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中正这一生,实在算不上平顺。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有人骂他是祸国殃民。反正,人活着,总是有人记得他的好,也有人盯着他的错。有意思的是,权力走到山巅,风光无限,但关于家人、关于自己小时候,蒋中正到底是怎么过来的,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蒋中正这一生,实在算不上平顺。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有人骂他是祸国殃民。反正,人活着,总是有人记得他的好,也有人盯着他的错。有意思的是,权力走到山巅,风光无限,但关于家人、关于自己小时候,蒋中正到底是怎么过来的,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回头看看蒋家,从头讲起,那是有点像一锅老火汤,表面平静,里面却藏着不少故事。蒋中正的父亲叫蒋肇聪,晚年照的那张相片,要不是说出来,路人都认不出他就是未来那个大人物的爹。老蒋家祖上其实也没有多高的官位,大多靠手艺和精明过日子。蒋肇聪,早年念过书,会捧起四书五经来炫两句,性子细腻,为人处事很有一套。二十来岁,接下了爹留下来的盐铺,叫玉泰——其实,不止做盐,还卖酒、石灰,杂七杂八的生意掺着干。店里伙计五六个,生意没到暴富,但日子踏实过得去。
据说,蒋肇聪精明到反让人有点怕。村里给他起个外号,叫“埠头黄鳝”。你想啊,黄鳝容易溜,抓不住,他也一样,别人想占他便宜总没成功。生意之外,蒋还有三十来亩田地,村中的十甲户之一。土地多了在乡里自然有些发言权,谁家有个琐事,请他去调解,他也不会推脱。
但蒋肇聪的命运,和许多旧时代的小老板一样,绕不开女人和家事。他前后娶了三房妻子——原配徐氏过世得早,给生了蒋介卿这个大儿子。又娶了孙氏,也熬不过两年,走了,还没留下孩子。家里没女主人打理再加上接连丧妻,蒋肇聪有些心灰,白天干活,晚上闷头苦想,都不知下一步怎么走。
这时候店里伙计王贤东来了点主意。他有个堂妹,王采玉,年纪合适,家里条件倒也不差。王采玉的人生可比电视剧还跌宕。父亲王有则年轻时精明能干,靠垦荒养活一家,但也难免家道中落。采玉兄弟不是疯疯癫癫就是好赌,日子全靠她明针细线硬撑。好不容易出嫁到竺家,头年还和丈夫算幸福,小家过得虽不富贵,也足温馨。不巧天有不测风云,孩子刚长牙就夭折,家里连着办丧事。丈夫脾气暴躁,本来还算能忍忍,等到霍乱一来,人一下没了,王采玉活生生变成了寡妇。
那些年,一个妇女寡居,日子真不是闹着玩的。王采玉琢磨着索性看淡红尘,动了出家的念头。她头发还没剃,母亲就忧心忡忡,劝她再三,最后只得让她在庵里清心寡欲,找点内心安慰。谁料不到两年,堂哥再度“出马”,做媒牵线,要她下庵还俗。乡里乡亲劝得热闹,王采玉心软了,最后在1886年嫁给了蒋肇聪。
这一嫁不知是福是祸。王采玉为蒋家连生四胎,三个成活,只是小儿子蒋瑞青和小闺女蒋瑞菊都夭折,福气似乎总是难圆满。话说回来,能把蒋家撑住,妇道人家要的还是日子安稳——谁家能想明天有个蒋中正?估计她那时候只想着锅里有饭,孩子有书读就是天大好事。
蒋中正小时候在家,调皮捣蛋,爹疼他,爷爷宠他。但好的流年总短暂,蒋家老人相继离世,蒋家分产,王采玉和蒋中正分到的财产其实不多。更糟的是,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跟他们母子俩关系冰冷,家里时常是沉默得让人打寒战。
到蒋中正婚事的时候,王采玉做主,找来毛福梅这门亲。毛家一看蒋家条件不错,也算门当户对。谁知结婚后,一个十四,一个十九,毛福梅在家等着做媳妇,蒋中正整天琢磨外面的世界,心不在焉,夫妻俩成了有名的“聚少离多”。你说这婚姻,没感情基础,生生被家长和风俗拍板定下了。后来蒋中正更是出门求学,当了大人物之后,一纸日记里还写“见毛氏而心惊”,这话若给如今的小夫妻看,估计也要挤眉弄眼,酸楚多半心里都懂。
毛福梅一直等啊等,直到九年后,在王采玉催促下才生了蒋经国。这个男孩成了她的安身之本,外头风雨再大,总得有个能握紧的手。蒋中正做了高官,身边女人也多了起来——先是姚冶诚,后又陈洁如,最后宋美龄来了,成了众所周知的一段轰轰烈烈。
真正让人唏嘘的是,蒋中正和毛福梅的婚姻摊开了讲。有意思的是,他为了娶宋美龄,亲自跑回乡下要和毛福梅离婚。毛福梅死活不肯,家里请来舅父母一顿劝。最后的收场倒也体面——虽然离了,毛福梅还是留在老宅,族中大事依然找她出面。这种“表面离了,实际上还是一家人”的做法,实在是不多见。
再说王采玉,1921年病逝,蒋中正悲痛,并不是客套话。人这一辈子,走到哪里,最动心的还是家里这些柴米油盐、冷暖悲欢。蒋经国成年后折腾去了苏联,十二年杳无音信,母亲毛福梅苦苦念佛,只盼儿子安好。直到1937年蒋经国带着媳妇回到溪口,毛福梅见了孙子,笑着掉泪。据说她专门补办了场中式婚礼,总是觉得,习俗不能乱,老家才有底气。
但幸福时日太短。1939年溪口轰炸,毛福梅就此遇难。蒋经国闻讯赶回,抱着母亲的尸体痛哭,血书“以血洗血”,发誓报仇。可狠心的是,这誓言最后也没能兑现,家国变局,人力微薄。
故事说到这,终究回到了头。多年以后,父子俩衣锦离乡,临走前最后一次回到溪口,祭拜王采玉的坟。后来时移世易,蒋家人在外漂泊,蒋中正也在1975年撒手人寰,蒋经国1988年也走了。而蒋经国的儿子蒋孝勇说,他这一辈子还有个执念——总希望有朝一日,能让父亲、祖父葬回老家。
讲到这里,家族的故事好像说完了,又没说完。那些年,房子院子里有过多少争吵和哭声,谁记得清?政治风浪都吹过去了,最终还是剩下老宅旁的一座坟。到底,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谁能数得明白?权力、亲情、不得已,搅一锅,总会有人苦,有人笑,有人把心事掖在嘴边一辈子都没说出口。
我们拿着前人的照片和遗物回望,蒋家三代,都是算得清天下事,却难算家中情。人终究活在当下,最后还是归于泥土,谁又能说谁对谁错呢?
来源:聪明晚风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