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革命李欣回忆万毅初到东北时的3.5千人经4个月发展到1.4万余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06:36 1

摘要: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李运昌到得最早,因为他在关内,一出关就是东北。山东八路军,我们到得是最早的。东北当时是三千里江山,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实在太重了。为使有限的部队发挥无限的作用,肖华前来给我们支队做动员。肖华当时受中央军委的委托,统率首先进入东北的山东部队。部队

10月3日,我们从平罗堡出发,向吉林方向前进。

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李运昌到得最早,因为他在关内,一出关就是东北。山东八路军,我们到得是最早的。东北当时是三千里江山,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实在太重了。为使有限的部队发挥无限的作用,肖华前来给我们支队做动员。肖华当时受中央军委的委托,统率首先进入东北的山东部队。部队集合在村外的晒谷场上,肖华兴致勃勃地走到队伍面前。他说,你们即将向抚顺、吉林、长春进军,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东北广大地区的人民群众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望着你们,等待着你们。你们要不辞辛苦,不怕疲劳,勇敢战斗,去迎接胜利!你们去开辟广大新区,要肩负起更大更重的担子。

你们不仅要打好仗,还要建立好人民的政权。到那时你们中间有些人要去当区长、当县长。干部不够怎么办?要大胆提拔,炊事员也可以当县长!炊事员不是比那些汉奸好吗?虽然文化不高,也没领导能力,但忠实可靠。你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你们都是老战士,你们有很高的觉悟,你们是革命的骨干,人民群众需要你们,他们将热烈地欢迎你们!一席话,把大家的劲头鼓得足足的。这时,口号声此伏彼起,歌声响彻长空,人们的情绪像煮沸的开水,顿时沸腾起来。

10月4日,在开拔途中,我们派出一个大队突然袭击沈阳东大营,赶走了伪军。进入东大营一看,日本丢下很多的武器装备。我们不仅换上日式武器装备,而且从身上穿的衣服到鞋子、袜子全换了。衣服、鞋子、帽子,只要有用的,可以随便拿,因为是敌人丢下的。

我是南方人,没到过东北,不知道东北多么冷,所以我看哪个轻巧拿哪个,拿的帽子比较单薄,拿的鞋子就是普通的胶底鞋,穿着软和。支队长彭景文拿了一副挡风镜,拿了一双很厚的带毛的靴子,还有一顶很厚的大皮帽。他没有告诉我拿什么好,还开玩笑管我们叫“南蛮子”。

在沈阳,东北挺进纵队兵分两路:一中队为右路,由纵队直接掌控,沿沈吉线,经抚顺、清原,奔吉林方向挺进;二中队为左路,先期到达的一、二大队在沈阳东大营待命,待三大队到达后,先进军铁岭、法库,继沿中长路,向长春方向前进。

10月6日,一中队打着红旗,精神抖擞地踏上征程。行至沈阳东50公里处的荒地沟时,发现有国民党地下军300多人经常在那里烧杀掠抢,决定由二大队夜袭该敌。战斗于9日夜打响,经过一夜激战,不仅消灭了这股敌人,缴获也很丰厚,部队士气非常高涨。

战后,经过两天休整,10月11日部队继续向抚顺方向前进。在离抚顺不远,苏军驻沈阳的卫戍司令坐着一辆汽车经过我们队伍旁边,他停下车来,要找我们领导人谈话。万毅过去了,他穿的一双鞋是布鞋,前面已经开了口,这位卫戍司令问他:“你们要上哪儿去?”万毅说:“我们第一步要到吉林。”

他说,“凭你这双鞋,你能到吉林吗?”万毅说:“这你可以放心,没有鞋,光脚,我也能走到!”苏军少将翘着大拇指说:“哈拉硕,好!”

一中队在抚顺停了一天,因与苏联红军没有交涉到火车,便继续步行前进,到营盘才坐上火车,到达清原。我们八路军的传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所以纵队政治部就派李惟一他们去访问当地的一些开明绅士,把他们请出来,建立了一个参议会,民选一个县长,这是我们建立的第一个东北民主政权。日本帝国主义是打败了,但是伪满洲国的队伍还在,到处都是伪军。清原的伪军名义上是被李运昌收编了,实际上只是给他一个头衔,他们还是伪军那一套。有一个团长请我们去吃饭,我们从中了解了情况。对伪军,我们慢慢进行改造,把头领换掉,兵还是好兵,“兵随将转,草随风倒”。这样一来,队伍扩大了,枪也有了。那些头领怎么办?

