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中年,白头发就像雨后春笋,一根接一根,镜子一照,心里咯噔一下。有些人一着急,就赶紧去染,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头皮也吃不消,染发剂的化学成分毕竟不是小菜一碟。
白头发越来越多,别急着去染,头发变白不只是“岁月的事”,吃对东西,有时候它还能悄悄黑回来。
人到中年,白头发就像雨后春笋,一根接一根,镜子一照,心里咯噔一下。有些人一着急,就赶紧去染,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头皮也吃不消,染发剂的化学成分毕竟不是小菜一碟。
其实,头发变白的原因不止是年纪,和身体里的一些“小机关”也有关系。头发里有种叫做黑色素细胞的“工人”,专门生产黑色素,让头发乌黑亮丽。
但这些“工人”也会“罢工”——一是岁数大了,二是身体里营养跟不上,三是长期压力大、睡不好。这就像一个工厂,既没原材料,又没人干活,当然产不出黑头发。
缺乏酪氨酸、铜、铁、维生素B族等营养元素,是黑发变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营养是黑色素合成的“砖头水泥”,没它们,头发只能干瘪发黄、早早变白。尤其是维生素B12,它就像黑发的“点火器”,一点没了,黑色素“机器”就启动不了。
讲到这儿,很多人就问,那到底该吃点啥?别急,这就说到重点了。一种常见又便宜的食物——黑芝麻,正是头发喜欢的“营养仓库”。
黑芝麻不光是以前老一辈常吃的养发食物,现代营养学也证实,它含有大量维生素E、亚油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头发的“根基”非常有好处。
别小看这小小一粒黑芝麻,它就像个“天然发廊”。里面的维生素E能改善头皮的血液循环,帮助毛囊更好地吸收营养。而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滋润头皮,减少干枯脱发,像是在头皮上铺了一层柔软的“保湿膜”。
黑芝麻里还富含铜元素,这玩意可不是铜臭味的“铜”,而是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钥匙”。铜含量不足,黑色素合成就像没油的车,发动不了。而芝麻的蛋白质和脂肪,又能提供头发生长所需的能量和“建筑材料”,配合得刚刚好。
当然,光靠吃黑芝麻也不是三天两头就能黑发如漆,得有点耐心。就像种树,播种、施肥、浇水,得一步一步来。有的人吃了一两个月就发现新长的头发不再那么白了,虽然不多,但这是身体在“悄悄回春”的信号。
但也别一口气吃太多,黑芝麻油性大,吃多了容易上火,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每天一小把,捣成糊加在粥里、拌饭、做成芝麻糊,都挺合适。营养吸收得好,身体才有底气慢慢修复色素细胞。
除了黑芝麻,还有些食物也值得摆上餐桌。比如富含维生素B族的粗粮、绿叶菜、豆类,这些是“辅助工人”,帮助黑色素“流水线”顺利运转。再比如动物肝脏、牡蛎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也是黑发必不可少的小帮手。
但说到底,吃对了是一方面,生活习惯也得给力。长期熬夜、情绪压抑、精神紧张,是白头发“催化剂”。这就像一辆好车,油加满了,方向盘还得握对,不然怎么也开不稳。
尤其不少中老年人,退休后压力少了,可晚睡成了习惯,电视一看就到半夜,早上又起得早,睡眠严重不够。
睡眠不足会让褪黑激素分泌紊乱,间接影响黑色素的合成。这不是吓唬人,是生理作用摆在那里。
再说心情,养头发这事儿,看似是头皮上的活,其实跟心里也有关系。情绪长期低落、郁闷、焦虑,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这对头发来说,就像老天爷不下雨,庄稼干得慌。所以常有人说,心宽一点,头发都亮一点,这话真不假。
当然,也有些人天生遗传因素,家里几代人都是早早白发,这种情况,靠饮食和生活调理,虽然不能像变魔术一样逆转,但也能起到减缓的作用。就像山路虽陡,走慢点也能轻松一些。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头皮的清洁和按摩。毛囊堵塞,就像水管被泥沙堵住,营养根本送不过去。每次洗头时,顺着头皮轻轻按摩几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活力,帮助黑色素细胞“打起精神”。
说到底,白发不是“天注定”,也不是只有染发一种路。从饮食到作息,从心情到护理,每一个小动作,都能帮头发一点小忙。黑芝麻只是其中一环,真正想让头发慢慢黑回来,还要靠一整套的“生活工程”。
生活里不是缺少黑发的机会,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头发会说话,它在告诉身体的状态。白发多了,不一定是老了,也可能是身子里有些营养“断了电”。只要找到开关,通一下电,头发也许还能“唱回老歌”。
一边吃着香喷喷的芝麻饭团,一边晒着日头,听邻居说起小时候满头黑发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慢慢来,头发也就慢慢黑了。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李志刚,黑发营养与代谢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8):614-618
[2]陈慧芳,维生素与头发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4):44-47
[3]王明,膳食铜锌比例与黑色素合成的关系[J].中国微量元素科学,2021,31(2):73-76
来源:大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