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红军早期的阅兵,首次由毛泽东、朱德等37位领袖检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21:50 2

摘要: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你知道红军举行了哪些阅兵式吗?他们在这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舍生忘死,打出了许多漂亮的胜仗。哪怕是烽火连天,他们的阅兵仪式仍然搞得气势如虹。

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你知道红军举行了哪些阅兵式吗?他们在这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舍生忘死,打出了许多漂亮的胜仗。哪怕是烽火连天,他们的阅兵仪式仍然搞得气势如虹。

1931年11月7日清晨,天还没亮,瑞金叶坪村的樟树林旁,4000多名红军官兵整齐列队。毛泽东、朱德等37位领导人登上简易检阅台,此时远处突然响起爆炸声:4架敌机正在轰炸一公里外的假会场。

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的场景。在真实的战争环境下,人民军队举行了历史上首次阅兵式,一批批红军方队抬着炮、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

其实在1945年前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举行了多次阅兵式。这些阅兵不仅展示了军威,更是一种信念的宣示抗战决心的表达

图片取材网络

抗战胜利前举行的我党军队阅兵式,目前明确记载的有这三场:1931年瑞金阅兵、1933年瑞金八一阅兵和1944年延安阅兵。

这些阅兵式不是在和平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间隙举行。条件简陋,但庄严隆重;装备简陋,但士气高昂。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举行大规模阅兵,庆祝政府成立。场地选在瑞金县叶坪村一片草地上。

为应对敌机空袭,红军在距叶坪村一公里左右的地方设置了假会场:“检阅台”高大宽阔,绑满松枝,四周彩旗飘舞,还布置了30多挺防空机枪。

真正的检阅台背依樟树林搭建,横梁贴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红军阅兵台”会标,后幕悬挂马克思、列宁画像,两侧是工农红军军旗。

参阅部队有红一方面军主力、闽赣军区地方武装、赤卫队等约4000余人。

图片取材网络

这天上午,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陈毅等37位大会主席团成员登上检阅台。朱德总司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今天正式成立!”

随后,叶剑英、王稼祥陪同主席团骑马检阅部队。列队整齐的官兵向中央首长行注目礼,毛泽东、朱德等人不时微笑着挥手致意。

1933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城南大操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6周年。

阅兵首长是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周恩来(兼任中革军委副主席)担任,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项英(中革军委代理主席)等人骑马检阅部队。阅兵指挥员由红2师师长徐彦刚担任。

参阅部队有红一军团、红军大学、中央警卫营约8000人。检阅后,周恩来在训词中第一次提出“正规化建军”口号:“我们要从游击军走向正规军,从游击战走向运动战!”项英致辞并带领受阅部队宣读红军誓词。

军委领导人向红军学校和红军各部队授旗,向功勋卓着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最后举行了分列式,红军受阅部队在战旗的引领下,抬着炮、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

这次阅兵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阅兵奠定了基础。

1944年11月1日上午,在延安东关飞机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王震的陪同下,检阅了南下支队全体指战员。

参阅部队有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中央警备团、抗大学员、边区自卫军等共7000余人。

图片取材网络

受阅部队穿着崭新的灰色棉军装,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接受中央领导同志检阅。毛泽东在阅兵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勉励南下支队:“到敌人后方去插旗帜,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王震带领全体指战员向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庄严宣誓:“紧密团结,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用我们的血和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1月9日,南下支队离开延安南征,毛泽东、朱德在王震的陪同下,在延安机场再一次检阅了南下支队。约三个月后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大悟山,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这场阅兵最动人之处是“没有归程设定”。检阅结束直接开赴前线。

当年的阅兵条件极其简陋。1931年瑞金阅兵时,受阅部队大都是从各部队抽调的4000余名官兵,编排成20余个方队。

训练只有为期一周的抬炮持枪、队列正步等内容。而且还要时刻警惕敌人飞机的袭扰,部队在远处的山头设监视哨,发现敌机立即鸣枪示警,受阅部队迅速进入林中隐蔽。

受阅装备更是五花八门:平射炮方队是两匹马拉一门大炮,四门一排,共十排;重机枪方队是四名战士抬一挺水压重机枪,四挺一排,共十排;还有100名战士每人竖抱轻机枪组成的轻机枪方队。

但这些简陋的装备和条件,恰恰彰显了人民军队不畏强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抗战胜利前的阅兵虽然规模有限,但它们已经在确立人民军队的阅兵传统和精神内涵。

这些阅兵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和士气。1931年阅兵时,红军已在前期的系列军事斗争中接连取得重要胜利,部队战斗力显著提升,全军上下军威赫赫、士气高昂。

图片取材网络

这些阅兵宣示了人民军队的坚定信念。每次阅兵都是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宣誓,如1944年南下支队全体指战员的庄严宣誓。

这些阅兵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抗战决心。1944年阅兵目的是为南下抗日送行,毛泽东勉励南下支队“到敌人后方去插旗帜,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这些阅兵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31年阅兵后,毛泽东主持隆重的授旗、颁奖仪式,授予工农红军第一军等10个军团奖旗,向彭德怀、王稼祥、方志敏徐向前等8人颁发奖章。

今日的天安门广场,新型坦克、导弹和战机在阅兵式中亮相。受阅官兵平均身高精确到厘米,步幅严格控制在75厘米,摆头角度要求45度整,排面整齐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

但回望抗战前的阅兵:马拉大炮,战士扛机枪,用假会场迷惑敌机。这些简陋而隆重的阅兵,同今日的盛况一样震撼人心。

如今九三阅兵训练场上,我们新中国的解放军战士拿着更优良的装备,展现出新的面貌。因为我们的抗日先辈们曾在抗战日记写过:宁可战死,绝不低头。今天我们用队列告诉先辈,这盛世如您所愿。

图片取材网络

这盛世,始于90多年前瑞金叶坪村的那个清晨,始于延安机场上的那次出征。

资料来源:《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周恩来军事文选》第一卷等相关资料

来源:忆往昔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