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底肥的施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小麦整个生长周期的养分供应,更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合理地施用底肥,既能降低种植成本,又能实现高产增收。接下来,在农业专家的荐引下,让我们详细探讨小麦底肥的科学施用方法。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底肥的施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小麦整个生长周期的养分供应,更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合理地施用底肥,既能降低种植成本,又能实现高产增收。接下来,在农业专家的荐引下,让我们详细探讨小麦底肥的科学施用方法。
一、了解小麦的需肥规律
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一般每形成100kg籽粒,需氮(N)3kg左右、磷(P2O5)1~1.5kg、钾(K2O)2~4kg,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 。从出苗到拔节,小麦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40%,此阶段氮主要作用是促进分蘖和叶片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拔节至孕穗,小麦对钾的吸收达60%,对氮的需求仍较高,占总氮量的30%-40%,磷吸收也在加速;孕穗到灌浆,磷、钾需求增加,约占总量的40%。此外,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对小麦的花粉发育和抗逆性至关重要,在整地时也需要适当补充 。
二、施肥原则
1. 有机无机相结合:增施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土壤微生物提供食物,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一般高产田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300kg;中低产田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200kg。有机肥可结合整地作为基肥施入,同时可把磷、钾肥作为基肥全部施入 。
2. 平衡施肥: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小麦品种、目标产量等因素,科学确定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结构、用量及运筹比例。例如,产量水平400~500 kg/亩,亩施纯氮(N)12kg,磷(P2O5)6kg,钾(K2O)5kg;磷钾肥底施,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追肥 。
3. 因缺补缺:根据土壤中硫、锌、硅等中微量元素含量,合理确定中微量元素肥料品种与用量。在缺锌、缺硫等缺素地块,可基施少量锌肥、硫肥等,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
三、底肥配方推荐
1. 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如果小麦亩产按1000斤计算,需要磷酸二铵32斤、尿素52斤,再加氯化钾20斤左右。这种配方成本相对较低,肥料也容易购买 。
2. 复合肥:常见的有平衡型复合肥和高氮型复合肥。若小麦亩产按1000斤计算,每亩需要三个15、总含量45%的平衡型复合肥100斤,再加尿素30斤;或者用三个18、总含量54%的平衡型复合肥100斤,再加尿素25斤;也可以用28、10、10、总含量52%的高氮型复合肥100斤 。
3. 因地制宜调整:由于秸秆连年还田,土壤中钾含量增加,属于富钾土壤的地区,钾肥用量可以适当减少。对于一些特殊土壤条件或有特殊需求的小麦品种,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微调 。
四、施肥方法
1. 深施:基、追肥施用深度分别达到15~20cm和8~10cm 。采用集中底施为主的施肥方法,将有机肥、大部分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翻入,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
2. 种肥同播: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采用种肥同播技术,将肥料与种子同时播下,但要注意肥料与种子之间的距离,避免烧种烧苗 。
3. 避免误区:很多农户存在一些施肥误区,比如只单一施用复合肥,对有机肥的使用不够重视。其实有机肥和复合肥相辅相成,没有有机肥来改善土壤,复合肥的功效很难充分发挥,长期施用还会让土壤板结,阻碍作物根系吸收养分,造成复合肥投入成本的大量浪费 。
科学合理地施用小麦底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农民朋友们要根据自己的土壤条件、种植习惯和小麦品种,选择合适的底肥配方和施肥方法,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种植效益。让我们用科学的力量,为每一株小麦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收获沉甸甸的希望 。
来源:欢快暖阳Vd