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女兵刘华卿叫上女战友给我缝被子,我搭上了15元的津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2 23:38 2

摘要:"喂,刘华卿,我被子上的洞越来越大了,你说过要帮我补的!"我靠在连部办公室的门框上,冲里面喊道。刘华卿头也不抬,继续低头整理着药箱:"李勇,你小点声,指导员在里屋睡觉呢。下午吧,我叫上张洁一起来。"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喂,刘华卿,我被子上的洞越来越大了,你说过要帮我补的!"我靠在连部办公室的门框上,冲里面喊道。刘华卿头也不抬,继续低头整理着药箱:"李勇,你小点声,指导员在里屋睡觉呢。下午吧,我叫上张洁一起来。"

那是1984年的春天,我入伍已经两年了。当时我们每月能领到15元津贴,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个从农村来的小伙子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大家都把钱攒着,有的准备探亲时买礼物带回家,有的攒着退伍后用。

我们那会儿的被子都是部队统一发的,厚实耐用,但用久了难免会有磨损。我那床被子就惨了,不知怎么弄的,中间破了好几个洞,最大的那个都能伸进去三个手指头。更惨的是上个月值完夜班,我太困了,直接往床上一倒就睡,谁知道口袋里的钢笔漏了墨水,弄脏了一大块。

"老三,你这被子真惨不忍睹啊!"老王看着我的被子直摇头,"过两天要内务检查了,你这样肯定过不了关。"

"那咋办啊?"我挠着头发,一脸愁容。

"去找卫生所的刘华卿呗,她针线活不错,经常帮指导员缝纽扣。"老王拍拍我的肩膀,"去吧,厚着脸皮求求人家。"

刘华卿是去年新来的女兵,在连队卫生所当卫生员。个子不高,圆圆的脸,说话做事都很麻利。我拿着被子去找她时,她正在整理药品。

"这...这也太夸张了吧?"刘华卿看着我的被子,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笑了,"你这被子不像是被子,简直就是地图啊,花花绿绿的。"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能帮忙补补吗?"

"能是能,"刘华卿皱着眉头打量着被子,"不过我一个人弄不完,得找个帮手。我和张洁明天下午休息,可以来你宿舍帮你弄。"

张洁也是女兵,在团部打字员。她和刘华卿是同一批来的,关系特别好。

第二天下午,我刚从食堂回来,刘华卿和张洁就提着小布袋来了。宿舍里就我一个人,其他人都去野外训练了。

"被子拿来吧,让我们看看有多惨。"张洁一进门就说。

我从床下拖出那个"惨不忍睹"的被子。张洁看了一眼,直接笑弯了腰:"哎呀妈呀,老李,你这被子真是没救了,活脱脱一只大花猫啊!"

刘华卿却很认真地检查起来:"还行,主要是这几个大洞和这块脏的地方。张洁,你负责缝这边,我来处理这块污渍。"

两个女兵坐在我的床边,开始忙活起来。刘华卿从布袋里掏出针线和一块蓝布,张洁则拿出剪刀和顶针。我有些不知所措,站在旁边看着她们娴熟地穿针引线。

"你傻站着干嘛?"张洁抬头看我,"去打点热水来呀,针线活可费眼睛了。"

我赶紧拿起暖瓶跑去打水。回来的路上,我想着要不要买点零食感谢她们。拐过食堂,正好看见老乡王大妈的小卖部。那时候部队周围有些小商贩,卖一些糖果、饼干之类的小零食。我掏出两块钱,买了一小包水果糖。

回到宿舍,两个女兵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我给她们倒了热水,又把糖果分给她们。

"哟,还挺会来事儿。"张洁笑着接过糖,"刚才王指导员还在找你呢,说是下午要检查内务。"

我一下子紧张起来:"真的假的?我这被子还没弄好呢!"

"逗你玩呢,"刘华卿笑道,"今天下午指导员出去开会了,放心吧。"

看着她们忙碌的样子,我感到有些过意不去:"那个...要不要我也学着缝一缝?"

