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36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退休后特别喜欢研究“长寿秘诀”。她每天坚持跳广场舞、喝枸杞泡水,还戒糖戒油,连蛋白质都吃得少,觉得“肉类吃多了伤肾”。可前不久查体,医生却说她肌肉含量偏低,骨密度下降,甚至轻微贫血。
“我不是天天喝豆浆、吃青菜吗?怎么还营养不良了?”张阿姨一脸不解。医生告诉她,真正延长寿命的营养素,可能不是枸杞,而是——蛋白质。
最新一项来自美国大学的研究显示:中老年人每天多摄入10克优质蛋白质,与健康寿命延长45%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吃得对,比吃得少更重要。
许多人一提到“长寿”,首先想到的是“清淡饮食”“少吃肉”。但实际上,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接踵而来,而这些都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密切相关。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每公斤体重1.0-1.2克的蛋白质。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
但现实中,尤其是老年人,蛋白质摄入常常严重不足。有研究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四成日摄入蛋白质不达标。
长期缺蛋白,会发生什么?
肌肉减少、体力变差,容易跌倒骨折;
免疫力降低,更易感染、慢病恶化;
影响伤口愈合、术后恢复慢;
老年性贫血、营养不良风险升高。
简单说,缺蛋白,衰老速度可能会加快。
这项研究由美国大学营养学专家主导,发表在《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权威期刊上。研究团队对超过4万名中老年人进行了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
每天多摄入10克优质蛋白质,与健康寿命延长相关性高达45%。
所谓“健康寿命”,不是单纯活得久,而是指在没有重大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状态下,延长生命年限。
研究还指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都对延寿有帮助,但优质蛋白的作用更加显著。尤其是富含亮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更能促进肌肉合成、维持代谢功能。
蛋白质不是吃得多就好,更重要的是吃得对。
优质蛋白,一般指氨基酸组成完整、吸收率高的蛋白质,常见来源包括:
鸡蛋:被誉为“蛋白质的金标准”,1个鸡蛋含约6克优质蛋白;
牛奶:蛋白吸收率高达90%以上,每250ml牛奶约含8克蛋白;
鱼肉、瘦肉:富含亮氨酸,对肌肉合成尤其重要;
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浆,含植物蛋白,适合素食者;
大豆分离蛋白粉:适合牙口不好、消化吸收差的老年人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蛋白虽然健康,但单一来源氨基酸可能不全。建议搭配动物蛋白一起吃,营养更均衡。
1. 每餐都要有蛋白质,不要只靠一顿补
许多人早餐吃稀饭咸菜,中餐才吃点肉,晚餐又是清粥小菜。这样的饮食结构,不利于身体合成蛋白质。研究表明,每餐摄入20克左右蛋白质,肌肉合成效率更高。
比如早餐可吃鸡蛋+牛奶,中餐有鱼肉+豆腐,晚餐有瘦肉+青菜,三餐均衡才是关键。
2. 老年人更要特别关注蛋白质补充
随着年龄增长,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会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吃一碗饭,年轻人长肌肉,老年人却不见效。
因此,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反而应更高,建议每公斤体重摄入1.2克,并尽量选择好消化、吸收率高的蛋白质来源。牙口不好的人群,可以选择蛋白粉、营养奶、蒸蛋等更易咀嚼的形式。
3. 慢病人群也要科学吃蛋白,不是越少越好
有些肾病、糖尿病患者担心“吃蛋白伤肾”,于是自行减少摄入。但事实上,并非所有慢性病患者都需要限制蛋白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指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并不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反而如果摄入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病情恶化。
是否需要限制蛋白,应根据医生评估的肾功能水平来决定,千万别擅自“戒蛋白”。
很多人以为,长寿靠“吃素”“清淡”,但越来越多研究证明,吃对蛋白质,才是延缓衰老、延长健康寿命的关键。每天多吃10克蛋白质,可能就意味着少住一次院、少跌一跤,甚至多活几年。
无论是年轻人、老年人,还是慢病人群,都应该重视蛋白质的摄入。与其盲目“忌口”,不如科学“吃对”。别让“营养不良”,成为健康路上的隐形杀手。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Dietary Protein and Health Outcomes: Evidence Analysis
[3]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2024. “Protein Intake and Healthy Longevity in Older Adults”
[4]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指南》2023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艾中医健康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