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部分息肉则有癌变可能。胆囊息肉主要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都属于胆固醇性息肉,癌变几率低,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随访检查即可。但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高,当患者符合以下几种
“守护健康,从我做起”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
重庆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温馨提醒: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第195期—
01【健康快递】体检报告上的息肉是什么?需要做手术吗?
体检报告上,有时会出现息肉等字眼,毕竟是身体内长了一些“多余”的东西,心中难免忐忑。那需要做手术吗?一起来了解。
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部分息肉则有癌变可能。胆囊息肉主要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都属于胆固醇性息肉,癌变几率低,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随访检查即可。但腺瘤性息肉癌变几率高,当患者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时,应高度警惕胆囊息肉癌变的可能:胆囊息肉比较大,超过1厘米;胆囊息肉基底较宽;单发息肉,也就是只有1个胆囊息肉;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息肉短期内增长较快;合并了其他胆囊疾病,比如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具有胆囊癌家族史。以上这些患者,建议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息肉发生呢?首先要规律、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多摄入膳食纤维,少食用高脂食物,戒烟限酒。每年还要定期进行体检,通过B超等检查方式,检查体内是否有息肉出现,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尤其要注意。
医生提醒:息肉切除后,存在复发概率,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复发概率较高,需要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
02【健康驿站】晚餐最好别吃得太晚、太多
你的晚餐时间一般是几点?因为工作忙碌,不少人吃晚饭的时间较晚。还有很多人会选择在晚餐时“吃点好的”,安慰辛苦了一天的自己。不过,晚餐最好别吃得太晚、太多。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进食晚的人,血糖升高的幅度要明显大于早进食者;吃得晚并且晚餐吃得多,更容易损伤血糖。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能更早地吃完晚餐,并且把更多热量安排在白天,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风险。
晚餐吃得晚,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会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引发胃肠疾病。胃的排空时间通常为进食后2—4小时,如果晚餐过晚,胃内食物未完全排空就进入睡眠状态,会导致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还有损伤胃黏膜的风险。其次会干扰代谢节律,诱发肥胖与慢性代谢病。人体的代谢活动受生物钟调控,夜间(尤其是晚上10点后)是身体修复、激素分泌的关键时段。夜间胰岛素敏感性较白天下降,此时进食高碳水、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胰岛素大量分泌,诱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医生建议,结合人体生物钟和食物消化所需的时长来看,尽量在晚上7点前吃完晚饭,最晚不建议超过8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可以吃得“粗”一些,比如燕麦饭、荞麦饭、蒸红薯、煮玉米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很多人习惯边刷剧边吃,但这样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最好专心吃饭,用心品尝食物的美味。
守护健康 ·邀您一起来听
FM96.8 重庆之声《早安重庆》
每天06:00~06:30首播
12:00~13:00《山城论健》重播
来源:健康归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