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女兵→中科院读研,她的突破够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2:24 2

摘要:武佳宁,2020年从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转入法政学院法学1902班;两次申请入伍,2022年9月如愿驻守酒泉空军基地;2024年9月退伍后,仅用3个月冲刺考研,获中科院保护生物学录取通知书。本科期间,她加入校国旗护卫队,执行67次重要升旗任务,当选国

站在酒泉无垠的星空下持枪警戒时

武佳宁总会想起初入校园的自己

从生物工程到法学课堂

从国旗护卫队到导弹基地

再以退伍兵身份用3个月时间考入中科院

她的每一次转身

都在突破人生边界

用行动诠释着探索的勇气与坚持的力量

武佳宁,2020年从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转入法政学院法学1902班;两次申请入伍,2022年9月如愿驻守酒泉空军基地;2024年9月退伍后,仅用3个月冲刺考研,获中科院保护生物学录取通知书。本科期间,她加入校国旗护卫队,执行67次重要升旗任务,当选国护队优秀队员、宣传骨干。在校期间,参加学校军事训练营,担任2020级学生军训教官。

在国旗护卫队

播种军旅梦

2019 年,刚步入南工大的武佳宁被训练中的国旗护卫队吸引。经一年刻苦训练和三次严格考核,她如愿成为队中一员,穿上制服执行升旗任务。此后,她每天迎着清晨五点半的朝阳训练,每晚在星光下夜跑增强体质,日复一日地端腿、踢腿、持枪,完成了67次升降旗。训练中的坚持与突破,让她不断挑战自身体力与耐力的极限。

国旗护卫队的经历,让曾经遇到困难就想自我否定的她,学会坚定地说出“我可以”。更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看到了“坚持”最动人的模样——身边怀揣参军梦的“战友”,有人连续报名五次,“名额有限”“体检未过”“状态不佳”……每次落选都有遗憾,可下一次报名季,他们总会准时出现。这种“哪怕希望渺茫,也要战至最后”的坚韧,深深震撼了她:“哪有什么一次成功?”这五次冲锋的背影,成了最生动的教育——梦想的价值,就藏在一次次跌倒又爬起的坚持中。

这份力量让本就怀揣入伍梦的武佳宁更加坚定。她踏上了自己的“冲锋”之路,可现实并非坦途。首次报名,她为参军做了激光手术,却因规定要求术后恢复满半年而遗憾落选。但见证过五次冲锋的她,怎会被一次失利击倒?她毫不犹豫地整理行装,启动第二次冲锋——探索的种子一旦发芽,便会向着阳光倔强生长。经历周折和等待,终于,她如愿入伍。

在戈壁军营

淬炼钢铁意志

酒泉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空军基地,给了武佳宁一个下马威。“平均湿度8%,两年下雨不超过五次”。南方兵夜晚集体流鼻血,开裂的双手在风沙中灼痛。更艰难的是思维重塑:“部队要求绝对服从,不断的否定颠覆了我前二十年的认知。”

这种持续的否定,尤其在初期业务学习进度落后时,让她倍感压力。“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都会想起在学校国旗护卫队的自己,这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西北的风沙凛冽,军营的号角嘹亮。在这片承载着中国航天梦想的土地上,武佳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砺。

严格的纪律、高强度的训练、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装备、对岗位那份不容有失的责任,重塑着她的体格和思想。自身的坚韧与努力以及班长的耐心教导让她迎来了转折点——新训结束,以射击成绩和体能成绩碾压性的优势,武佳宁成为同批次新兵里第一个拿下本职岗位能够独立执勤的女兵。这一刻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冲淡了所有的艰辛。

带着这份成就感,武佳宁成为在同批次里第一个带教新兵。军旅生涯已成为武佳宁人生中一笔无价的财富,锻造了她钢铁般的意志,强大的执行力和面对挑战时“先做再看结果”的行动哲学。

百日冲刺后

扣响中科院大门

大一时,武佳宁选了生物工程专业。但经过的一年学习后,她敏锐察觉到差异:自己的兴趣在宏观“生物”,而生物工程侧重微观探索与生物产品工业化生产。兴趣牵引下,她做出第一次重要转向,坦言当时法学更吸引自己,于是勇敢转专业投入法学学习。这段经历丰富了她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

服役期间,人生轨迹再迎转折。在部队的第二年,她开始重新了解和学习生物学专业知识。这段沉淀期,让她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热爱。“经历过不同环境,才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忍受什么、想要什么。”

报考研究生时,她目标明确,先锁定研究保护生物学的导师 —— 这正是她当年向往的宏观生物学领域。她觉得在尝试与比较后重新锚定的方向,让内心更“坚定和成熟”。回归生物学,对她而言意义非凡:“某种程度上,是完成未竟之事。” 所以退伍后,她迅速向目标进发,哪怕只有三个月备考,也毫不退缩。

谈及百日冲刺,她坦言此前的法学训练和部队历练是“秘密武器”。法学赋予她严谨的逻辑、精准的理解力与表达能力;部队锻造的强大执行力,成了她克服焦虑、高效落地的核心能力。

她还分享了冲刺的“三大法宝”:一是规律作息,沿用部队早八晚十制,午休加周末半日休息,既保进度又提效率;二是拆解任务,像执行军令般拆分目标、逐项攻克;三是专注心态,“零下三十度戈壁都能坚持,书本困难算什么?” 将焦虑转化为行动。

谈及选择的勇气和底气,她坦言源于一步一脚印的成长,“成长是逐渐认识到自身不足的过程,要学会谦虚,向优秀同学学习,才能拥有更多选择的信心和底气。”

当被问及人生的内驱力,武佳宁回答道:“驱动我的不是明确的终点,而是对人生无限可能性的探索。”转专业、参军、跨考,这些“冒险”在她眼里是“趁年轻多尝试”的机会。“职业生涯有四五十年,花两三年探索不算延误,绕路或许也可以成为捷径。”

如今,她已顺利加入中科院藏羚羊智能监测项目。荒漠磨砺的指尖,终将绽放科研之花。 “趁着年轻,要做更多不后悔的事。”

快来认识!2025级新生辅导员集结亮相

您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江苏学子的未来!

@各企事业单位,2026届毕业生亮相,快来pick你所需的人才!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

图片 | 受访本人

采写 | 纪翔、沈嘉亿

值班编辑 | 俞江煜

责任编辑 | 朱琳

来源:清爽雪碧G5TJMJ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