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孙悟空,长大才知妖王好,因为他们都是好老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07:39 2

摘要:翻看孙悟空的人生阅历,从一个顽皮倔强的石猴到成为齐天大圣,最终当上斗战胜佛,励志的故事让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触动心灵深处的共鸣。

翻看孙悟空的人生阅历,从一个顽皮倔强的石猴到成为齐天大圣,最终当上斗战胜佛,励志的故事让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触动心灵深处的共鸣。

就像网络中那句玩笑梗“小时候光顾看猴了”一样,读者在每个年龄段看《西游记》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年少热血时,喜欢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骨子里透露出的那股不屈的反抗精神。

人到中年,被生活重担压得直喘气时再看《西游记》,有人会改变看法,认为孙悟空并非完美偶像,反而有些残忍。

毕竟在我们眼中看来,一些妖王和小妖罪不至死,大圣却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多少让人有些意难平。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在以现代人的道德标准衡量孙悟空的行为。

《西游记》故事背景发生唐朝,作者却生活在明朝。

对历史稍有研究的人应该知道,那时的人和21世纪的我们所推崇的道德观虽有很多共性,但也有不同之处。

就以吴老先生所处的明代,忠君爱国是主流价值观,所以海瑞能成为那个时代的道德楷模。

可现代人看海瑞一生经历,通常会觉得他行为古板,行事太不通人情。

这样性格的人现在当官,必定不会受欢迎,更不会把他当作完美无瑕的青天看待。

同样的道理,吴老先生笔下的美猴王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但在我们心中自然有不满意之处。

也就是说,明朝的人对于妖的态度也和现代人看法不太一致。

就拿《白蛇传》来说,大家多对法海没好感,甚至认为他是个虚伪的卫道士。

鲁迅先生曾用一段文字阐明了大众的想法:“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可在明朝及之前时代的人对妖却是另外一种态度,那时的人多认为妖就是妖,人妖岂能相提并论!

妖终究是邪恶之辈,或许暂时不害人,但以其本性总有凶残一面,绝非善类。

所以,法海拆散白娘子与许仙的姻缘在古人看来不但没做错,反而是匡扶人间正道。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冯梦龙写的白蛇故事中看出来。

他笔下的白娘子虽然喜欢许仙,但听到许仙要离开时,立即恢复妖的本性,叫嚣着“若生外心,教你满城皆为血水,人人手攀洪浪,脚踏浑波,皆死于非命”!

所以法海才会出手降妖救一城百姓,许仙也大彻大悟出家为僧。

而白娘子转变为正面形象始于清朝,因为那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明朝有了很大不同。

自那以后,国人印象中的妖怪不再和从前一样是邪恶的化身。

这就有了《聊斋志异》里诸多善良可爱的妖,蒲松龄甚至写出了人比妖更可怕的超前观念。

同样的道理,《西游记》里那些妖怪被孙悟空打死的桥段,实则寄托了古人对邪不胜正的美好愿景。

但《西游记》终究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名著,书里一些观点即使已经过时,但仍散发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如今再看这本书,我突然发现以前时常忽略的小妖们,其实都是些幸运儿。

他们像极了现在的打工人,而那些妖王就是一个个大小公司的老板和领导。

前段时间很红火的动画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就很好体现了这种社会现象。

小猪妖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在于他影射出当代打工人的现实遭遇。

作为浪浪山最底层的打工仔,小猪妖和队友每天都要应付无聊的工作以及上级的压迫与剥削。

可他又不愿自甘堕落,反而在近似流水线的工作中坚持搞所谓的创造发明。

虽然这常会遭到领导的漠视和批评,但他也不愿放弃心中的坚持。

正因为如此,小猪妖得到了大圣的三根毫毛,从“大王手下好好干”的打工仔上升到“我想离开浪浪山”的反压迫觉醒,完成了人生之路的思想蜕变。

有些网友看完这个动画片总觉得不够现实,认为小猪妖被孙悟空打死才是现实之写照。

倘若小猪妖能从屏幕里走出来,我想他会指着这个网友的鼻子骂道:“呸,我可是有理想的小妖,凭什么不能有光明的前景!”

