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SCO GI会议上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ERAS(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实践。摘要:与对照组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相比,O+Y方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3.7个月 vs 20.6个月(HR=0.79);客观缓解率(ORR)为36% vs 1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0.4个月 vs 12.9个月。
III期CheckMate 9DW研究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O+Y方案)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的显著生存获益。
与对照组仑伐替尼或索拉非尼相比,O+Y方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3.7个月 vs 20.6个月(HR=0.79);客观缓解率(ORR)为36% vs 1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30.4个月 vs 12.9个月。
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帮助活化的T细胞更有效地攻击肿瘤细胞。该方案一旦起效,疗效维持时间较长,展现出“长拖尾效应”。
总体可控,大部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1-2级,但需注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管理。
HIMALAYA研究也显示了STRIDE方案(PD-L1抗体和CTLA-4单抗联合)令人鼓舞的长期生存数据,其五年总生存率达到19.6%。
CARES-310研究的最终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双艾”方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的长期生存优势,中位OS达23.8个月,近四成患者生存时间超过3年。 其协同机制在于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能抑制VEGFR信号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增强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
显示TACE联合“双艾”方案对比单纯TACE,显著延长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8个月 vs 3.2个月,HR=0.34),ORR也大幅提高(65% vs 29%)。这为转化治疗(将不可切除的肿瘤降期变为可切除)提供了新机遇。
TACE引起肿瘤缺血坏死,释放肿瘤抗原,可能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与免疫治疗形成协同。
张宁宁教授团队的国际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显示,TACE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TACE-Atezo-Bev)对比Atezo-Bev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OS和PFS(mOS: 26.8 vs. 14.9个月;mPFS: 16.0 vs. 6.5个月),且毒性可控。
该研究还提示,联合治疗模式在合并门静脉高压、肝外转移或Child-Pugh B级的患者中仍能显著获益。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功能组合抗体——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同时靶向PD-1和CTLA-4)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HCC的DUBHE-H-106研究(Ib/II期)也显示出鼓舞人心的疗效(ORR 43%, DCR 81%)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许多研究(如CARES-005和DUBHE-H-106)入组的中国患者HBV感染率高,其结果为我国晚期HCC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直接的参考。
2 ERAS的临床实践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旨在减少手术应激和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其核心原则涵盖围手术期管理的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多模式策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基于《NEJM循证》综述梳理的ERAS关键措施及其循证依据:
| 核心措施 | 关键要点 | 循证依据与注意事项 | | 缩短术前禁食 | 清液体可术前2小时饮用 | 减轻口渴、恶心呕吐,未增加误吸风险;使用GLP-1激动剂或胃轻瘫者除外 | | 多模式镇痛 | 优先采用非阿片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NSAIDs)、区域阻滞技术 | 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副作用(如镇静、便秘、呼吸抑制) | | 微创手术 | 优先选择腹腔镜等微创技术 | 减少创伤、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需权衡医生经验、手术时间及费用 | | 术中体温保护 | 使用加温装置(如暖风机、加温输液)维持正常核心体温 | 避免低体温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风险增加 |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 根据动态监测指标(如心输出量)精细化液体管理 | 避免容量过负荷(肺水肿)或不足(急性肾损伤) | | 避免常规放置引流 |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如腹腔引流、鼻胃管、导尿管) | 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早期活动;复杂上消化道手术等特殊情况除外 | | 术后早期进食 | 术后24小时内开始经口进食 | 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下消化道手术证据充分 | |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 鼓励术后第一天开始下床活动 | 预防肌肉萎缩、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 |
避免了开胸创伤,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第7天开放流质饮食。
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第1-2天下床活动,第3-6天恢复流质饮食,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这些实践体现了微创技术与ERAS理念深度融合的优势,通过减轻手术创伤、优化围术期管理,实现患者快速康复。
2.3 “无管化”(Tubeless)胸外科手术“无管化”微创手术是ERAS理念的进一步发展,旨在避免使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导尿管等。例如在胸腔镜肺手术中,采用喉罩通气+区域神经阻滞,患者在浅麻醉、自主呼吸下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缩短,甚至可自行走回病房,体验大幅提升。
对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外科操作空间更小,需更娴熟;麻醉管理需更精细,并做好应急准备。
强调限制性液体策略 combined with hemodynamic monitoring的重要性,以维持组织灌注的同时,减少心肺并发症风险。
虽然ASCO GI主要聚焦内科治疗,但晚期肝癌的系统治疗与ERAS理念在外科领域的实践存在深刻的关联和协同价值。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irAEs、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等)。ERAS中的多模式镇痛、精细化液体管理等原则,同样有助于优化这些患者的支持治疗,维持其生活质量,保证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ERAS强调的营养支持、早期活动等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体能状态(PS评分),使其更能耐受抗肿瘤治疗, potentially 从治疗中获益更多。
联合治疗通常意味着毒副作用风险的增加,需要医生团队仔细监测和积极管理。
许多新型治疗方案费用高昂,如何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医保覆盖是一个现实问题。
ERAS实施的障碍:ERAS的成功实施需要多学科团队(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的紧密协作和观念转变,对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和执行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未来的研究将更加侧重于个体化精准治疗,旨在为不同特征的患者找到最匹配的高效低毒方案。同时,深化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支持治疗(如ERAS)的整合,将是提升肝癌患者整体生存获益的重要方向。2025年ASCO GI会议上公布的晚期肝癌一线治疗进展,标志着“组合拳”模式(双免疫联合、靶免联合、介入联合系统治疗)不断成熟,为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转化手术机会。与此同时,ERAS理念在外科领域的深入实践,特别是微创技术和“无管化”趋势,通过与多模式镇痛、精细化液体管理等措施结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和就医体验。晚期肝癌的有效系统治疗与优化围术期管理的ERAS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肝癌治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最终目标是让患者不仅活得更长,还能活得更好。来源:eric2884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