开始他们很生气,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是投诚的,还得给他们安排工作,就说:“好吧,你去当担架队长,你去组织民夫,抬担架。”化消极作用为积极作用。我后来还碰到那个团长,他成了担架队的队长,没有伪军的架子了。

当时,东北的问题非常复杂。国际上,除了日本撤走留下的伪军、伪政权等一系列问题,还有苏联红军带来的问题。当时苏联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有协议是不能支持八路军的,按他们的规定不能给我们武器。为了从苏联红军手里搞武器,我们就抓住老毛子爱喝烧酒的特点,买来烧酒请他们喝,喝到高兴的时候就说:“哎,你把你们的仓库钥匙给我们。”他给了我们钥匙,我们打开仓库拿了好多枪。朝鲜问题也属于国际问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周保中的抗日联军里面就有朝鲜的部队,朝鲜义勇军,金日成就是其中一个领袖人物,当时他是周保中手下的一个营长。那时候我们部队扩大,也收容了一支李红光支队,全部是朝鲜人,一个汉族人也没有。这个部队非常好,遵守纪律,没有一个逃亡的,非常抱团。

国内问题,有的打着抗日联军的旗号,实际上干的是土匪的勾当;国民党的叫嚣就更严重了。我们刚到东北的时候,城市里都有收音机,每天广播的都是国民党中央社的消息,局面非常复杂。

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地方敲门,老百姓从门缝里往外看看,才把门打开,我说,你怎么等半天才开门?她说我看看是大鼻子还是小鼻子。如果是小鼻子我就开,大鼻子我就溜了。

那位大嫂是女扮男装,在屋里还戴着礼帽,把裤腿裹起来,穿着男人的衣服。我看她不像男的,就问为什么这身打扮,她说是为了对付大鼻子。因为当时苏联红军纪律不好,她们不得已而为之。

10月30日前后,我们从清原出发,途经梅河口时遇到了钉子。梅河口是海龙县的一条街,街内铁路四通八达,有沈吉铁路、四梅铁路、梅集铁路,历史上就有“火车好坐,梅河口难过,不是抢钱,就是挤货”的顺口溜。1945年9月,伪铁路警护队队长王连(有说是赵小胡子)借冀热辽军区在梅河口招兵之机混了进去,并被委任为三营三连连长。当新兵开往清原集中时又将原班人马带出,与伪军、伪警察、铁路警护队共约400人组成“地下军”,打着国民党的旗号,窃据了梅河口,扬言:“在伪满做事是曲线救国,现在应当正统继位,要出来收拾天下。什么七路八路,要到梅河站脚,比登天还又佳。”气焰十分嚣张。

我们从清源进入海龙县山城镇,在黑山头车站下车后改为步行,在夜幕掩护下摸到梅河口,晚上11时,对“地下军”发起了攻击。由于是夜间作战,地形道路又不熟悉,进展很不顺利,战斗到次日凌晨4点多,解决了除车站以外的敌人。此时东方已开始发白,经过观察才发现敌人不仅有车站周围的房屋作依托,而且车站前方还有一个水泥大碉堡,敌人以一个排的兵力坚守。我军立即请求炮火助战,炮弹连续射入敌阵,敌人火力顿时减弱。经过一阵激烈的枪战之后,迫使敌人无条件投降。梅河口这一东满枢纽被攻克,为日后开辟东满,支援南满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梅河口第一次解放后,东北挺进纵队留下一批干部,接管了一些重要部门,1945年10月31日,成立了海龙县民主政府,隶属于辽北省。和万毅一起过来的东北军干部王大伦任海龙县县长,孙鲁光担任梅河口车站站长。

就在海龙县民主政府成立的当天,中共中央决定,进入东北的部队与东北人民自卫军(原东北抗日联军)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为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为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为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为第二参谋长。我们东北挺进纵队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七纵队,并兼辽吉军区。万毅为第七纵队兼辽吉军区司令员。

我们在梅河口刚打完这一仗,车站上住了我们一支部队,我们一个大队政委赵欣突然听到电话铃声,那时候电话还是畅通的,拿起电话一听,是通化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刘西元打来的。刘西元当时没有兵,是只身一人前去通化的。结果得到信息,日伪残余势力要进攻通化,他心急如焚,听说梅河口来了八路军,就试着打电话,正好碰到赵欣接了这个电话:“我们这里情况紧急,希望你们赶快来援救我们,要不然我们就完蛋了。”

我们立即把部队集合起来,部队上车之后就向通化方向开去。走到一个叫驼脊岭的高坡,火车烧的煤不够,想法找煤,也找不到,后来梅河口又发了一个火车头来,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力气还是不够。后来我们不到2000人的队伍,全部下车推车,硬把火车连推带拥,越过了驼脊岭。过去有一句谚语:“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这次我们硬是连火车头加上人力把火车推过了驼脊岭。