正如‌周星驰电影《少林足球》里说的那样:“人若是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但《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即使是个没梦想的打工仔也要比小猪妖幸运得多。

整本书看下来,他们的顶头上司,那些法力强大的妖王,则比《小妖怪的夏天》里那个没露过面的大王要强上数百倍。

他们或许凶残成性,可对手下还真是没话说。

按现代的话说,他们个个都是百年难遇的好老板,打工人的福音。

你看那黄风大王,本来碍于孙悟空的威名不想起冲突,却架不住虎先锋的撺掇,决定和手下一起吃唐僧。

狂妄的虎先锋被孙悟空打死后,黄风大王想得也不是推卸责任,来个死无对证,而是出洞去找孙悟空为手下报仇。

单凭这一点,就比现在许多功劳要独享,责任全甩锅的领导们强太多。

莲花洞里的金角与银角,比黄风大王更体贴下属。

换作一般领导,看到两个手下被孙悟空骗走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不剥了他们的皮,至少也会让其立马收拾铺盖走人。

可金角虽然很生气,也只是骂了他们一句废物后就没了下文。

这样的好老板,宽容宽到没边了。

就连精细鬼和伶俐虫也是暗里欣喜:“造化!造化!打也不曾打,骂也不曾骂,却就饶了。”

这样宽宏大量的老板,我们一生当中若能碰到一位,那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有人可能会说金角银角本就是神仙中的低层人物,所以有同理心,不忍责罚跟随自己的小妖。

这话或许有道理,但我们再看红孩儿,他可是够狠了,把山神和土地整的“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

可这样一个狠人,对手下却照顾有加,在变作观音抓猪八戒的时候,还不忘说:“等我去把八戒赚将回来,装于袋内,蒸得稀烂,犒劳你们。”

你再看看现在某些领导,平日里恨不得把手下当牛马拼命使唤,到了发奖金的时候就装聋作哑,和红孩儿相比,不知差了多少个档次。

其他的妖王大多对手下很好,没见几个有爱耍官威的坏脾气。

通天河的鲤鱼精吃供品时被猪八戒筑了一钯子,逃回去后也不是责怪手下没搞好情报工作,而是叹息说道:“常年享毕,还带些余物与汝等受用,今日连我也不曾吃得。”

麒麟山獬豸洞的赛太岁听闻先锋被孙悟空打败后起了杀心,要灭了朱紫国,想的也是自己称帝,小妖们称臣,真是做到和手下有福同享的境界。

狮驼岭三妖抓到唐僧师徒,说的也是“把那四个和尚蒸熟,我兄弟们受用,各散一块儿与小的们吃,也教他个个长生。”

只可惜小钻风已经被孙悟空打死了,要不然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高兴地蹦起来。

就连那妖王当中实力不济的南山大王豹子精,也是和众多小妖一起商量吃唐僧的方法,全然没有独吞的心思。

由此我们看出,《西游记》中大多数妖王对手下都不差,基本上没有领导的架子。

这似乎成了妖族不成文的规定,即使是孙悟空也不例外。

当初他扰乱蟠桃会以后,同样也不忘把好吃好喝的带回花果山和猴子猴孙们一起分享。

这也难怪小妖们愿意为上司卖命,一出事都竞相出谋划策共渡难关。

毕竟在这世界上老板遍地走,但要碰到一个好领导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接下来我要特别说说黄狮精,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妖怪。

虽然这个妖怪有些好色,买东西却知道付钱而不是强抢。

这就很接地气了,主打一个买卖公平,平易近人。

后来发现一洞小妖被唐僧三个徒弟打死,他也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找九灵元圣帮忙报仇。

反观孙悟空请来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九头狮子时狮奴的表现:“一把挝住项毛,用拳着项上打彀百十”,就让人很是无语了。

这只能让人叹息,黄狮精对手下太仁厚了,神仙们却显得过于刻薄。

最后我再说说碧波潭那一难,受86版电视剧《西游记》影响,大家多对九头虫没好印象。

剧中那句“奔波儿灞,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的台词,简直是把其阴狠的无良老板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网友们都为此笑道:“他要是有除掉唐僧师徒的能力,你能使唤的动人家?驸马爷的位置还轮得到你做?”

这充分体现出辛辛苦苦打工一个月拿三千,老板却想你能把命搭到工作里的催命场景。

可实际上这属于杨洁导演的原创剧情,原著中的九头虫并没有那么坏。

相反,九头虫抓到猪八戒后说的是:“把这个和尚绑在那里,与我巡拦的小卒报仇!”

他并不因为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身份卑微就置之不理,同样也是个把下属放在心里的好老板。

所以我们小时候向往孙悟空这样的大英雄,长大以后更容易共情那些跑龙套的小妖。

当我们代入小妖视角来审视自己处境,每天朝九晚五却只能得到微薄工资的时候,谁不希望自己碰到《西游记》里那些妖王一样的领导昵?

因为在妖王手下当差,纵使你是一条没梦想的咸鱼,一个被大圣一棍子打死的废材,人家也不会嫌弃你。

跟着他们混,每天有酒可喝,有山可巡,做错事也不会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不用操心柴米油盐之类的琐事,岂不快哉!

这也正是《西游记》小说的优秀之处,你在书里看不到性格单薄的反派。

那些妖王和小妖纵使再坏也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沾了香火气之后,反派们才会让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变得更加精彩。

来源:战千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