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南京市气象局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在江心洲气象观测站举办科普活动,首次公开展示无人机烟炉增雨技术,吸引超500名市民深度参与。活动通过"科技展示+趣味互动"创新模式,构建起公众认知气象预警体系的新桥梁。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南京市气象局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在江心洲气象观测站举办科普活动,首次公开展示无人机烟炉增雨技术,吸引超500名市民深度参与。活动通过"科技展示+趣味互动"创新模式,构建起公众认知气象预警体系的新桥梁。
活动设置四大科技展区,预约市民分批次探访江心洲气象观测站、市气象台、气象影视中心及科普展台。在观测站,气象探测仪器的精密运作令参观者惊叹;预报大厅内,"气象预警与城市安全"主题讲座揭开精准预报背后的数据支撑;影视中心成为人气打卡点,市民争相体验气象主播的播报时刻;现场还设置了气象图标竞猜、预警知识问答、集章兑换文创礼品等互动环节,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活动现场,无人机烟炉播撒技术首度公开演示,从传统增雨火箭到低空经济无人机的跨越式发展,彰显气象科技硬实力。南京市气象学会秘书长陈曲指出,自2022年起,联合国持续关注早期预警议题,世界气象组织于2023年将其列为近五年核心工作任务。他强调,早期预警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损失。此次科普活动旨在让公众深入了解气象知识、预警及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另一位小学生刘兴辰则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特别感兴趣,他说:“我今天了解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知道了精准预报需要观测这么多数据。”
此次活动采用“科技展示+趣味互动”的模式,不仅诠释了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内涵,还搭建了公众理解气象科学、参与防灾减灾的桥梁,为提升全民早期预警能力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开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潘政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