我们赶到通化,立即投入战斗,把敌人追到四道江,通化才得到安定。

那时候苏联红军也有个别的在通化,但他们都是一两个人,无能为力。

我们完成任务后,不能滞留在通化,继续向吉林方向前进。到年关附近,土匪、伪军又联合起来,第二次向通化进攻。这一次依靠李红光支队把他们击溃了。

我们再继续走,当时东北有一些比较大的城市:西安(今辽源)、东丰、西丰,我们走到西安以后又停留下来。当地还有朝鲜族,我们也和朝鲜族的人联系。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所以给我们组织欢迎会,演出朝鲜的舞蹈,穿着齐胸脯的大裙子,打着一头小一头大的鼓,战士们感到很新鲜。

这时候接到通知,要我们到长春去接收这座大城市。那时国民党的部队还在船上,还在路上,他派飞机运了一个师空降到吉林、长春。当时,长春是伪满洲国的首都,被红军占领以后,他们按照苏联的方式建立了吉林苏维埃政权,让抗日联军总司令周保中当苏维埃的主席。原来东北地下党干不下去的时候就往苏联跑,周保中是抗日联军的总司令,最后在东北站不住了,带了700多个人越境逃到苏联,苏联把他编成一个旅,留在苏联,给他一个少将军衔。苏军反攻东北的时候,这些“中国老毛子”都成了苏联红军的向导。我们到东北见到好多苏联红军里有像中国人的,歪戴船形帽,但会说中国话,闹了半天都是义勇军。周保中就随着苏联红军回到了吉林。周保中这个时候跟我们二中队打招呼,说是国民党派了姜鹏飞一个师,要空降。因为当时国民党和苏联有协定,所有的城市只能交给国民党军队,不能交给八路军,所以他说:“你们可以换成警察的衣服,这样混进来,空降下来以后把他们解决了,就可以控制长春了。”我们从吉林就又赶到了长春,在长春郊外等消息,后来又传来消息说:“不行了。”

长春苏军总司令是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他发现了,把周保中找去训了一顿:“你还是省苏维埃主席,我看你去当个村苏维埃主席算了!你搞这一套,你骗得了我啊?”苏军也有情报人员。周保中传过话来说:“不行了,这个计划告吹了,你们还是回到吉林那一带去发展。”

这时候我们只有听他的命令了,因为他是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副总司令,我们进去还不能说是八路军。我们又回到西安、东丰一线。曾经在桦甸住过一段时间,因为那里有金矿,我们要去控制金矿。地方党政建立以后,我们把金矿交给了当时的地方县委书记刘俊秀。因为除了我们部队进去以外,延安也派了大批的党政人员进入东北,这时候先后到达,地方党政也慢慢建立起来了。

纵队在这个阶段行动中一面剿匪一面扩兵,实力大大加强。一、二两个支队于12月上旬分别在驻地进行改编。一中队3个大队整编为一、二两个团。一团由一大队和三大队的两个连组成,二团由二大队及三大队的两个连组成。二中队3个大队合编成四、五两团,一、三大队为四团,原二大队称五团。全纵队人数约8000余人。

武器装备的补给也比较顺利,我们早就预计到这种情况,所以在渡海以前把所有的重武器给许世友留下了,只带了轻武器。到东北很快就收集了很多,不是一下子搞的,而是左面搞一点,右面搞一点,开始我们只找到一门山炮,到国民党进攻时我们已经有了炮兵营了。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奉命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我们纵队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原一中队改称为19旅,下辖三个团:原一团为55团;二团为56团;由24旅编给我纵队的69团为57团。原二中队改称为20旅,原四、五团合编为58团;由辽宁省军区拨给我纵队的保安三旅改编为59团;60团由西安县(现辽源市)保安团组成。我升任19旅旅政治部主任。

东北挺进队从山东到东北后的近4个月时间,连续转战于南起沈阳,北至吉林、长春,东起通化,西至法库等广大地区,克服了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武器弹药缺乏等多种困难,经历大小战斗27次,取得毙、伤匪1787名,俘匪3935名的重大战果,解放了辽吉两省交界处的广大地区,派出干部参加或协助地方建立了民主政权。在连续行军作战中,部队始终坚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土作方针,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许多青年踊跃参军,部队实力不断增长,由初到东北时的3500余人,到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时,已发展到1.4万余人,武器装备也大有改善。经过不断的战斗锻炼,挺进纵队的军事素质,后勤保障,特别是政治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挺进纵队基本上完成了中共中央东北局给予的任务,剿灭了指定地区的匪患,站稳了脚跟,安定了后方,为随后粉碎国民党正规军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来源:白马茶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