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查“5步法”:从主体资质到争议解决的闭环策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3 13:15 2

摘要:案例1:主体资质审查缺失致百万损失2023年,某互联网公司与自称“某领域头部服务商”的A公司签订推广协议,支付服务费150万元。合作后才发现,A公司经营范围不含广告业务,且因虚假宣传被行政处罚3次。因合同未约定资质瑕疵的责任条款,追责陷入被动。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实务解析

一、从真实案例看合同审查的致命疏漏

案例1:主体资质审查缺失致百万损失
2023年,某互联网公司与自称“某领域头部服务商”的A公司签订推广协议,支付服务费150万元。合作后才发现,A公司经营范围不含广告业务,且因虚假宣传被行政处罚3次。因合同未约定资质瑕疵的责任条款,追责陷入被动。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提示:签约前需穿透式核查主体资质,包括营业执照、行政许可、涉诉记录等,避免合作方“带病签约”。

二、闭环审查五步法:让风险无处遁形

第一步:主体资质穿透核查

核查要点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验注册资金实缴情况、经营范围及年报状态;

关联企业是否涉及失信被执行、限高消费;

特殊行业需查验许可证(如医疗器械经营、危化品运输)。

案例:某食品厂与供应商签约时发现其食品生产许可证已过期,及时终止合作,避免批次质量问题引发的连锁赔偿。

第二步:条款内容“场景化”设计

高频漏洞:条款表述模糊(如“及时付款”“保证质量”),争议时难以界定标准。

优化方案:将抽象表述转为量化指标。例如:

“收到发票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款项”;

“产品合格率≥98%,抽检不合格率超5%可无条件退货”。

案例:某建筑工程合同中明确“逾期超15天每日按合同总额0.5%支付违约金”,纠纷时法院直接支持赔付计算。

第三步:权利义务动态平衡

常见误区:仅单方强调己方权利,忽视义务对等性,易被认定霸王条款。

设计技巧

双向约束:如约定“甲方逾期付款超30天,乙方有权暂停服务”同时,“乙方服务质量未达标准,甲方可按比例扣款”;

引入第三方评估:争议事项可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如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侵权认定)。

第四步:风控条款“双保险”

核心策略:违约金+担保措施并行。

违约金应高于对方违约收益(建议合同总额20%-30%);

增设履约保证金、预付款监管账户或股权质押等担保。

案例:某直播合作合同中约定“MCN机构保证主播每月开播25天”,并设置10%履约保证金。主播连续停播后,保证金直接抵扣违约金,减少诉讼成本。

第五步:争议解决的可执行路径

避坑指南

管辖约定需明确且可执行(优先选择己方所在地法院或仲裁委);

涉外合同建议约定国内仲裁机构(如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明确送达地址,避免“公告送达”拖延程序。

案例:某技术开发合同约定“争议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耗时较诉讼缩短60%,且裁决结果保密,保护企业商誉。

三、闭环思维的应用场景

案例:新能源企业的风险逆向排查
某新能源公司与上下游企业签订20份合同后,我们通过五步法逐条审查,发现:

3家供应商无危险品运输资质;

5份合同未明确技术秘密归属;

8份争议条款存在管辖冲突。
通过修订条款、补充协议,系统性降低履约风险近70%。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俞强律师提示:合同审查不仅是纠错,更是通过条款设计实现商业目标。企业需建立“签订前审查+履行中台账+纠纷前评估”全流程管理体系。

互动问答

您在合同审查中是否遇到过条款“暗雷”?欢迎留言描述具体场景(需脱敏处理),我们将选取典型案例解析闭环应对策略。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

俞强律师团队
专注企业合规与争议解决

来源:灿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