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是认命还是新生?——写给所有在餐饮寒冬里徘徊的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2:32 1

摘要:当这句话从一位老板嘴里蹦出来,没有悲壮,只有疲惫。他把卷帘门拉下一半,像给一段时光合上了封面。街对面的奶茶店还在循环“第二杯半价”,隔壁面馆把“旺铺转让”贴成了门神,而他坐在台阶上抽烟,烟灰和叹息一起落在脚边。

关店,是认命还是新生?

——写给所有在餐饮寒冬里徘徊的人

“这家店再这么开下去,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早点关,另谋出路。”

当这句话从一位老板嘴里蹦出来,没有悲壮,只有疲惫。他把卷帘门拉下一半,像给一段时光合上了封面。街对面的奶茶店还在循环“第二杯半价”,隔壁面馆把“旺铺转让”贴成了门神,而他坐在台阶上抽烟,烟灰和叹息一起落在脚边。

一、餐饮的“难”,不再是新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降至 3.2%,为十年来最低;企查查上,吊销、注销的餐饮执照多达 67 万张,平均每天 3700 家店铺关灯。房租、人工、食材“三座大山”纹丝不动,客流却像沙漏里的沙,握得越紧,漏得越快。平台佣金从 18% 涨到 26%,外卖的满减永远比利润高;点评软件里,一条“味道一般”就能让一周的辛苦归零。难,早已不是新闻,而是日常。

二、为什么“坚持”突然成了贬义词?

过去我们歌颂“咬牙挺住”,如今却开始理解“及时止损”。

• 现金流枯竭:很多小店账上只剩两三天的周转,房东一句“押一付三”就能让老板失眠到天亮。

• 需求变了:年轻人不再为“吃饱”买单,他们要“拍照好看”“情绪价值”“社交货币”。可很多老店连菜单都懒得更新。

• 供给内卷:一条 300 米的街能开出 11 家烤鱼,家家“重庆正宗”,家家“买一送一”。供给过剩,利润被切成纸片。

当“挺住”不再是通往希望的隧道,而是一口深井,跳出去反而成了理性。

三、关掉店,不是失败,是止血

那位说“不如早点关”的老板,算账时才发现:过去 12 个月,他贴进去 40 万,换来一身债和半头白发。如果继续硬撑,明年 40 万可能变成 80 万。关掉店,损失定格;继续开,损失复利。止损,不是认输,是把有限的子弹留到下一场战役。

四、另谋出路,餐饮人还能去哪儿?

1. 把经验变成“轻资产”

• 做供应链:懂食材、懂品控,干脆不卖饭,卖原料。给新锐品牌供酱料、给社区团购供净菜,毛利 15% 但周转快。

• 做顾问:把十年选址、排班、动线经验打包成课程,在抖音、小红书上卖“避坑指南”,一份 199 元,卖出 2000 份就是 40 万。

2. 把流量变成新生意

• 私域团购:把老客户拉进微信群,不卖堂食卖“家宴套餐”。一份 198 元的“硬菜礼盒”,净利率 30%,一周拼 300 份,抵得上过去半个月流水。

• 外卖代运营:自己踩过坑,知道怎么投流、怎么做图,干脆帮隔壁三条街的老板代运营,抽佣 8%,比自己做菜省心。

3. 把厨艺变成 IP

• 短视频:拍“倒闭老板再就业日记”,第一条视频就爆了 80 万播放,广告植入 5000 元/条。

• 快闪厨房:租共享厨房做“情绪菜单”,周一“失恋酸辣粉”、周五“升职毛血旺”,限时限量,卖完收摊,试错成本极低。

五、给仍在犹豫的你三句话

1. “体面”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留的:及时止损,比资不抵债时的狼狈体面得多。

2. 经验不会倒闭,只是换了个容器:你十年练就的火侯、嗅觉、算账能力,不会因为关店就清零。

3. 市场永远有缝隙,只是换了个姿势:人们永远要吃饭,只是今天想吃“情绪”,明天想吃“健康”。跟着需求挪半步,也许就柳暗花明了。

卷帘门最终“哗”地一声落到底,老板把钥匙揣进口袋,拍了拍屁股上的灰。街灯亮起,他背影被拉得很长。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他会去哪里,但至少,他不再被那口深井困住。

餐饮的冬天确实冷,可冬天里的每一颗火种,都曾是熄灭的炭。愿所有关灯的人,都能在别处点亮自己。

来源:比亚迪现状研究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