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宫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子宫肿瘤,由癌性(上皮)成分和肉瘤性(间叶)成分混合构成,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进展快、预后较差。
子宫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子宫肿瘤,由癌性(上皮)成分和肉瘤性(间叶)成分混合构成,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进展快、预后较差。
主要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盆腔疼痛、腹部包块等,确诊需结合病理活检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手段。
一位绝经后女性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并伴有腹痛,随后就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癌肉瘤。
这份结合组织学与分子分型的综合报告,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关键依据。大家不妨对照看一下,如有类似处境的患者和家属,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解读与参考。
病理镜下可见肿瘤呈双相性结构,兼具癌性腺上皮与肉瘤样间叶成分。尽管具体比例未明确,但免疫组化标记清晰勾勒出肿瘤特征:CK、Vimentin、Desmin阳性,符合癌肉瘤的典型免疫表型。
值得注意的是,约80%的肿瘤细胞呈现Ki-67高增殖指数,提示肿瘤生长活跃;而p53基因突变型表达与ARID1A(-)缺失,则说明其具有恶性驱动能力。
TP53基因p.R280I位点的47.4%突变频率尤为引人关注。
这种突变不仅与肿瘤侵袭性相关,更直接影响了治疗策略的选择——由于POLE基因未检出超突变且微卫星稳定(MSS),可被归类为p53异常型子宫内膜癌。
此类分型通常预示着对传统化疗的敏感性有限,但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机会。
鉴于癌肉瘤的高侵袭性与化疗耐药特性,建议优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紫杉醇联合异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
对于HER2(4B5)2+的特殊表现,虽未达强阳性标准,可考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HER2靶向药物进行探索性治疗。
定期随访时需重点关注盆腔MRI与血清CA125水平变化,以及时发现复发征象。
来源:郭乃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