"得了吧,"张洁白了我一眼,"你这粗手粗脚的,指不定把被子弄得更惨。你就在旁边老实待着,给我们讲讲笑话解闷儿。"

我只好坐在对面的床上,跟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那会儿我们连队刚配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放在文娱室,每晚七点到九点开放。

"你们看《西游记》了吗?"我问道,"昨晚播到唐僧被妖怪抓走那集,可好看了。"

"哪有时间看啊,"刘华卿叹气,"昨晚轮到我值班,错过了。"

"我看了一半,"张洁接过话茬,"后来被指导员叫去整理资料,没看完。那个猪八戒太搞笑了,我看得直笑。"

聊着聊着,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家乡。我们三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省份,都有自己思念的家乡美食。

"我老家在四川,"刘华卿一边缝补一边说,"最想念我妈做的辣子鸡,每次想起来都流口水。"

"我是山东的,"张洁接过话茬,"最爱吃家乡的煎饼卷大葱。李勇,你呢?"

"我啊,河南人,"我笑着说,"最馋我妈做的烩面了,又筋道又香。去年回家探亲,我妈专门给我做了好几天烩面,吃得我都腻了,可回来后又想了。"

说着家乡的美食,我们三个人都笑了起来。宿舍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连空气中的汗臭味和灰尘味都似乎变淡了。

"对了,你这个月津贴怎么花啊?"张洁突然问道。

"存着呢,准备年底回家给爸妈买点东西。"我说。

"我每次津贴一发,就忍不住去买点零食和《电影画报》,从来攒不住。"刘华卿笑着说。

"我倒是攒了一点,"张洁得意地说,"准备过年回家时买件新衣服,我们那儿流行喇叭裤,特别时髦。"

当时我们的津贴虽然只有15元,但买东西也便宜。记得那会儿理发五分钱,看场电影两毛钱,一瓶汽水三毛,感觉钱还挺经花的。

"上个月发津贴那天,我请几个战友去看了场电影,《少林寺》,李连杰演的,可好看了。"我说,"花了一块多,剩下的都存起来了。"

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知不觉,窗外的阳光已经偏西。刘华卿和张洁终于完成了"大工程",我的被子虽然还是能看出补过的痕迹,但比原来整齐多了。

"好了,'大花猫'变'小花猫'了。"刘华卿站起来,甩了甩有些发麻的手臂。

我接过被子,感激地看着她们:"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下可不用担心内务检查了。"

张洁拍拍手上的线头:"客气啥,战友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不过..."她突然狡黠地笑了笑,"你是不是该请我们吃点好的啊?"

"对对对!"我连忙点头,"食堂旁边新开了个小卖部,听说有冰棍和汽水,我请你们去!"

就这样,我带着两个女兵去了小卖部。那时候的冰棍才一毛钱一根,汽水三毛钱一瓶,我一下豪爽地买了好几根冰棍和几瓶汽水。虽然花了一两块钱,但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那之后,每次我的衣服扣子掉了或者袜子破了,都会厚着脸皮去找刘华卿帮忙。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我和刘华卿、张洁关系不错。有几次其他战友也拿着破了的衣服去找她们,她们都会说:"李勇介绍来的,不收费;不是李勇介绍的,收五毛钱手工费。"弄得我哭笑不得。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都要退伍了。记得临走那天,刘华卿塞给我一个小布包:"里面有针线和几块布,以后自己学着缝补吧,别总指望别人。"

张洁则送了我一本她自己抄的歌词本,里面有《十五的月亮》《我的中国心》等当时流行的歌曲,还有她和刘华卿合影的照片夹在中间。

那天离别,大家都挺伤感的。我掏出自己积攒的津贴,一共有几十元,本想请她们吃顿好的,被她们坚决拒绝了。

"钱留着回家用吧,"刘华卿说,"以后记得写信。"

就这样,我带着那床被缝补得七零八落的被子和满满的回忆回了老家。妈妈看到那个被子,心疼得直摇头,非要给我重新做一床新的。但我知道,那些针脚里,缝着的是我军旅生涯中最珍贵的回忆,是用15元津贴都换不来的友情。

如今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当年的战友大都失去了联系。偶尔春节时收到刘华卿的贺卡,上面简单写着她在四川一家医院当护士的近况。前年回老部队看望时,才知道张洁早已调到了北京工作。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我们靠着一封封家书维系着与亲人的联系,靠着战友间的互相帮助度过了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时候虽然物质条件差,但我们年轻,我们快乐,我们拥有彼此。

我现在还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两个女兵坐在我的床边,低头认真地为我缝补被子的样子。就是为了这样的小事,我搭上了我一个月的津贴。但那15元换来的,却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