睹了广州沦陷当天
日军炸毁海珠桥的滚滚硝烟,
也听到了日军投降后受押经过时
广州人民发出的欢呼!
1946年,胜利广播电台核准设立。
据《广州市志》记载,
“胜利电台”发射功率为200瓦,
台址位于泰康路华安楼5楼。
“胜利”二字,即意为庆祝抗战胜利。
1946年3月2日,《七十二行商报》报道了胜利广播电台核准设立。
如今,
广东全省供电可靠性领先城市数量
连续15年领跑全国,
粤港澳大湾区供电可靠性
保持世界主要湾区先进水平,
农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
电力先辈在烽火中不屈反抗的精神
穿过80年时光,
成为今日电力人守护万家灯火的
初心与决心!
以光明为诺,
电力人始终在路上!
编辑 | 姚纯铭
通讯员 | 戚玥 刘博文
图源 |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
校对 | 钟倩灵 曾美意
审核 | 黄昕 刘仰奇
签发 | 代进
来源:南网5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