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降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的灯光依然明亮。林医生面前坐着一位年轻女性,她叫小雨,是一名空乘人员。当检测结果显示HIV阳性时,小雨的世界瞬间崩塌。她不断摇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声音颤抖地问道:"我怎么会感染艾滋病?我没有不洁性行为,我很注意个人卫生啊。"
夜幕降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的灯光依然明亮。林医生面前坐着一位年轻女性,她叫小雨,是一名空乘人员。当检测结果显示HIV阳性时,小雨的世界瞬间崩塌。她不断摇头,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声音颤抖地问道:"我怎么会感染艾滋病?我没有不洁性行为,我很注意个人卫生啊。"
林医生递过纸巾,轻声安慰着这位28岁的年轻女性。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小雨,平日里光鲜亮丽,谁能想到她会与这个疾病扯上关系。艾滋病,这个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如今虽然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然是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生活习惯,林医生发现小雨对艾滋病的认知存在严重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她的防护意识,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误区一:艾滋病只会发生在特殊人群身上
小雨坦言,她一直认为艾滋病是"特殊人群"才会得的疾病,与自己这样的"普通人"毫无关系。这种认知让她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放松了警惕。艾滋病并不会选择感染对象,它只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
艾滋病不分职业,不分身份,更不分地域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800万人感染HIV,其中包括各行各业的普通人。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所谓的"特殊人群"并无必然联系。
小雨经常出差,半年前曾与一位相识不久的男性发生了关系,虽然使用了安全套,但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安全套破损。她当时并未在意,只是服用了紧急避孕药,认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是预防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必须全程正确使用才能发挥保护作用。
误区二:HIV感染就等于已经患上艾滋病
当林医生告知小雨她是HIV阳性而非艾滋病患者时,小雨一脸困惑。林医生耐心解释:HIV感染与艾滋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HIV感染是指体内检测到HIV病毒,而艾滋病则是HIV感染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出现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晚期阶段。
从HIV感染到发展为艾滋病,这个过程可能需要8-10年甚至更长时间
"现在的抗病毒治疗非常有效,早期发现HIV感染并及时治疗,大多数感染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寿命也接近普通人。"林医生的话让小雨看到了希望。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95%以上可以将病毒控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大大降低了传染性,也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HIV感染的关键,而定期检测则是早发现的前提。
误区三:日常接触可能传播HIV
"我是不是不能再做空姐了?会不会传染给其他人?"小雨担忧地问。
这是许多HIV感染者面临的困惑。HIV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共用餐具、同住一室、蚊虫叮咬等日常接触传播。HIV是一种相对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很快就会失去活性。
HIV传播需要特定条件,日常社交接触不构成传播风险
林医生告诉小雨,她完全可以继续自己的工作和正常生活,只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并在性行为中采取保护措施。抗病毒治疗不仅能保护患者自身健康,还能有效阻断HIV传播,这就是所谓的"治疗即预防"策略。
走出医生办公室,小雨的脸上不再全是绝望。她明白,HIV感染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健康状况。科学认知和规范治疗,可以让她继续追逐蓝天的梦想。
林医生注视着小雨离去的背影,思绪万千。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公众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和偏见。每年约有5万中国人新发HIV感染,其中不乏像小雨这样的普通人。
科学防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性教育的普及、安全套的推广、高危行为后的暴露前/后预防、定期检测等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控制HIV的传播。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才能战胜恐惧
三个月后,小雨回到了工作岗位。抗病毒治疗使她体内的HIV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她现在成了航空公司HIV防治知识的义务宣传员,用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人重视防护。
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偏见。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疾病,以人道的精神关爱患者,艾滋病将不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
知识是最好的疫苗,希望小雨的故事能为更多人敲响警钟:远离认知误区,科学防护HIV,让生命继续在蓝天下翱翔。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疾病认知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屏障
艾滋病预防不只是医疗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只有当每个人都了解HIV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才能真正构建起抵御疾病的坚固防线。
小雨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千千万万HIV感染者的生活一样,带着希望前行,不再被疾病定义人生。
艾滋病防治是一场全民战役,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防治知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 王韧,陈曦.《HIV感染者/AIDS患者规范化管理与治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4.
来源:曹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